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性平纹粘胶织物轧烘焙染色工艺条件的探讨

2016-05-10郭映雪李卫斌赵晓明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平纹活性染料粘胶

郭映雪,李卫斌,赵晓明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 300387)



改性平纹粘胶织物轧烘焙染色工艺条件的探讨

郭映雪,李卫斌,赵晓明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讨论了助剂ZB-10改性平纹粘胶织物活性染料轧烘焙工艺条件对染色性能的影响,优化出其最佳染色工艺条件,并评价改性平纹粘胶织物的染色效果。结果表明:优化出助剂ZB-10改性平纹粘胶织物活性染料染色的最佳工艺为:浸轧染液(染料,Na2CO35 g/L)→预烘(70℃,1.5 min)→焙烘(130℃,2.5 min)。

关键词:平纹粘胶织物阳离子蛋白改性剂ZB-10改性活性染料染色性能

0前言

粘胶纤维俗称人造棉、人造毛和人造丝,是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经碱化、老化、磺化等工序制成可溶性纤维素磺酸酯,再溶于稀碱液制成粘胶,经湿法纺丝而制成。采用不同的原料和纺丝工艺,可以分别得到普通粘胶纤维,高湿模量粘胶纤维和高强力粘胶纤维等。目前粘胶纤维的染色多用活性染料,但活性染料存在盐和碱用量大的污染问题[1-5]。为了解决此难题,在本课题组刘元军等研究的基础上[6-15],本课题首先选用自制的阳离子蛋白助剂ZB-10,采用连续浸轧工艺对平纹粘胶织物进行改性,然后讨论改性平纹粘胶织物活性染料轧烘焙无盐染色工艺条件,通过测试织物表面染色深度K/S值、固色效率及牢度等性能指标,确定改性织物轧染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

1实验部分

1.1实验仪器和材料

1.1.1实验材料

平纹粘胶织物

1.1.2实验药品(见表1)

表1 实验药品

1.1.3实验仪器(见表2)

表2 实验仪器

1.2工艺流程

阳离子蛋白助剂ZB-10浸轧改性平纹粘胶织物→活性染料轧染染色→测定表观染色深度K/S值等指标

1.3工艺方法及条件

1.3.1平纹粘胶织物浸轧改性工艺

平纹粘胶织物浸轧蛋白改性液(ZB-10 0-25g/L,氢氧化钠0~6 g/L,二浸二轧,压力0.25 MPa,车速3.0 m/s)→烘干(80℃,2.5 min)

1.3.2染色工艺

工艺一:浸轧染液(活性艳红M-2B 0.5 g/L,碳酸钠5 g/L,二浸二轧,轧液率70%,压力0.25 MPa,车速3.0 m/s)→预烘(80℃,2.5 min)→焙烘(150℃,2.5 min)。

工艺二(未改性平纹粘胶织物传统染色工艺):染色(染料,Na2CO310 g/L,NaCl 40 g/L,轧液率70%,压力0.25 MPa,车速3.0 m/s)→预烘(80℃,2 min)→焙烘(150℃,2.5min)

1.4染色深度测试[13]

平纹粘胶织物K/S值测定采用SF-300思维士电脑测色仪测试。

2结果与讨论

2.1盐用量对平纹粘胶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

未改性、改性的平纹粘胶织物按照如下工艺染色:浸轧染液(活性艳红M-2B 0.5g/L,氯化钠0~60g/L,碳酸钠5g/L,二浸二轧,轧液率70%,压力0.25MPa,车速3.0m/s)→预烘(80℃,2.5min)→焙烘(150℃,2.5min),结果见图1。

图1 氯化钠用量对平纹粘胶织物K/S值的影响

从图1中看出,随氯化钠用量增加,未改性平纹粘胶织物表面染色深度提高,此过程中氯化钠起到促染作用。然而通过助剂ZB-10改性的平纹粘胶织物染色时,随氯化钠用量增加,表面染色深度下降。改性平纹粘胶织物不加盐情况下染色,其表面染色深度明显高于未改性平纹粘胶织物加盐60g/L的染色平纹粘胶织物的表面染色深度。因此,ZB-10改性平纹粘胶织物可以实现平纹粘胶织物活性染料无盐染色。

2.2碳酸钠用量对平纹粘胶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

改性平纹粘胶织物按照如下工艺染色:浸轧染液(活性艳红M-2B 0.5 g/L,碳酸钠0~15 g/L,二浸二轧,轧液率70%,压力0.25 MPa,车速3.0 m/s)→预烘(80℃,2.5 min)→焙烘(150℃,2.5 min),结果见图2。

图2 碳酸钠用量对平纹粘胶织物K/S值的影响

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固色碱剂用量的增加,改性平纹粘胶织物的染色深度逐渐增大,然后缓慢降低。当碳酸钠用量在5g/L时,K/S值最大,最终选定固色碱剂加入量为5 g/L。

2.3预烘温度对平纹粘胶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

改性的平纹粘胶织物按照如下工艺染色:浸轧染液(活性艳红M-2B 0.5 g/L,碳酸钠5 g/L,二浸二轧,轧液率70%,压力0.25 MPa,车速3.0 m/s)→预烘(50℃~100℃,2.5 min)→焙烘(150℃,2.5 min),结果见图3。

