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翻译中“三美”原则的再现

2016-05-09郑丕梁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三美对比原则

摘 要: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而诗歌当推唐诗为首。为使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无数译者呕心沥血。然而,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语系,中西方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文化习惯存在诸多不同。因此诗歌翻译任重而道远。许渊冲先生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与自身丰富的翻译经验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美”原则——“音美”、“形美”和“意美”。本文将通过使用“三美”原则从音美、音美、形美角度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进行英文赏析。

关键词:《赋得古原草送别》;“三美”原则;对比

作者简介:郑丕梁,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口译2013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1--02

一、背景分析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唐年间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其作品平易近人,贴近实际,以至于有“老妪能解”的说法。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早期的作品。此诗大约写于贞元三年(787年),当是白居易应对进士科考试的习作。从诗题来看,是为送别友人而作,送别的地点即位于长安东南著名的游览胜地乐游原。乐游原是唐时长安的制高点,站在其上俯瞰,规模宏大的长安城尽收眼底。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兼送别的五言律诗,是诗人的成名之作。相传白居易赴京应举,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谒当时的大名士、新乐府运动的先驱顾况。顾看了他的姓名,笑着调侃说:“长安米价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等到展开白居易的诗作,读到这首《草》,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易自此名声大振。

二、“三美”原则

“三美”论最早由鲁迅先生提出,他在《极文学史纲要》中说:“汉语具有意美、音美、形美三大优点。”许先生把鲁迅先生关于汉语的三美扩展到中国古代诗词的英译与英译研究中,他主张应先追求意美,其次求音美,再求形美,并力求三者统一。

许先生很重视从诗歌翻译的角度看“意美”,这与中国古代诗词的特点相契合。中国古代诗词多采用“以物寓情”的写作手法来抒发作者心中美的感受。

因此,许氏在翻译时试图尽力体现出这种“意美”。“ “三美”包括“音美”、“形美”和“意美”。“音美”指译作的旋律美,也就是说译作诗歌也要有节奏、朗朗上口、优美押韵;“形美”指译作行数长短要整齐,句子对账要工整;“意美”指的是译文要将原作的神韵完整表达出来,给目标语读者以美感。

将鲁迅先生关于汉语的“三美论”用于翻译领域,特别是用于完美地体现了这三大优点的中国古代诗词的翻译中,可以说是许氏匠心独到之处。中国古代诗词的写作方式就像画中国画,画面上寥寥数笔,其余全是“留白”,给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因而翻译时给译者留下了很大的再创造余地。因此“三美说”更适用于诗歌翻译。

三、译本赏析

在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其次是音美,最后是形美。许认为意美是当译者在传递原诗内容时的意象和意境之美。它包含三个方面:首先,原诗的意义要重现在译诗之中;其次,译诗要保持原诗同样的意象;第三,意美意味着译诗的读者须同原诗的读者拥有同样的感受。意美的根本是相似的意义。追求相似的意义就是要传递原诗的内容。通常情况下意义的相似和意美是相一致的,但是在有的情况下由于历史文化或译者的个人原因,当诗歌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会产生一种与原诗不同的意象。对于音美而言,韵律十分重要。音美意味着译者在翻译时应尽量保持原诗的节律。侮首译诗都应该有一种和谐的韵律。押韵是其主要的体现方式。除此之外,重复也是诗歌翻译中体现音美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形美总体而言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句子的长短,二是句子的对仗。也就是说形美意味着当译者在翻译诗歌时,他应尽量保持原诗句子的长度和对仗。(徐艳梅,2003)

