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秦巴山区农林畜产业发展的地域差异
2016-05-10朱泓宇高世斌赵健兵
朱泓宇, 高世斌, 张 磊, 赵健兵, 苏 欣
(四川农业大学 a.经济学院;b.玉米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1130)
四川秦巴山区农林畜产业发展的地域差异
朱泓宇a, 高世斌b, 张 磊a, 赵健兵a, 苏 欣a
(四川农业大学 a.经济学院;b.玉米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1130)
以四川秦巴山区的农林畜药产业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了对三大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能代表四川秦巴山区的多个县域的农林畜产业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其次再对涉及的三大产业及其新型经营主体分别作描述性分析。研究表明,农林畜业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但各区县间发展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需从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民合作组织等角度解决农林畜产业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农林畜产业;因子分析;县域差异;四川秦巴山区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正稳步推进当中。秦巴山区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储备地和文化资源来源地,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的落后于其他西部区域。四川秦巴山区共涉及5市25个区、县,户籍总人口约1 735万[1]。学术界普遍认为,该地区农业产业不仅大大地滞后于四川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而且其内部也呈现显著的不平衡。作为相对落后地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协调统筹禀赋发展绿色循环的生态农林畜业是后起地区赶超发达地区的占优策略。必须要对四川秦巴山区农林畜药产业发展水平及地区平衡程度作出客观的科学评价。
1 文献综述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黄映晖等利用北京市13个郊区县数据,发现北京郊区农业产业化在各区县间发展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个别郊区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较薄弱,需从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民合作组织、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等角度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2]。彭素等分别对我国25个省的农业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名和分类。广东农业综合竞争力的优势体现在一定程度的"协调性",而劣势和缺陷则主要体现在供求失衡下的粮食安全隐忧和粗放式增长方式下的可持续性问题[3]。
2 综合水平评价
2.1 综合指标
通过借鉴成熟的指标体系构建经验,从农业产业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共选取了4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评价指标(表1)。
2.2 评价方法
因子分析法是解决繁烦杂数据多重共线性的成熟办法。因子分析法的中心思想是用原始的数据矩阵(或消除量纲化的矩阵)构造一个新的主成分矩阵,这些新的主成分之间是线性无关的。并且原始数据矩阵(或消除量纲化的矩阵)的协方差矩阵的特征根即为其方差,从而通过求解其协方差矩阵的特征根就可以判断采用几个变量来代替所有的信息[4]。因子分析基本步骤为:①数据的标准化处理;②计算协方差矩阵;③计算出主成分;④求贡献率;⑤确定主成分;⑥构造综合评价模型。
表1 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
2.3 样本的选取
四川秦巴山区:巴中市和广元市全域,南充、达州和绵阳的部分地区。本文基于2013年宏观县域数据,选取5个市的相关县域级的可观测数据,详见表2。
2.4 数据处理
用SPSS软件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5]。再对数据进行Kaiser-Meyer-Olkin抽样适度度量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经检验可知,KMO值为0.604,经验认为当KMO值大于0.6,样本数据具备开展因子分子的条件;Bartlett值为149.884,其中P<0.000 1,相关矩阵是非单位矩阵。然后再计算特征值,方差贡献率以及主成分载荷矩阵,见下表3。
第1、2、3和4个成分初始特征值分别为3.879、2.975、1.663和1.32,均大于1。其累计贡献率为81.97%。旋转载荷平方和特征值虽有变化但累计贡献率未见其变化。这表明提取的前4个主成分可以反映全部12个指标所具有的信息,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四川秦巴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的综合因素,因此提取前4个特征值的主成分。再根据特征值和4个主成分计算相应的权重,最后得出样本关于因子得分的排序(表4)。
表2 综合总评价样本县及指标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4》《南充统计年鉴2014》《达州统计年鉴2014》及相关区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表3 方差分析
2.5 评价
数据处理的成果显示,四川秦巴山区农林畜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县级特征排序展示了和经验判断中一致的结果。5市中,达州、绵阳和南充市的农林畜产业发展相对较好,该地区只是部分处于秦巴山区之内,平原、丘陵区县可能存在着外溢效应。绵阳市秦巴地区受限于人口规模,其农林畜业增加值总量大约76.41亿元,但人均值高居5市的第一(4 521元/人)。因子分析的样本排序的优势在于将两者都融入进单一指标,并指导研究者进行直观的升降序判断。巴中和广元的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是2 026元和3 042元)均远低于秦巴山区的平均水平,表4里后6位的城市大多数都出自于巴中市和广元市。
