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狄德罗“摹仿说”

2016-05-10李钰

速读·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自然观

摘 要:十八世纪启蒙主义的代表狄德罗,在艺术本质和起源问题上提出了“艺术摹仿自然”的观点。在狄德罗“摹仿说”里,他对艺术的摹仿对象“自然”做了重新定义。在艺术创作实践上,他提出“真实论”,为资产阶级文艺发展奠定基础。从整体上观照“摹仿说”,可以发现狄德罗的理论针对性地指向新古典主义以封建贵族为核心的“摹仿”学说,将矛头直指封建主义文艺理论系统。深入剖析狄德罗的“摹仿说”理论,理解其鲜明的启蒙性、唯物性,对于科学地把握艺术创造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摹仿说;自然观;真实论;美在关系;启蒙主义

一、“摹仿说”的核心—自然观

狄德罗“摹仿说”的核心是“自然观”,从表面看来,这与新古典主义者“摹仿说”的观点似乎是相通的,二者都受唯物审美观的影响,但在狄德罗这里,论述的重点是对摹仿对象—自然的重新阐释,他所要摹仿的“自然”,比新古典主义者的自然范围更广,更形象具体。狄德罗的文艺、美学思想,深深植根于他的哲学理念,狄德罗在哲学层面上划分自然的三个领域,秉承唯物的原则,都将人的意识排除在外,以尊重客观世界中的一切可感的事物和现象。

“诗需要的是一种巨大的粗犷的野蛮气息。”这就是狄德罗定义的自然本质,将自然的内涵引向更利于情感抒发的原始主义。色彩鲜明的原始主义才能赋予“自然”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活力;也只有在这样的原始自然的情境里,人才能释放情感,表达内心世界。狄德罗阐释这样一种自然观目的还要回归到启蒙:在封建文艺理论的长期统治下,“自然”的内涵定式地指向抽象、方法化的、受封建文化洗礼过的自然,指向封建贵族们“文雅”、“彬彬有礼”的生活。文艺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束缚民众思维。作为启蒙者,卢梭和狄德罗都急于改变这种现状,他们从自然观入手,力图在文艺对象的根本上找到解决办法。卢梭的观点放在启蒙反封建的背景下有可取之处,但他武断地将“自然”定义为纯粹原始自然界,将“文化”定义为绝对的封建文艺,并将二者对立,这种简单的对立和否定存在诸多问题。相较之下,狄德罗的思维更合理,他对自然观进行重新阐释,主要将摹仿对象的内涵引向野性和原始主义,用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自然解放长期被禁锢的艺术表现内容,打破了封建文艺固有格局,解除了封建主义对文艺定义的权威。

二、文艺创作的标准:真实论

从“自然观”的立场出发,狄德罗又提出了真实论,极力强调文艺的真实。狄德罗说过,“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的优点,看来艺术就跟感觉官能一样:一切感觉官能都不过是一种触觉,一切艺术都不过是摹仿,但是每一种感官都用它特有的方式去触觉,每一种艺术都用其特有的方式去摹仿。”“用特有的方式去摹仿”不代表没有摹仿的标准,艺术摹仿自然本来就是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者们的观点,摹仿标准的核心自然是唯物,是真实。

狄德罗说:“只有建立在和自然万物的关系上的美才是持久的美……艺术中的美和哲学中的真都是根据同一个基础。真是什么?真就是我们的判断与事物一致。摹仿性艺术的美是什么?这种美就是所描绘的形象与事物一致。”自然的真是第一性的,艺术的美是第二性的,艺术家要想进行创作,就要先从唯物审美的角度出发,认清自然,把握自然真实,然后再客观的反映这种真实。艺术与自然就依靠“真实”二字紧密联系在一起,艺术的摹仿水平越接近自然,其水平也就越高。自然的真实也就是现实,真实论的主要目的就是告诉艺术创作者们现实生活才是文艺的生命源泉。

狄德罗不仅提出了认识现实,还对艺术家们提出了要求。他说:“你要想认识真理,就得深入生活,去熟悉各种不同的社会情况。试住到乡下去,住到茅棚里去,访问左邻右舍,最好是瞧一瞧他们的床铺、饮食、房屋等等,这样你就会了解到那些奉承你的人设法瞒过你的东西。”狄德罗指明了实践的重要性,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方法指导。仅凭主管思维认识自然,难免将自然概念化、抽象化,唯有实践,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后得到的,才是真正的真实。

三、狄德罗“摹仿论”之整体观照

狄德罗作为一个启蒙者,他提出“艺术摹仿自然”并非仅仅为了进行文艺理论方面的探索,而是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分析狄德罗的摹仿说,除了关注其在理论方面的进步与贡献,更要了解其阶级上的鲜明特点。只有理清“摹仿说”的阶级属性,才能更好的把握其理论内涵。

在狄德罗提出“摹仿说”之前,新古典主义者们构建了封建文艺理论系统,他们同样提出了“艺术摹仿自然”,但其所谓的“自然”与狄德罗的“自然”在定义上大相径庭。新古典主义的“摹仿说”脱离现实实际,一切都从抽象的理性出发,在对自然的定义方面进行抽象和规范,建立起一套维护贵族统治的封建文艺理论体系。狄德罗作为启蒙主义的代表,对新古典主义的理论进行了批判,对自然的定义进行了重新阐释,并提出了艺术创作的具体要求。狄德罗和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布瓦洛在“摹仿说”观点上有很大不同,主要在“对自然的摹仿程度”、“对于摹仿的具体要求有差异”以及“产生的影响”方面有较大的区别。

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代表了正在成长中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和觉醒意识,“摹仿说”作为启蒙运动的产物,将矛头直指封建统治的思想体系和新古典主义的文学形态,狄德罗“摹仿说”的阶级性也在于此,其表现出鲜明的与新古典主义不同的观点,将反封建的资产阶级唯物美学观点推到了历史前台。

四、结语

狄德罗植根于启蒙主义的“理性”“自然”的哲学基础,提出“艺术摹仿自然”的理论学说,他的观点代表了正在兴起壮大的资产阶级的需要。这种代表性体现在其文艺理论方面,就是其文艺理论观点代表了资产阶级平民大众的文艺需求。其“摹仿说”不仅仅是文艺理论,还为启蒙、反封建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朱志荣.西方文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狄德罗.狄德罗美学论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作者简介:

李钰,男,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美学研究中心2015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自然观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与奥康纳自然观的区别
浅谈园林艺术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演变与发展
浅析《瓦尔登湖》的修辞魅力
现代室内设计里的禅文化
现代室内设计里的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