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县2004至2013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6-05-10郑绍军秦继龄董双
郑绍军 秦继龄 董双
·调查研究·
昌黎县2004至2013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郑绍军 秦继龄 董双
目的 分析昌黎县2004至2013年10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昌黎县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整理,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昌黎县10年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22种8 059例,其中乙类15种5 684例,丙类7种2 375例,年均发病率145.10/10万。死亡12例,年均病死率0.22/10万,病死率0.15℅,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发病有上升趋势。报告的传染病病种主要为肺结核、乙肝、流行性出血热、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农民以肺结核、乙肝、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为主,散居儿童和学生以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病种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03∶1。6~8月份为发病高峰,1~2月和10月份发病较低。结论 昌黎县肺结核、乙肝、流行性出血热、手足口病是重点防控的传染病,农民、散居儿童和学生是重点防控人群,需进一步采取疾病监测、预防知识宣传、疫苗接种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昌黎县隶属河北省秦皇岛市,幅员面积1 212平方公里。全县为平原和部分半山区,以农业、水产养殖业、畜牧业为主。为了解昌黎县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从而为科学防控传染病提供依据,本文将昌黎县2004至2013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昌黎县2004至201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人口资料来源于昌黎县统计局。
1.2 方法 法定传染病病种分为甲、乙、丙三类,将乙类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分为肠道、呼吸道、自然疫源性及虫媒、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4种,甲肝、戊肝及肝炎未分型归为肠道传染病,乙肝、丙肝归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对昌黎县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数据整理,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法定传染病发病及死亡
2.1.1 总体发病情况:2004至2013年昌黎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10年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2种8 059例,死亡12例,年均发病率145.10/10万,死亡率0.22/10万,病死率0.15%。见表1。
2.1.2 乙类传染病:2004至2013年昌黎县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5 684例,分别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细菌性痢疾、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年发病率在(82.08~126.92)/10万,年均发病率102.34/10万。死亡11例,年病死率在(0~0.72)/10万,年均病死率0.22/10万,年均病死率0.19%。统计显示,10年间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见图1、表1。
表1 昌黎县2004至2013年法定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情况
图1 2004至2013年乙、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
2.1.3 丙类传染病:2004至2013年昌黎县共报告丙类传染病7种2 375例,分别是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感冒、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年发病率在(1.64~121.61)/10万,年均发病率42.76/10万。死亡1例(2013年手足口病死亡1例),年均死亡率0.02/10万,年均病死率0.04%。统计结果显示10年间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见图1、表1。
2.2 传染病发病顺位 2004至2013年昌黎县主要传染病病种为肺结核、乙肝、流行性出血热、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自2009年起,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各年度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见表2。
表2 2004至2013年昌黎县乙丙类传染病发病顺位
年份第1位病种发病数构成比(%)第2位病种发病数构成比(%)第3位病种发病数构成比(%)第4位病种发病数构成比(%)第5位病种发病数构成比(%)2004肺结核31444.54出血热10615.04乙肝9213.05痢疾598.37戊肝314.392005肺结核23340.45乙肝13523.44出血热6010.42痢疾284.86戊肝284.862006肺结核30943.40乙肝21630.34出血热466.46#283.93痢疾263.652007肺结核33650.68乙肝16825.34#324.83出血热263.92痢疾243.622008肺结核2034.66流腮8213.60乙肝559.12风疹396.47戊肝193.152009手足口病52443.63肺结核35229.31流腮13511.24乙肝494.08戊肝252.082010肺结核38156.11流腮8612.67乙肝487.07#466.77手足口病416.042011肺结核24928.52手足口病16919.36出血热12113.86乙肝677.67#495.612012肺结核23828.47出血热10412.44流感829.81乙肝819.69手足口病465.502013手足口病41834.52肺结核26021.47乙肝1109.08流感917.51出血热715.86
注:# 代表病种为其他感染性腹泻2.3 乙类传染病的分类及构成 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依据传播途径不同分为4种, 2004至2013年度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中,以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分别占分类构成比的52.36%、23.06%。呼吸道传染病以肺结核为主;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以乙肝、梅毒为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以流行性出血热和布病为主,肠道传染病以戊肝和痢疾为主。见表3。
表3 2004至2013年昌黎县乙类传染病分类发病数和构成比
2.4 季节分布 2004至2013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数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特征,6~8月份为发病高峰,1~2月和10月份发病较低。 见图2。
图2 2004至2013年昌黎县法定传染病时间分布
2.5 人群分布
2.5.1 性别分布:报告的8 059例病例中,男性5 401例,占67.02%,女性2 658例,占32.98%,男女性别比为2.03∶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97.25/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47.85/10万。结果显示,昌黎县传染病发病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8.66,P<0.01)。
2.5.2 年龄分布:法定传染病发病年龄以0~9岁和40~59岁两个年龄段高发,分别占总发病总数的22.5%和27.8%。 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是0~9岁年龄段主要高发病种,肺结核、乙肝、流行性出血热是40~59岁年龄段高发病种。见图3。
图3 昌黎县2004至2013年法定传染病病例年龄分布
2.5.3 职业分布:发病人群中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人数的62.84%,其次是散居儿童,占发病总人数的16.61%,排在第三位的是学生,占发病总人数的10.15%,肺结核、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以农民为主,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