四川秦巴山区农林牧药业的发展对秦巴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别。2013年平昌县的农林畜药产业的进步对全县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2.7%,几乎是绵阳江油市该项数值的8倍。剑阁市和青川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11.9%,11%)整体也优于达州和绵阳市所属区县(10.38%,8.9%,10.8%,4%)。如果考虑把各行政市下属的各行政区县看作一个整体,参考“协同效应”和“溢出效应”,旺苍县2013全年固定投资金额中投资到农林畜药产业的数额达到2.84亿元,同比增长270%。总之,巴中和广元的农林畜药产业总体规模均弱于其他市县,正处于规模经济的红利之中(表2)。
表4 主成分得分及样本排序
3 对农林畜业的分别评价
3.1 四川秦巴山区种植业发展评价
四川秦巴山区25个市区县的种植业增加值总和超过313.07亿元,约占四川2013年全省种植业产值约12%。其中耕地面积96.24×104hm2,占全省24.1%。粮食总产量约707.85×104t,占四川2013年全年粮食总产量3 387.1×104t中的40%。基本可知,四川秦巴山区用占全省1/4的耕地供应了全省40%的粮食生产,种植业在秦巴山区不仅为山区农民的增收和绿色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更是在保障我国西部粮食安全上起着战略性的作用。但是,该区域种植业生产过度依赖于现代农用化工产品的施用。2013年全年,四川秦巴片区五大行政市使用消耗农用化肥81.91×104t,是全省化肥施用量的65%。本区域内的农林畜药产业急需走上绿色循环发展的道路。种植业现状在样本县的分布和构成情况参见表5。
宣汉县拥有最高的种植业规模,而青川的粮食产量最少。样本县中耕地规模的差异并不大,粮食的供给量与粮食耕地面积并不呈等比例递增关系。青川县的耕地面积是开江县的85.42%,而粮食产量却只有后者的50%。粮食产出效率在秦巴山区内部基本呈现不均匀分布。
3.2 四川秦巴山区林业发展评价
秦巴山区林业资源丰富,林业发展潜力大。样本数据完全体现出了这种特征。青川县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5%,产业总产值16.7亿元,是四川秦巴山区林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1)四川秦巴山区25个地区的森林资源禀赋不同。开江县的森林覆盖率(33%)只是青川的一半不到。样本10县中,有3个县的森林覆盖率高于50%,包括通江、剑阁和青川;反之存在3个县森林覆盖率低于40%,即开江、阆中和营山。后者三县的地理区位都是处于秦巴山脉南端。土地资源禀赋也呈高落差式分配图谱。开江、阆中、梓潼和平昌4个样本市县的林业土地资源均低于10×104hm2,不及四川秦巴山区平均水平。该项要素的极值落差达到了10倍(表6)。
表5 四川秦巴山区种植业基本情况
注:资料来源于2013年各地统计公报、《四川农村年鉴2014》《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4》及作者自己整理。
(2)不同市县的林业产业化规模差异明显。绵阳市的林产业现代化程度远远高于其他秦巴地区市县。剑阁和青川县2013年林业总产值高于其他样本县林业总产值之总和。
表6 2013年四川秦巴山区林业状况
注:资料来源于2013年各地统计公报、《南充统计年鉴2014》《四川农村年鉴2014》《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4》及作者自己整理。
(3)林业产出效率不同。剑阁和青川合理利用巨大的禀赋优势,大力发展各类林产品。2013年两县单位面积林产品产值分别达到10 196和7 495 元/hm2。这表明,绵阳地区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循环发展不仅仅是依靠资源密集型原材料加工,而是走的产出高效、绿色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4)农村居民林业增收效果不同。依靠有限的数据样本,可以大致推断出,四川秦巴山区西部区域的农村民居从林业发展获得的增收效应以及收入水平均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青川县农民通过生产加工出售各类林副产品所得之纯收入是梓潼县农民所得之5倍。
3.3 四川秦巴山区畜牧业发展评价
2013年,四川省全年肉类产量689.99×104t。其中秦巴山区四川片区全年肉类生产约146.81×104t,约占全省总产量的21.28%(表7)。在10个样本当中,大部分市县的肉类产量都维持在全年7×104t~9×104t这个区间。开江和青川县皆远远低于四川秦巴山区平均水平(4.7×104t和1.67×104t)。
表7 2013年四川秦巴山区畜牧业情况
注:资料来源于2013年各地统计公报、《南充统计年鉴2014》《四川农村年鉴2014》《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4》及作者自己整理。
四川秦巴山区畜牧业发展相对均衡,除个别市县重点发展农林产业以外,2013年畜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都相对集中在一个规模区间上。其中农民畜牧业创收效应明显,根据有限的资料可知,营山县农村居民全年通过养殖业获得现金收入人均约4 358元。值得注意的是,区域内畜牧业所带动的收入效应水平不一。以开江县和阆中市比较为例。开江县2013年畜牧业增加值、肉类总产量分别为8.57亿元和4.7×104t,均低于后者相应数字(12.7亿元和7.44×104t)。但是农民畜牧业人均现金收入却高阆中市水平20个百分点。这证明开江县特色养殖业带来的收入效应会高于普通养殖业的规模效应。此外,各市县也创新发展畜牧业绿色循环战略,现代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成果显著。开江县和平昌县分别累计建成249和199个生态小区,远超全省和四川秦巴山区平均水平。
3.4 四川秦巴山区农林畜药业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评价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各地的现代化农林畜业多采用“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典模式及其演化模式。从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的数据及分布上可以考察这种模式下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具体效果。
表8显示,包括省市县级龙头企业的数量在秦巴区域内不均匀分布,差异明显。阆中市最高达到了256家,而开江县最少仅13家。可观察县市样本在2013年培育龙头企业的速度大体相似,这表明龙头企业的发展不能简单依靠资源聚集效应来集中推动扩容。想较而言,大力推广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了秦巴山区所属市县短期内的优先选择。
