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首都有“周六义务劳动”传统

2016-05-10

环球时报 2016-05-10
关键词:在校学生玛丽娜摄氏

本报赴哈萨克斯坦特派记者 曲翔宇

几乎每个去过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人都对该地齐整的市容,尤其是左岸一尘不染的街道印象深刻。阿斯塔纳是如何做到的呢?这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周六义务劳动”。《环球时报》记者4月份在阿斯塔纳参加第13届欧亚媒体论坛期间,就实地感受了一次。

4月23日上午10时许,参加完论坛的《环球时报》记者与负责陪同的志愿者玛丽娜一起,沿着DinmukhamedQonayev大街步行前往邮局,在邮局旁边一片小空地上,记者见到十几名身着白色T恤的当地居民或在为树木修剪枝叶,或在擦拭街边的长凳,或在清扫人行道上的落叶。《环球时报》记者在去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参观途中,也看到类似的场景。记者向玛丽娜求证:“这是有组织的大扫除吗?”

玛丽娜表示,这不是刻意组织的大扫除,但在春秋两季的每个周六,大部分在校学生和工作年龄居民都会自觉参与清扫城市里的公共区域。夏冬两季之所以少有大扫除,主要是气候原因:阿斯塔纳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少雪,最低温度可达摄氏零下50度;夏季炎热、干燥,最高温度超过摄氏40度。在校学生基本只负责打扫校园内的公共区域,这种劳动具有一定强制性。“我得跟老师请个假”,玛丽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由于本周六要作为论坛志愿者,陪记者和另一名嘉宾参观阿斯塔纳市区,她得跟自己就读的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请假。工作年龄居民参与劳动则更多属于自愿性质。论坛志愿者艾格莱姆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事医生、律师、公务员等相对稳定职业的居民通常更能坚持参加每周六的大扫除。

《环球时报》记者就“周六义务劳动”的问题询问包括论坛志愿者在内的多名阿斯塔纳当地居民,有意思的是,尽管这些居民都积极参与“周六义务劳动”,但都不清楚这一活动源于何时。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后,可以肯定的是,自1997年哈萨克斯坦首都由阿拉木图迁至阿斯塔纳以来,阿斯塔纳市政府及哈萨克斯坦中央政府并未就“周六义务劳动”颁布法令或政策,除阿斯塔纳以外,哈萨克斯坦其他城市基本不存在“周六义务劳动”。

有一种可能是来源于苏联时期,1920年5月1日,苏俄政权在全俄境内开展“周六义务劳动”。还有一种可能是阿斯塔纳市政府出于城市管理的需要,通过负责城市清洁工作的“Astanazelenstroi”组织,发动更多居民参与,最终形成社会惯例。▲

猜你喜欢

在校学生玛丽娜摄氏
大学生河蟹文化认知水平的问卷调查分析
伦讷的计划
热浪侵袭
女子患“恐音症” 别人呼吸声音大也能让其恼怒
我国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会计实践能力培养对策探析
澳女子患“恐音症” 别人呼吸声音大也能让其恼怒
陶革新、徐玉东、李家和作品
谁去买早餐
浅谈“主题阅读”在校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中的作用
My wish for Children’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