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老舍笔下的一场精神革命
2016-05-09宋依菲
宋依菲
摘 要:在充满黑暗势力环境旧社会的背景下,从英国归来的老舍面对祖国被残害的破败不堪的面貌,他痛心疾首,决定用自己的力量、用文学的力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救世希望。老舍通过《骆驼祥子》揭露了压迫百姓的军阀主义的丑陋嘴脸以及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进行残酷剥削的罪行,控诉了旧社会把原本乐观上进的祥子变成了“活生生的鬼”的深重罪恶。主人公祥子在“三起三落”之后选择了放弃,他虽然最后失去了他想要的生活,但是他曾经付出过,也和这个社会抗争过,老舍笔下的祥子最终得到了心灵的释放和灵魂的救赎。老舍正是通过“祥子”这个人物形象对无数个与“祥子”一样生活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进行了一场精神革命。
关键词:《骆驼祥子》;深重罪恶;灵魂的救赎;精神革命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9-0-01
一、融入时代的伟大文学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洋军阀的腐败无能和我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为导火索,发生了一场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即五四运动。当时的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仅受着帝国主义的欺凌,无能的军阀主义也在欺压着贫苦百姓,在这动荡混乱的旧中国下,激发了老舍先生的悲怆之情和写作灵感。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先生看到国内满目疮痍的悲惨现状,看到淳朴的劳动人民在黑暗旧社会势力的压迫下痛苦存活的现实,他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这令人难忘的艺术人物形象。老舍先生以祥子为旧中国底层人民的代表,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践踏。老舍给祥子安排这样一个命运,不只是为了批判当时的现实社会,也不仅仅是对传统文明和落后的国民思想进行抨击,而是在深层旨意上对时代文明和人性关系之间进行反思。总而言之,时代的背景创造了祥子,祥子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二、以祥子为“点”剖析社会的悲剧“面”
《骆驼祥子》真实的描绘了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满怀希望却被生活磨灭得粉碎,最终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混乱的军阀和反动的政府是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祥子只是一个“点”,他是许许多多底层劳动人民受到剥削和残害的例子之一,祥子的背后则是众多劳动者无法规避的历史命运,他悲惨的命运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市民的苦难生活,更是对社会中农民阶级如何市民化却又如何被社会残忍抛弃的真实写照。祥子的悲剧深深烙印在旧社会的泥土之中,但是又被盛行的黑暗主义不断腐蚀着存有的灵魂,直至所有都消失不见。通过祥子的个人形象,能感受到当时“吃人社会”的黑暗不公,更对当时泯灭了的人性道德感到悲痛,历史的前进会有成功,就会有代价,祥子的悲剧是社会改革、斗争和前进的代价。
三、老舍对个体灵魂的救赎
以祥子为个体,造成祥子最后选择放弃和堕落的原因有很多,社会的残酷、军阀主义的压制和帝国主义的欺凌,祥子的结局,是对社会各个旧势力的呐喊和反驳,虽然这种反驳销声匿迹在历史的轮回中,但是世人感受到了祥子的挣扎和反抗,学习到了他的不服输和坚定,所以祥子的灵魂最终是得到了救赎的。老舍表现真实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中国的现实面貌,没有一点扭曲、没有一点修饰的写出祥子这个人力车夫的底层劳动人民的真实形象,在黑暗旧势力的压迫下,劳动者没有一点还手之力,在接受残忍的剥夺后选择重新来过、但又被摧毁的体无完肤。老舍的内心是沉重而又平静的。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众多百姓被封建官僚践踏成行尸走肉,他用文字的力量告诉世人他内心的痛苦、挣扎和坚定。祥子在老舍的笔下是得到解脱的,最后他选择了不再坚持虽然是无奈的选择,但也是历史的选择,封建主义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贫苦大众要想翻身,是需要历史的沉淀和时间的积累的,任重而道远。
老舍通过祥子悲剧的描写,完成了他对封建主义的双重文化批判。既有现代理性审视传统文化的角度,又从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立场出发,对都市现代文化的弊端进行严肃批判。祥子是一个悲剧,他吃尽了所有的苦也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但最后都是徒劳,已然落得个两手空空。就正是因为祥子保有的善良、坚持、要强,这样的正直和乐观,为了自己的愿望与理想可以放下一切,如果祥子生活在我们的年代,他的结局肯定不是那个样子,祥子的肉体虽然被迫害的残败不堪,但是他的灵魂得到了真正的解脱,真正的救赎。
结论:
老舍的高明之处正是善于以小人物的悲欢爱恨来反映大时代的起承转合。他以一个车夫在“三起三落”后逐步走向衰落的悲剧来警醒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旧中国劳动人民,认识自己,认清社会现实并要敢于直面残酷的旧势力剥削。老舍将救世的希望寄托在淳朴善良的劳动者灵魂上,可不论如何抗争都逃不过“悲剧”的既定命运,这样,就更加深刻和强烈地表达了在封建旧社会中个人需要有敢于改变命运的勇气与不服输的决心。《骆驼祥子》是老舍笔下的一场灵魂救赎更是对旧社会旧中国的一场精神革命。
参考文献:
[1]邹婧婧.《骆驼祥子》:老舍对个体灵魂的救赎[J].名作欣赏,2012,09:98-102.
[2]陈思广.史料发掘与《骆驼祥子》研究视野的新拓——以梁实秋和华思两篇被忽视的接受史料为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41-44.
[3]成梅.灵活的借鉴独特的创新——《骆驼祥子》与《无名的裘德》之比较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112-11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