以“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为例,所有样本县都是以两位数的规模发展,其中阆中市2013年新增137个合作组织,青川县新增93个。营山和通江县则分别达到了59和57个。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强化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改善农民和农产品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提高农副产品卖方议价水平上都有显著的积极效果。“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决定了只有前面二者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有效的改善农民的收入状况。
表8 2013年四川秦巴山区涉农林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注:资料来源于2013年各地统计公报、《南充统计年鉴2014》《四川农村年鉴2014》《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4》及作者自己整理。
阆中市、江油市和梓潼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数分别排列样本县前三位,分别达到了420,266和234个。同时也是拥有企业数量最多的3个地方。结果就是这个区域拥有了样本县中最高的农民人均纯收入(9 533元、9 118元和8 272元)。
4 总结
四川秦巴山区农业畜产业发展在不同地区表现出显著的不平衡。从总体上来看,县级区域的证据表明,四川秦巴山区农林畜产业在南部的县、区优于北部县域的发展。其中种植业和林业发展情况在不同的县域中差别较大,而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则相对均衡。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平台,研究发现,本地区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水平与农林畜产业发展水平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政府通过制定有符合各个地区不同的奖励政策,应该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关注于本地有比较优势和增长潜力的产业。
[1]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黄映晖,孔素然,唐衡,等.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评价——以北京郊区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4):299-303.
[3]彭素,胡新艳,罗必良.“农业强省”的综合评价:以广东为例——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2,(1):59-67.
[4]Wold S,Kettaneh N,Tjessem K.Hierarchical Multi-Block PLS and PC Models,for Easier Interpretation as an Alternative to Variable Selection[J].Journal of Chemometrics,1996,10(5-6):463-482.
[5]Green S B,Salkind N J.Using SPSS for Windows and Macintosh[J].American Statistician,2012(1):113.
[6]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Regional Dispar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Forestry and Stock Farming in Sichuan Qinba Mountain Areas:Based on County Division
ZHUHong-yua,GAOShi-binb,ZHANGLeia,ZHAOJian-bina,SUXina
(a.College of Economics,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engdu 611130,China;b.Maize Research Institute,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engdu 611130,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agriculture,forestry,livestock farming and pharmacy industry in Qinba Mountain Areas of Sichuan Province.It designs a set of guide lines,which measure the actuality of these industries.Specifically,it evaluates those industries in several counties by using factorial analysis method,and descriptively analyses the above industries in Qinba Mountain Areas.It is obvious that these industri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While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re is unbalanced status in different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evidently,and there is a weak link of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in particular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and some proper 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such as developing leading enterprise,fostering co-operatives,and so on.
agriculture;factorial analysis;county division;Sichuan Qinba Mountain Area
10.3969/j.issn.1009-4210.2016.02.002
2016-03-10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2015-ZD-05); 四川省发改委重点课题(ZH2015038)
朱泓宇(1988—),男,从事农村金融方向。
高世斌(1974—),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农业产业经济研究。E-mail:shibingao@163.com
F327(271)
A
1009-4210-(2016)0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