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模具创新教学
2016-05-10和一平
和一平
摘 要:针对传统高职院校模具专业课程创新教学不足、培养的模具专业人才与企业需求差距大的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当今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的大环境提出对模具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及实践环节这几个方面进行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模具专业教学;产学融合;创新教学
一、模具专业课程创新的意义
1.培养模具人才的重要性
模具是机械加工的核心工业,是制造业的基础性工艺装备,是机械、电子、汽车、军工、化学及家电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汽车上70%以上的零件都是通过模具完成。模具工业既是高新技术产业不可缺少部分,又是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具生产现已广泛用于光、机、电等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
模具产品为工业现代化的贡献尤为突出。它属于基础性的成型设备,用来成形零件,具有节能、节材、高精度、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生产率和精度之高,非传统机加工业可比拟。发展模具工业能促进支柱产业发展,世界模具市场规模已达600~650亿美元,市场前景广阔。模具工业要想要发展,模具专业人才是关键。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来自各个高校的专业教育,保证每年为国家输送大量的模具人才。为加快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国内高职院校都已成立了独立的模具专业,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模具知识教育,去适应当前国内外对模具专业业人才的巨大需求。
2.模具专业创新教学
模具专业课程囊盖的内容很丰富,既包括模具的绘图设计,也包括模具实际制造。在设计上包括CAD/CAM绘图知识,基础的画法几何机械制图,冲压和塑料等模具设计这些知识,在制造中还包括机械制造基础和数控,特种加工等机械制造知识。由于模具专业课在理论教学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只靠书本知识图纸传授会造成理论实际发生脱节,让学生不知老师所云。当今中国,模具工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非常匮乏,用老的教育观念培养出的大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与当今国内外市场对模具人才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越来越差,制造企业越来越难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人才,“买方”和“卖方”在“产品”设计理念出现脱节。当今制造企业对模具课程教学的要求已远超出传统模具教学的要求。对于学校学生来讲,学习兴趣已发生改变,不再淤泥于课本的传统教学,对丰富的实践教学非常感兴趣。那么模具的专业教学也必须由传统的理论教学,向理论实践综合运用的方向转变。对比发达国家,我国模具制造业在设计和规模
有很大差距,急需高校每年为国家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模具人才,高校也要积极抓住这一黄金机遇,加快模具课程的改革创新实践,这不仅有利于实现高校和企业接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也可有目的性的对人才培养,有利于建立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良性循环,对国家制造业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现今国内外制造业对科研创新能力、制造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国家为应对制造业市场变化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战略方针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其中提到学校应该做到产学研结合,多做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
二、高职学校模具专业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也是当今国家教育部对职业教育的重点要求。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通过学校企业联合培养才能完成。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式,模具专业学生通过校企合作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校企合作对学生、学院、企业三方都有哪些好处呢?
当今模具企业要求我们学生在校外定岗实习中或完成理论学习后走入企业就可以为企业制造模具,但现在多数学校的学生并不能做到。多数企业还要花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培养毕业生达到企业基本要求,导致现在企业埋怨学校不好好教,学校埋怨企业太过挑剔。如果高校教学中设有一个学校与企业一同培养学生的过程,学校主要培养学生理论水平,企业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这个过程,学生走出学校门之后,能立即适应企业的岗位。而不是想过去,学生要到企业以实习生身份几年之后才能胜任工作,还可能有失去该岗位的机会。而校企合作也能缩短学生的成才期,降低企业的培养成本,提高学校的就业质量。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能为企业做一部分工作,也能得到一些经济效益,相对降低了教学成本。校企合作还有利于学生就业,校企合作中企业对多数学生的情况在学生就业前已经有清楚的了解,也可以使学校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哪方面人才是企业所需。
学校老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过程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的放矢查缺补漏,改善教学中不足之处,根据学生对企业的适应性,修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教学内容。
校企合作还有利于提高生源水平,提高学校的品牌形象。校企合作开展顺利,能够使学校建立良好的口碑,同时通过企业品牌影响,对扩展生源是有积极作用。这样使学校扩大了办学规模,提高了生源质量,进入良性循环。
三、高校在模具专业校企合作有哪些工作要做
(1)学校首先要拥有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加工的仪器设备。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模具设备甚至比很多中、小模具厂的设备先进齐全。
(2)学校要拥有一批有模具设计能力的教师。模具设计依靠经验积累,模具是一种生产产品的工具。针对相同一件产品,不同模具设计师设计的模具结构也不同,加工流程也不同,当然使用效果也不相同。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具有教学经验,还必须有模具设计的经验能力,这样如果企业在制造设计过程中有困难,我们的教师也能解决实际问题。模具教师最好还有机械加工经验,不单纯只懂理论,因为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是两个相互关联的环节,设计出的图纸不一定都能通过企业的现有水平制造出来。现在大部分学校都缺实践能力强的教师。
(3)学校要在教学中为实践教学留出时间,有时候能牺牲一定的教学时间。企业的每一个工序都有时效性,要求学校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校如果只注重教学,不能调整出时间去解决企业问题,校企合作也只是纸上谈兵,达不到太大的效果。
(4)企业也要主动努力去和学校合作,明白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巨大利益。只有企业努力去和学校进行合作不是敷衍了事,才能保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使双方受益。
(5)校企合作需要学校领导重视。由于校企合作难度很大,需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学校要多鼓励模具相关负责人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使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放宽对相关部门的条款限制,给相应老师足够支持,给予老师合理利用学校资源足够的便利。
四、浅谈高校创新教学方法
1.改善考核手段
传统的模具专业教学偏重于专业基础知识,因而在考试中,主要考核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对机械加工知识的延展性不足,不利于学生今后从事机械加工工作,使学生仅仅淤泥于书本理论少了很多实践知识。将模具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能使学生与社会接轨,在毕业后能快速融入工作中。
作为一门实践性专业考核,应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考核标准。因此,我建议修改模具专业的考核方式,目标是建立一种不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创新思维的考核方式,由此杜绝过去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改善过去学生高分低能的状况。并以此为契机,多多鼓励学生不断创新。应改变只以笔试考核结果作为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唯一手段,逐步增加平时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比重。
2.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模具专业教学与实践环节是环环相扣的。除了要改革模具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还应积极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模具课程教学通过实际生产设备,生产经验和案例通过三维模拟对学校进行虚拟加工到实际加工的教学过程,以加深学生对实际生产的理解,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模具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学改革不仅应注意课内教学改革,更需要重视学生的在校实习和毕业实习的环节。也就是前文讲到的产学融合,使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企业里的产品设计方法,新技术的开发都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良好渠道,而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企业缺少的新生活力。学生利用好学校为他们营造学习机会,有利于缩短学生与企业需求间的距离。而学生的毕业设计正是全面检测学生自主开发、创新的好机会。如果能做到产学结合中,将好的毕业设计思想转化为企业中实际的产品,对于学生历练的效果显而易见。
五、总结
总之,模具教学改革中校企合作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能解决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针对模具的教学改革,产学结合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改进。
参考文献:
[1]许克毅、杨睬.新世纪高等教育人才理念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49-54.
[2]徐凤英、区颖刚、陈震等.高校农业机械化专业学生素质教育改革的探索[J].农机化研究,2003,(1):227-228.
[3]陈义门、张惠忠.论校企合作模式[EB/OL].(2010-11-15/2010-12-16)
[4]赵坚、贾丽琴.校企合作培养[双核]人才(上)[J].中国培训,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