APP下载

高校空乘人才专业技能培养问题综述

2016-05-10李红毅

速读·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空乘专业技能培养培养模式

李红毅

摘 要:随着国内航空事业的发展壮大,对空乘人才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我国空乘人员培养相关院校建设时间短、经验欠缺,很多方面仍存在一些弊端,现阶段加大高校对空乘人员的专业培养,提高其专业技能是主要问题,本文从高校空乘教学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师资力量、实训教育等进行了探讨,力求从学习阶段进行深化改革,提高航天事业中空乘员的专业素养,全方位培养专业人才,强化服务机构的整体实力。

关键词:空乘专业;培养模式;技能培养;高校空乘

引言: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行各业对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航空事业中的空乘人才需求更是如此。现阶段,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空乘人才数量少,因此高等教育院校的任务是充分结合教育经验和实践培训,加大改革手段,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充分进行新对策研究,本文就高校空乘人员的教育培养为例,深刻讨论了专业素质的重要价值以及培养计划,力求为空乘专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空乘专业概述及重要性分析

高等院校作为空乘人员培训教育的重要基地,如中国民航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已经陆陆续续开设了空乘专业,但是由于该专业的招生、教学模式、学生实际培训环节等诸多方面尚未存在一定体系,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对高校改革教育模式的研究正在进行,必须充分提高教育质量,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空乘人才才能在航空行业中做出更好的服务。此外,由于各大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使得空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其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航空公司的服务能力。

空乘人员作为高空特殊作业人员,工作空间小、工作环境复杂,必须以始终如一的态度对待所有乘客,其次,由于高空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空乘人员的个人心理素质良好,避免偶然情况导致不稳重现象。再者,由于空乘行业属于交通运输业的一种,需要考虑到休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等无法避免因素的影响,需要空乘人员的身体素质、免疫功能等良好。作为一个合格的空乘人员,需要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的亲和力以及灵活应对各种情况的沟通交流能力。

二、空乘专业技能培养诸多问题

1.课程体系

尽管现阶段诸多高校对空乘专业进行了课程开设,但是由于该专业开设时间较短,相关培养体系尚未完善,加之没有相关的理论指导,所以实际情况是空乘专业仅仅挂靠在其他本科专业之下。由于没有响应的教学理论指导,所以没有从基础设立相关的教学计划,多数是由其他专业改革而成,如文法财会、交通运输、公关文书等专业拼凑,整个教学计划无法保证系统完整性、针对性,使得现阶段很多航空公司上岗前仍需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与高校教学内容很大重合,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的后果,同时,学生无法提高兴趣,导致积极性严重下降。

2.招生阶段弊端

由于多数人对空乘人员的印象停留在工资高、体面、工作轻松的印象上,并不能真正了解空乘人员实属服务行业,具有所有服务行业的特点,工作辛苦、强度大、挑战性高。因此大多数报名者仅仅以自身相貌优势、体检合格的标准进入学习培训工作,高校招生阶段侧重点是外学生形体外貌、特长优势等,再者考虑学生身体条件合格即可录取。但是招生后,从学生角度讲,未充分认识该专业的辛苦,造成学习兴趣不高,转专业、跳槽现象频现,造成人才流失的后果;从高校教育将,由于招生阶段未进行心理素质测评、沟通能力考察,使得部分性格不适合学生入学后,无法很好的完成教育指标。

3.教学模式

由于新型专业建立后,教师、教案、教材等均为达到相关标准,比如老师,多数是空乘人员进行教育,相关实际工作经验足,但是理论基础薄弱,无法进行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教育。再者,由于相关理论教材、辅助设备不完善,使得学生无法进行充分学习,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单一,造成空乘专业的教育工作成果一般。

三、教育培养模式改进

1.优化课程

针对高校教育缺乏系统性、专业性的特点,以及后期主要工作部门是航空部门,可以进行航空公司与高校合作联合教学的模式进行改善,比如定期聘请航空公司管理人员在高校进行空乘专业讲座,同时进行教材整改、教学计划整改等工作,另一方面,定期将学生送至航空公司进行培训参观,这种教育模式不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以保证经过修订整改的教育体制能更加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完善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发展。

在进行航空公司、学校联合教育后,还可以保证航空公司对学校的认可,使高校空乘人才与就业单位有初步了解认知,对就业上岗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是三方共赢的举措。

2.心理素质教育

由于空乘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充分认识到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充分改革招生模式,对录取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考核,帮助新生了解自己、认清空乘专业后,再进行专业选择,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空乘专业认知,对学习、发展、就业等诸多方面有所准备;另一方面,需要对在校生进行心理素质建设培养工作,通过课程设置、教育方法的改善,加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无形的基础。

3.加强实训教学

学校加强实训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沟通交流、管理控制的能力,一方面,学校需要对教学设备进行与时俱进的更新,保证机舱模拟、安全培训室、语音广播室等形成一体化、全方面的教学实训基地,提高空乘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为航空工业的人才需求提供充分可靠的保障;同时,高校需要促进与航空公司的交流沟通,保障教学设置能符合最新航空公司要求的规定,建立与时俱进的教育模式。

4.加强高校语言教育改革

现阶段高校空乘人才培养中主要进行英语教育,对小语种培养相对欠缺,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旅游业发展的迅猛之势,实际空乘人员遇到的旅客不乏小语种相关人群,必须充分包装空乘人才的语言能力,才可以保证空乘人员与工作对象沟通无障碍、包装更高标准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是今.我国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发展现状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81-83

[2]常静.本科艺术类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12):98-99

[3]李文川,杨坤.空中乘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2):44-46

猜你喜欢

空乘专业技能培养培养模式
劳技教学让学生“动”起来的实践与探索
空乘专业学生体能训练的作用及方法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岗位群关照下的空乘专业沟通能力的培养途径探讨
对本科层次空乘专业建设发展的讨论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民航乘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