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文论中情感论的演变

2016-05-09高敏

青年文学家 2015年8期
关键词:演变

高敏

摘  要:西方文论是以欧洲为主体,含有北美大部分地区的文学艺术理论,西方文论和东方文论相对,西方文论的主要内容是欧洲文学理论和一些相关的音乐、绘画等艺术理论形态。本文主要论述了浪漫主义文论的体现、表现主义文论的发展、批评意识在情感论中的表现。

关键词:西方文论;情感论;演变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8--01

引言

西方文论从浪漫主义至表现主义,其情感指向渐渐模糊,具有很明显的非理性倾向。所以,伴随英美新批评、俄国的形式主义及结构主义等文论思潮逐渐兴起,西方文论的文学情感论日益衰退,然而其情感问题一直存在,并且在不断地演变。西方文论的逻辑起点不是情感问题,这与中国文论存有差异,然而自柏拉图出现以后,所有西方文论都在一直思考情感问题。柏拉图在文艺接受方面和文艺创作方面都深入探讨了情感问题,他将情感勘察是人性低劣成分之一,是破坏理性秩序的主要因素。贺拉斯和柏拉图在文学情感问题方面存有不同思想观念,然而他们思维路径的根本性相同,都十分重视文学情感效果。

1、浪漫主义文论的体现

浪漫主要文论在18世纪末期开始兴起,并在19世纪占据了重要的统治地位,浪漫主义文论的标志是推举想象与情感。浪漫主义吸取了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反对封建式王权和以封建式王权为前提下为其提供服务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对资本主义持批判态度,认为资本主义对物质与技术的过渡崇拜是错误的。浪漫主义一直在努力用想象或情感等个体性要素将人们从科学的迷蒙与理性束缚里解放出来,然而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与历史需要保持理性态度。所以,浪漫主义并非要彻底将理性推倒,它是想用想象及情感等审美因子改造理性。浪漫主义的代表性人物赫尔德曾指出:“浪漫主义的情感是一种感受状态,并非启蒙主流里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思想”。浪漫主义文论对西方文论中情感论的彻底觉醒具有标志性作用,情感论的彻底觉醒的基础是人确立其自身主体意识。浪漫主义提倡的并非是有思想的理性主体,而是和理性主体相对应的情感主体,每个人的情感主体各有不同。浪漫主义的著名诗人雪莱曾用夜莺的歌唱来比喻诗人创作,充分突出了个体作家对文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和柏拉图用神灵凭附解释是个对作家的作用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浪漫主义对作家起到了拯救作用,且引起文论思维方式发生了变革。浪漫主义由此自客观再现渐渐向主观表现发展,自作品转为给作品带来生命的人。从浪漫主义此次变革开始,作家与诗人备受人们关注,他们的情感及个性给我们解读他们的作品提供了思路。

2、表现主义文论的发展

浪漫主义对想象及情感的推崇在表现主义文论里得到了一定发展。可以将表现主义文论分成两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是以科林伍德与克罗齐为代表的主观论,第二种形态是以柏格森与狄尔泰为代表的内在论。内在生命论与主观直觉论都是以人情感作为表现特征和个体化的感性形式。主观直觉论的代表人物克罗齐曾经给艺术做了一个定义“艺术是直觉,直觉是表现,直觉来源于情感,艺术直觉就是抒情直觉,直觉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来源于情感。”克罗齐和科林伍德观念基本相同,稍有不同之处就是科林伍德非常重视甄别文艺情感的性质,他想通过甄别情感性质来划清非艺术和艺术、非文学和文学间的界限。他提出艺术含有文学,艺术并非情感唤起,而是情感的体现。情感唤起和情感表现的不同之处是情感表现是面对自我的没有任何功利性的探测情感的活动,主观直觉论就是想利用想象将没有意思的情感升至自觉的情感。柏格森与狄尔泰是生命直觉注意的代表人物,他们把直觉放到和生命交互运动中,突显其表现性与情感性。狄尔泰认为人的内在本质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文学艺术根本。而柏格森是以狄尔泰为基础,将艺术看成是生命冲动的直观体现,生命冲动是万物存有的根本动力,对艺术创造来说,生命冲动是作家内心的主观感受。自浪漫主义至表现主义,西方文论里的情感论得到了强化,但是在情感向直觉方向转换,直觉向生命转换时,情感论指向越来越模糊。

3、新批评意识在情感论中的表现

20世纪时,俄国的形式主义提出了用科学态度研究文学理论的思想,用科学态度研究文学理论是为了剔除一些感性人文内容,探索普遍有效且客观存在的文学要素。和俄国形式相类似,英美新批评也正在研究用文学本体来建立文学科学。英美新批评认为文学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和语言,且结构和现实及历史都相互独立。英美新批评在文学情感问题方面的态度是一种反情感的情感论。新批评文学理念自身就有着躲避现实的冲动,新批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具有较大影响,它赋予文学文本特殊权利,认为文学文本是和历史向独立的有机体,它在给战后的学生及知识分子提供逃避现实的精神港湾。所以,新批评既重视情感又反对情感。新批评的多数成员并不是抹杀所有文学情感,新批评理论先驱瑞恰慈与艾略特一直十分重视文学情感,尤其是艾略特,它认为诗歌是感情的脱离,是个性的脱离,只有有感情与个性的人才真正懂得脱离的含义。艾略特的目的是将文学情感与纯粹、狭隘的个人经验相脱离,让文学情感获得某种价值。

4、结束语

19世纪以后,西方文论论述情感的轨迹是十分隐蔽的,它是从重视作者情感表达发展到强调文本情感要素,再到关注读者阅读文本的反应。在西方文论里的情感论演变过程中,结构主义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左其福.西方文论中情感论的演变[J]. 当代文坛. 2011(06)

[2]海燕飞.利用西方文论和建构主义理念改革英美文学教学模式[J].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3(05)

猜你喜欢

演变
平顶山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及优化研究
浅谈汉族姓氏文化
论日本文化的复合性特征
浅谈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服饰的演变
从《刑法修正案(九)》看我国罚金刑的演变与完善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民国书籍插图艺术风格的演变研究
从神话到《诗经》中复仇意识的演变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谈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