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例“农民工”工作应激状况的调查分析
2016-05-10李万兵
李万兵
(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288例“农民工”工作应激状况的调查分析
李万兵
(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288例“农民工”的工作应激状况的调查研究,为政府和社会关爱农民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工作应激个人测验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工”处于高工作应激状态;不同年龄和学历的“农民工”的平均应激水平存在差异; 不同年龄的“农民工”在总体水平上各因子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中人际关系上的显著性差异特别明显;不同学历水平的“农民工”只有在人际关系因子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在物理条件和工作兴趣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农民工工作应激调查
“农民工”是指拥有农村户口却离开农村,在城镇或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劳动者。目前,我国的“农民工”的人数以亿计,他们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城市中,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农民工”,政府和社会一直把如何改变他们在经济上的弱势地位作为工作的焦点,而少有关注他们的环境适应状况,工作应激状况。因此,全面了解“农民工”的工作应激状况对于政府和社会教育机构有针对性开展对他们的帮助,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随机从四川省的德阳、成都、乐山、眉山、自贡等市在企业单位、建筑业和服务性行业等工作的“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310份,回收有效问卷288份,有效率为92.9%。其中:男性159份,女性129份。受教育程度分布:高中以上33人(11.45 %) ,高中或中专39 人(13.54 %) ,初中156人(54.17%) ,初中以下60人(20.84%) 。
1.2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1.3工具
本研究采用我国学者静进(2003)在Phillip.L.Ricc(1976)《工作应激表》基础上修订的《工作应激个人测验表》。问卷由57个题目组成,分为三个维度,即人际关系、物理条件和工作兴趣。整个量表的信度为0.921,三个维度的信度分别为0.898,0.883,0.816。
1.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11.6进行处理。
2结果
2.1“农民工”在各个维度上应激水平的分布状况
表1 “农民工”在不同维度上应激水平的分布状况
表1显示,“农民工”在人际关系、物理条件和工作兴趣上大部分都处于高应激水平,其中在人际关系和工作兴趣两个维度上处于高应激水平的比例很高。
2.2不同学历水平和年龄“农民工”的应激状况
表2 不同学历水平“农民工”的应激状况
表2显示,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不高,有近四分之三的人都只有初中及以下水平,且平均应激水平都比较高。其中,学历最低的平均应激水平最高。
表3 不同年龄“农民工”的应激状况
表3显示,农民工的年龄结构多倾向于40岁以下(占79.3%)。 年龄为22岁以下的“农民工”的平均应激水平最高。
2.3“农民工”性别差异性T检验
表4 “农民工”性别差异性T检验
(注:* 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下同)
表4显示,“农民工”的工作应激个人测验各因子的得分做独立样本T检验后,人际关系和总体的P值小于0.05,不同性别的“农民工”在环境适应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4“农民工”年龄因素和各因子的方差分析
表5 “农民工”年龄因素和各因子的方差分析
表5显示,在总体水平上不同年龄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中在人际关系上显著性差异特别明显。
2.5“农民工”学历因素和各因子的方差分析
表6 “农民工”学历因素和各因子的方差分析
表6显示,只有在人际关系因子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在物理条件和工作兴趣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讨论
3.1绝大多数“农民工”处于高工作应激状态
“农民工”在人际关系、物理条件和工作兴趣上大部分都处于高应激水平,其中在人际关系(83.36%)和工作兴趣(80.21%)两个维度上处于高应激水平的比例很高。其工作应激总体水平远大于140分,这充分说明了“农民工”是处于高工作应激状态的群体。
处于高工作应激状态的典型结果有:(1)焦虑、紧张、迷惑和急噪;(2)疲劳感、生气、憎恶;(3)情绪过敏和反应过敏;(4)感情压抑;(5)交流的效果降低;(6)退缩和忧郁;(7)孤独感和疏远感;(8)厌烦和工作不满情绪;(9)精神疲劳和低智能工作;(10)注意力分散;(11)缺乏自发性和创造性;(12)自信心不足等。而“农民工”在这些方面都比较突出,特别是在自信心、情绪过敏和孤独感方面。出现这些情况我认为和“农民工”的工作特点有关:第一,“农民工”大多从事脏活、累活、苦活、险活;第二,劳动时间长,经常加班加点,几乎没有休息和休闲时间,导致身心混乱,继而厌倦工作;第三,“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地位低,常常遭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歧视。聂洪辉(2006 .2)指出,我国对“农民工”的歧视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制度歧视、经济歧视和文化歧视。对“农民工”的制度歧视和经济歧视会造成我国社会结构紧张,损害党的执政基础,影响“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对“农民工”的文化歧视有可能产生对抗城市主流文化的亚文化。