3.1 意美

在“三美”原则的视角下,诗歌翻译的首要任务是去传递原诗的意美。意象是诗歌中象征的载体,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翁显良先生指出:“这本色,一不在于词藻,二不在于典故,三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意象。”诗歌中总是含有大量特定、独有的意象,它凝聚着各民族的智慧,是其历史文化的结晶。意象抒情是诗歌的优势。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为例。孙译为”Wild fire could not burn them up to extirpate. Springtide zephyrs blow and they come to life again.”孙先生用户”wild fire ”充分表现出“野性”的野性和破坏力。春天来了,“springtide zephyrs”体现了春风如同浪潮一般吹向大地使得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相比之下,许先生译本“With spring and fall they come and go. Fire tries to burn them up in vain”感情表达较为平淡,不及孙译本传神。

3.2 音美

音美即音韵美,是许渊冲“三美”原则中的第二美。诗歌的美学本质在于能够用优雅的字句抒发思想和感情,而声韵押韵则是表达诗歌情趣的最佳方式。押韵在结构上使诗歌各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音响上造成声音的呼应回环,增加诗歌的音乐美;在修辞上加强语气和效果,给人以更深刻的印象和更丰满的感受。

在中文诗歌里押韵、声调和节奏是音美的三个基本特征。但英文通常用重音、头韵和尾韵来体现音律之美。许译本中每句末尾词分别为“plain”、“go”、“vain”、“below”、“way”、“town”、“away”、“oergrown”属ababcdcd韵式且文中多次出现“o”音表达作者离别时的感伤,如“oer”、“go”、“below”、“overruns”、“sorrow”、“grow”等。相比之下,孙先生的译本中出现了较多的古英语,如“overcometh”、“stretchth”、“somewhither”等等,读起来具有古诗韵律,但在押韵方面无迹可寻。

3.3 形美

“形美”即诗的外在美,主要表现在结构上。包括诗行数及诗行的长短。形美的两大基本要求是句子的长度和对仗。诗歌翻译不同于诗歌写作。当译者翻译时,他应尊重原诗的形式。中国唐诗有其十分特定的形式结构。要保持原诗的形美,对译者而言是十分困难的。形不是诗歌的全部,但没有形也就没有诗歌。翻译诗歌应保留原诗的形。(许渊冲,2006)原文每联均为10字,结构非常匀称。两位译者译本在重现原文形美方面都比较成功。译文各行音节数与长度相似,给人以一种整齐的美感。另外,在句式的使用上,译文也比较忠实于原词,各行所用句式与原词各行的句式相同,较好地传达了形美。

四、结语

本文从“三美”原则的视角下分析了许渊冲先生和孙大雨先生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本。通过上述论文分析,许译本和孙译本所著译本各有所长。孙先生译本在意美及情感表达方面更为传神,而许先生译本韵律更加优美。在形美方面,二者都比较有效地将原文形美传达到了译文中。

参考文献:

[1] 曹艳丽. 翻译家孙大雨研究[D]. 四川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 孙大雨. 古诗文英译集[M]. 上海: 上海外语出版社, 1997.

[3] 徐艳梅. “三美”原则视角下《春望》英译文的对比分析[J]. 山西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 2013, (11): 62.

[4] 许渊冲. 唐诗三百首(汉译英)[M]. 北京: 海豚出版社, 2013.

[5] 许渊冲 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

附录:《赋得古原草送别》原诗及其两个译本

[1]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

[2] Grass on the Ancient Plain-Farewell to a Friend//

Wild grasses spread oer ancient plain; with spring and fall they come and go./ Fire tries to burn them up in vain; they rise again when spring winds below./ Their fragrance overruns the way; their green invades the ruined town./ To see my friend going away; my sorrow grows like grass oergrown.(许渊冲译)

[3] Grasses// Tall and hanging down, the grasses on the wide plain; flourish and wither once in every year. / Wild fire could not burn them up to extirpate; springtide zephyrs blow and they come to life again. /Distant verdure overcometh ancient highways; fair-day emerald stretchth away to waste cities. /Bidding farewell to wanderers going somewhither; lush-growing grasses waft in the breeze full of parting cares. (孙大雨译)

猜你喜欢

三美对比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三美”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视角下《上邪》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浅谈高考记叙文的“三美”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