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使用概念语法隐喻变化趋势与特点

2016-05-09王郑平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9期
关键词:变化趋势写作特点

王郑平

摘 要:依据Halliday的语法隐喻理论,本文按照年级分4组横向考察了英语学习者写作中概念语法隐喻使用情况的变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从大一到大四年级,英语专业学生对概念语法隐喻的运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文进而讨论了概念语法隐喻对英语写作的重要性及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概念语法隐喻;写作;动词化;名词化;特点;变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9--02

1.引言

Halliday于1985年创立了语法隐喻理论。有别于传统的词汇修辞隐喻,语法隐喻常常作用在语法层,影响人类经验意义的表达方式。Halliday从语言的元功能角度把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的人际语法隐喻,本研究只讨论概念语法隐喻。概念语法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用名词表达本应由动词和形容词表达的过程(process)和特点(quality)。

自语法隐喻概念提出以来,引发了不少后续研究,不少学者也将语法隐喻理论运用到外语教学中。董宏乐(2002)在分析学生的作文后指出,一定量的概念语法隐喻是作文不可缺少的因素。孙承荣和宋德生(2008)接着从实证研究的角度上证明了语法隐喻与英语语篇构建水平密切相关。长期以来,中国大学生的作文缺乏“洋味”,书面语口语化,这与缺乏必要的语法隐喻手段有关(董宏乐,2002)。因此,教师有必要加强有关语法隐喻理论的讲授。基于推进英语写作教学的目的,本研究以英语专业学生的议论文为语料,探讨学生写作中使用概念语法隐喻发展变化的动态模式,以期为外语教学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2.1 研究问题

本研究以学生的年级为参考标准,分析比较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使用概念语法隐喻随年级变化的模式,具体回答以下两大问题:

(1)不同年级学生各种概念语法隐喻的运用是否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变化模式是怎样?

(2)研究结果对英语教学有何启示?

2.2 语料收集及评分

本次研究所需的120篇英语专业大一至大四学生的写作样本选自文秋芳、梁茂成(2008)编著的《中国学生口笔语语料库》,体裁议论文,作文题目均为“Nowadays, 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rent apartments and live outside. Is it appropriate? State your opinion about it.”。每个年级随机选择30篇。

2.3 概念语法隐喻的判定及数据分析

Halliday(1994:352)指出名词化(nominalization)是最有效的实现概念隐喻的方式。此后,黄国文等(2000)认为动词化、形容词名词化等也是实现概念隐喻的有效方式。朱永生(2006)将概念语法隐喻的形式归类为动词化(verbalization)和名词化,具体包括动词名词化、形容词名词化(adjective nominalization)和非限定动词短语(non-finite verbal phrase)。本文借鉴朱永生对概念语法隐喻的界定,具体例子见表1:

表1

概念语法隐喻 例子

名词化 动词名词化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peoples life became more and more convenient.

形容词名词化 It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students to read more books.

动词化 副词短语 It rained heavily, causing flooding in this area.

形容词短语 Scholars studying vitamins have made great discoveries.

120篇作文中各种概念语法隐喻分两大类逐一数出,计算总数,输入社会学软件(SPSS)计算出平均数进行比较。

3.结果与分析

3.1.1 概念语法隐喻随年级变化的趋势

各年级使用概念语法隐喻的频率见表2。

表2

名词化 动词化

Mean Std. Mean Std.

一年级 4.834 2.276 1.43 0.89

二年级 5.375 2.356 1.67 1.28

三年级 6.755 2.969 2.21 1.76

四年级 6.904 3.322 2.78 1.63

表2中数字显示,从一年级至四年级,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写作中名词化和动词化的使用频率也随之增高,相邻组之间增长速度略有差异。SPSS结果显示,在名词化指标上,一年级组和三、四年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值为0.004和0.000;在动词化指标上,只在一年级组和三、四年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值为0.000和0.000。

由表2结果可知,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使用概念语法隐喻的频率也随着增高。这一结果不难理解,学生进入大学之后,通过语法、写作等各种课程的强化训练,会积累更多的词汇与表达方式。同时,教师也会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使用多样化的句子结构以提升写作成绩。

3.2 概念语法隐喻与写作教学

语法隐喻不仅是语言表达的方式,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语言表达由直白式向隐喻式转化体现了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反映了语言的发展和创造力。隐喻使经验意义的表达和语言形式多样化,因此提高大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语法隐喻的能力应是是今后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能恰当地运用语法隐喻并非一蹴而就,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帮助学生:

首先,在引入语法隐喻理论的概念时,应避免直接向学生灌输大量术语,尽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逐步导入语法隐喻的概念、分类及界定方法。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向学生讲述直白式与隐喻式的区别以及转化的过程。

第二,教师应遵循接受与产出并进的原则。教师在讲解概念、举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陈述性知识,学习者还需要用所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再生产,这样语言知识才能被内化。因此,在讲授理论的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句层面的非隐喻与隐喻表达的转换练习,如将某些词语转换词性来改写句子,检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写作中并非是语法隐喻运用的越多越好。一味追求量会使语篇有矫揉造作之感。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母语者的写作样本,在不断模仿的基础上逐渐领会怎样合理的运用语法隐喻。

4.结束语

写作一直是外语教学的难点,缺少语言环境和使用语言的机会使得学生难以养成英语思维和写作习惯。Halliday(1994:342)曾强调语法隐喻在提升写作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成熟作者能有效运用语法隐喻,而儿童及其他‘不成熟作者却不能有效使用语法隐喻这一工具”。熊学亮和刘东虹(2005)的研究也发现二语习得中语法隐喻的个体发展遵循直白式向隐喻式的发展规律。本研究也证明了二语写作中语法隐喻的使用频率也是随语言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语法隐喻的讲解和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本研究通过对学生写作中使用概念语法隐喻发展变化的动态模式的探讨,以期为外语教学提供参考,以便使外语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最后,本研究各组样本范围较小,且只限于议论文,研究结果的适用性有限。今后的研究可扩大取样范围,对多体裁的作文展开研究,以期全面了解学习者对语法隐喻理论的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199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2]董宏乐,概念语法隐喻与作文能力的提高[J],国外外语教学,2002(3):30-34.

[3]黄国文,功能语法入门(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孙承荣、宋德生,概念语法隐喻与学生英语语篇构建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J],外语学刊,2008(5):127-129.

[5]文秋芳、王立非、梁茂成,中国学生口笔语语料库[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6]熊学亮、刘东虹,英语学习中语法隐喻的迁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100-105.

[7]朱永生,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83-90.

猜你喜欢

变化趋势写作特点
昆明地区降水、气温及极端天气的
南京市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