3.2不同年龄和学历的“农民工”的平均应激水平存在差异
2000 年人口普查的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农民工受教育程度高于流出地而低于流入地, 以初中为主, 占52.12% , 小学为24.12% , 高中以上占13.13%, 不识字占10.13%。这和现实情况是很相似的。表2显示,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不高,有近四分之三的人都只有初中及以下水平,且平均应激水平都比较高。其中,学历最低的平均应激水平最高(初中以下“农民工”的平均应激水平达到170.16)。
2000年人口普查的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在农村向城镇流动的人口中, 15~49 岁青壮年占了69.19% , 平均年龄33.16 岁, 低于城镇常住人口(40 岁) 和农村常住人口(35.14 岁) 的平均年龄。表3显示,农民工的年龄结构多倾向于40岁以下(占79.3%),年龄为22岁以下的“农民工”的平均应激水平最高,达到172.75 。
3.3不同性别、年龄和学历的“农民工”,在工作应激的各个维度上存在差异
从表4可以看出,对“农民工”的工作应激个人测验各因子的得分做独立样本T检验后,人际关系和总体的P值小于0.05,这说明不同性别的“农民工”在环境适应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从表5可以看出(年龄因子:P=0.001<0.01),在总体水平上不同年龄的“农民工”之间各因子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中在人际关系上显著性差异特别明显。可以说,在相同的环境、学历情况下,“农民工”的个人经验影响人际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流动规模的扩大, 凭借亲缘关系、朋友关系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另外, “农民工”举家流动的情况也逐渐增多, 其中夫妻型、父子型家庭占了大多数。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的社会经验也随之增长。年龄越大经验就越丰富,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就会好一些。
从表6可以看出(学历因子:P=0.043<0.05),不同学历水平的“农民工”只有在人际关系因子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在物理条件和工作兴趣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不同学历水平的“农民工”对人际关系的期待不同。学历越高的“农民工”,越不满足于“农民工”之间的交往,他们希望与“农民工”群体之外的更多人有所互动。
4结论
1.绝大多数“农民工”处于高工作应激状态。
2.不同年龄和学历的“农民工”的平均应激水平存在差异。
3.不同性别的“农民工”,在环境适应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4.不同年龄的“农民工”在总体水平上各因子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中人际关系上的显著性差异特别明显。
5.不同学历水平的“农民工”只有在人际关系因子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在物理条件和工作兴趣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刘怀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胡平.政府在农民工市民化的作为探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7(4):1172-1173.
[3]姜华.城市中的青年农民工极端化问题成因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19-21.
[4]孙建中,李毕曼,等. 安徽农民工心理卫生调查[J]. 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7(1) :80-81.
[5]康洁,熊和平. 浙江省农民工心理健康透视及其对策[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4) :11-14.
[6]聂洪辉.对农民工歧视的社会学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06(2).
[7]胡英. 2000 年中国农村流动人口新特征[J ]. 中国国情国力, 2001( 9) : 18-20.
[8]蒋善,张璐,王卫红.重庆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心理科学,2007,30 (1) :216-218.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580(2016)02-0229-04
基金项目: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课题(XLJKJY1318B)
收稿日期:2015-10-20
作者:李万兵(1967-),男,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