图3 预烘温度对平纹粘胶织物K/S值的影响

从图3看出,随着预烘温度的升高,改性平纹粘胶织物的表面染色深度先减后增,一定温度后才略微下降。当温度为50℃时,改性平纹粘胶织物的K/S值最大。

2.4预烘时间对平纹粘胶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

改性平纹粘胶织物按照如下工艺染色:浸轧染液(活性艳红M-2B 0.5g/L,碳酸钠0~15g/L,二浸二轧,轧液率70%,压力0.25MPa,车速3.0m/s)→预烘(80℃,1min~4min)→焙烘(150℃,2.5min),实验结果见下页图4。

图4 预烘时间对平纹粘胶织物K/S值的影响

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预烘时间的延长,改性平纹粘胶织物的表面染色深度先增后减。在相同的烘干温度下,预烘时间过短,织物的含水量高,导致后期焙烘阶段染料水解量增大,固色率降低,进而降低织物的染色深度。

2.5焙烘温度对平纹粘胶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

改性平纹粘胶织物按照如下工艺染色:浸轧染液(活性艳红M-2B 0.5g/L,碳酸钠0~15g/L,二浸二轧,轧液率70%,压力0.25MPa,车速3.0m/s)→预烘(80℃,1.5min)→焙烘(110℃~170℃,2.5 min),实验结果见图5。

图5 焙烘温度对平纹粘胶织物K/S值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焙烘温度升高,改性平纹粘胶织物的表面染色深度,先增加又下降。当焙烘温度为130℃时,改性平纹粘胶织物的K/S值达到最大。

2.6焙烘时间对平纹粘胶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

改性平纹粘胶织物按照如下工艺染色:浸轧染液(活性艳红M-2B 0.5g/L,碳酸钠0~15g/L,二浸二轧,轧液率70%,压力0.25MPa,车速3.0m/s)→预烘(80℃,1.5min)→焙烘(130℃,1min~4min),实验结果见图6。

图6焙烘时间对平纹粘胶织物K/S值的影响

从图6可以看出,随着焙烘时间的延长,改性平纹粘胶织物的K/S值呈现上升趋势,1.5min~2.5min时上升明显,2.5min后上升缓慢。焙烘时间过短,织物上大部分的染料与纤维发未能发生固着反应,K/S值较低;焙烘时间过长,织物强度可能降低。实验优选改性平纹粘胶织物活性染料染色的焙烘时间为2.5min。

3结论

优化出助剂ZB-10改性平纹粘胶织物活性染料染色的最佳工艺为:浸轧染液(染料,Na2CO35g/L)→预烘(70℃,1.5 min)→焙烘(130℃,2.5 min),可以实现改性平纹粘胶织物活性染料无盐、低碱染色。

参考文献

[1]DM.Lewis,以纤维活化改性法使纤维素纤维染色的新途径[J].染料工业,1994(3):44-51.

[2]章杰.现代活性染料技术进展[J]印染,2004(2):37-42.

[3]宋心远.活性染料低盐和无盐染色[J].印染助剂,2006,23(12):2-8.

[4]LEWIS DM,LEI XP.New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dyeability of cellulose fibers with reaetive dyes J[J].J Soc Dyers&Cot,1991,107(3):102-106.

[5]王雪燕,崔阳.蛋白助剂改性涤纶织物对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性能影响[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2(4): 17-22.

[6]刘元军,王雪燕.WLS助剂改性棉织物活性染料的轧烘蒸和轧蒸短流程工艺[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1,25(2):138-143.

[7]刘元军,王雪燕.WLS和 WLS-20改性的棉织物染色效果评价[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2,26(5):576-580.

[8]刘元军,王雪燕,张璟.蚕蛹蛋白粘胶长丝改性与漂白同浴工艺研究[J].丝绸,2011(8):10-14.

[9]刘元军,王雪燕,孙伟.WLS在棉织物活性染料浸轧染色中的应用[J].印染助剂,2011,28(6):39-42.

[10]刘元军,王雪燕,冯容.WLS助剂在棉织物硫化染料浸轧染色中的应用[J].印染助剂,2012,29(9):43-45.

[11]刘元军,王雪燕,孙伟.改性棉织物活性染料无盐染色效果评价[J].针织工业,2011(10):25-27.

[12]刘元军,赵晓明,拓晓,等.阳离子蛋白衍生物助剂在染色莫代尔织物皂洗中的应用[J]. 丝绸,2015,52(11):6-12.

[13]刘元军,王雪燕,张璟.WLS助剂改性的棉织物活性染料浸轧无盐染色工艺研究[J].染整技术,2011,33(9):4-8.

[14]刘元军,王雪燕,郭路星,等.WLS助剂改性的棉织物活性染料无盐染色效果评价[J].染整技术,2012,34(2):25-27.

[15]赵家琪,李卫斌,赵晓明.助剂 ZB-10改性粘胶织物工艺条件优选[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3(1): 75-78.

中图分类号:TS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580(2016)02-0077-04

通讯作者:赵晓明(1963-),男,博士,天津市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6122),天津工业大学创新实验室2016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60107),2015年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资助项目(15101)。

收稿日期:2016-02-05

猜你喜欢

平纹活性染料粘胶
新衣软又暖
菠萝纤维活性染料染色工艺研究
液吸汽提法处理粘胶废气中二硫化碳的研究
立体放大效应织物的设计与分析
涤棉联合组织防起皱品种的单织造研究
有意外用处的便条纸
2016-2019年粘胶短纤市场回顾与展望
针织平纹单面布的斜度与扭度的成因及控制方法
特殊的粘胶剂
纤维素纤维负载钴酞菁对活性染料X-3B的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