2.6 地区分布 全县16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昌黎镇报告发病人数最多(1 617例),茹荷镇报告发病人数最少(209例)。按发病率统计,发病率最高的是朱各庄镇,为180.39/10万,最低的是荒佃庄乡,为113.99/10万。朱各庄镇大部分村庄为半山区,周围有矿山开采和冶炼企业,可能与地域环境和卫生习惯有关。
3 讨论
2004至2013年昌黎县10年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45.10/10万)、年均病死率(0.22/10万)、病死率(0.15%)三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病率321.9270/10万、死亡率0.8049/10万、病死率0.25%)[1]。报告发病率排在前三位的病种是肺结核、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自2009年开始丙类传染病中的手足口病发病率急剧攀升,提示以上4类传染病是昌黎县重点防控的传染病病种。
自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以来,患者实行归口管理,免费检查,免费药物治疗,患者发现力度在不断加大[2],是发病率居高的原因之一。为控制疫情继续扩散,各级医疗机构在加强转诊和归口管理,严格执行规范治疗的同时应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肺结核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从而控制结核病的发病率[3]。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是降低乙肝发病率的重要策略[4],资料统计显示15岁以下人群不是乙肝发病的主要人群,与实行新生儿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基本吻合。为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还要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率,完成全程免疫确认产生抗-HBs后,可于3~5年后给予1针加强免疫[5],以产生足量的保护性抗体。医疗机构要加强医疗器械消毒管理,避免医源性传播。流行性出血热是由HFRS病毒引起,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6],鼠为主要传染源,高发的主要因素是鼠密度高和鼠带毒高。经呼吸道吸入被病鼠排泄物污染的尘埃、经消化道食入被病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破损伤口接触病鼠的血液或排泄物或被病鼠咬伤等途径均可被感染[7]。广大群众在日常劳作时防护意识不强,不能规避感染风险且无有效抗体保护的情况下,容易感染。因此,控制该传染病的流行应坚持全面落实灭鼠、积极救治病人、预防知识宣传、疫苗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发病,控制死亡,保护群众健康。昌黎县自2009年以来丙类传染病报告数量明显增多,与手足口病病例急剧上升有关。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与5岁以下儿童,2008年5月,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8]。控制手足口病,应遵循“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报告手足口病的敏感性,及早发现重症病例[9],医疗机构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托幼机构及小学加强晨午检,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送诊,儿童用品用具、生活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清洗消毒以切断传播途径[10],消毒、通风和隔离措施的落实是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发病人群中农民、散居儿童、学生是昌黎县的主要传染病感染人群;三类人群占报告病例总数的近90%,男女性别比为2.03∶1,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11-13]。学校是人群集聚的公共场所,在人群免疫和传染病流行规律上有其特殊性,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爆发,流行强度较大,传播较快[14]。统计分析提示,我县学生占传染病发病总人数的10.15%,存在传染病爆发的可能。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对于保证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以及保证学校的学习秩序具有重要意义[15],因此,教育局、卫计局要密切配合,按各自职责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防控,防止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综上所述,昌黎县传染病防控的重点措施应是面对农民、少年儿童和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普及防病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规避感染风险。提高疫苗的接种率,以增强抗病能力。各级医疗机构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开展疫情监测,及早提出预警,并采取控制措施。同时,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规范卫生应急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各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传染病防控机制[16],从而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1 高凤华,冯谦谨,江丽凤,等.中国大陆2002~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3,40:756-759.
2 宋昌宇,浦星莲,廖耘,等.平塘县2004~2012年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313-1316.
3 曹松玉,王蓓.我国肺结核病患者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119-123.
4 王虎军.2003~2010年陕西省蓝田县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和流行特征.职业与健康,2012,28:1358-1361.
5 付红霞.郓城县全面实施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的效果分析.预防医学论坛,2010,16:330-331.
6 张振双,丁桂华.青岛市200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流行病学分析.医药与保健,2009,11:49.
7 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173.
8 蔡丽君,许红梅.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儿科药学杂志,2008,14:64-66.
9 秦伟,常宏伟,曹红娟,等.2009~2014年安徽省六安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6,43:358-361.
10 王春梅,任忠和,侯文杰.包头市昆区2009年1月至2009年8月手足口病疫情现状分析.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5:25-26.
11 蔺鸿,许军红,张静靖,等.2011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职业卫生与病伤,2013,28:77-80.
12 项东,张志坤,刘丹,等.2010年唐山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870-2871,2878.
13 张以祥,赵晓明,赵梅玲.洪泽县2005~2012年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295-1297,1300.
14 雷静,陈志明,曹俊隰,等.银川市学校传染病防控现状调查.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261-263.
15 黄健华.学校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探讨.当代医学,2013,19:162-163.
16 王成科,王晓丽,杨晓玲.涪城区2005~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381-3383.
10.3969/j.issn.1002-7386.2016.08.044
66600 河北省昌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R 51
A
1002-7386(2016)08-1253-04
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