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记叙文写作的五种“意识”
2016-05-09董健
董健
【导语】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中,宿迁中学考生周响的记叙文《青春万岁》得了满分,他是怎么敢在高考中写记叙文的呢?他平时的作文写得又怎样呢?他的记叙文写作有什么秘诀呢?下面通过分析其作品及成功经验来探讨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几点意识。
【原文呈现】
青春万岁
周 响
搬家的时候,老爸每运完一箱衣服,就得在床沿上坐一下,一言不发地歇。老妈有远视了,细小的东西,她得拿远点,挤着眼看,小扣子,小绳头,都攒着,慢条斯理地装进一个素净的小布袋里。
都老了……我叉着腰站在屋中央,悲从中来:青春,终究敌不过生活,戏要散场,照片要褪色,时间的洪流……
怎么回事?我面对着两摞一模一样的《简明日本语教程》,水蓝色的封面微微打卷儿,我激动得有些颤巍巍地打开扉页,老爸老妈一粗犷一娟秀的署名清晰可辨。
我捧着书,奔进屋里亮给他们看。我能看见他们的眸子“咯噔”一下,那是回忆之门打开的声音。
“当年《排球女将》可真火啊!”老爸伸脚“搓”来他的拖鞋,久别重逢似地摩挲它的底脊。
“小鹿纯子算现在的‘女神,当时叫‘大众情人。”老妈笑着补充道。
几十年前的青春火苗,竟把家里气氛“焐暖和”了,我感叹它的魔力。
一发不可收。那堆旧书像个兔子洞,老爸老妈的青春洪水一般地从那洞口里涌出,堵都堵不住。
爸爸的《山乡巨变》《活动变人形》,妈妈的池莉、王安忆、陈丹燕,书里夹着手绘的藏书票。
“找到了!”老爸捧着一本巴掌大泛黄的“工作日志”,就好像捧着一只轻盈的、易碎的、振翅欲飞的蝴蝶。
是一本手抄诗集,是青春的幻梦。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他那声音雄厚,我估计全楼道都听得见。
那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光河里,旧书里的碎屑逆着光纷飞。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读着朦胧诗,像演讲的青年。老妈蜷着腿,抱膝,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爸,像听吉他的姑娘。
他们的赘肉和皱纹,都被光影模糊,我只看见两双清澈闪亮的眸子。这陃室束缚不了他们,这凌乱的鸡毛蒜皮束缚不了他们,门口探头邻居惊奇的目光束缚不了他们。
他们心中的火还没熄,他们从未被生活磨平。
如果时光不能倒流,那么这一幕只能证明青春万岁,青春不朽。
老爸大口喘着气,坐回床沿上歇息,他的老式衬衫彻底汗湿。
他的眼中分明有泪。
作为周响的语文老师,在不同的场合我被问及:他作文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一时难以回答,在一年多的思考之后,我想结合他的另外几篇作文,谈一谈他记叙文写作的秘诀。
一、写作追求个性化意识
我是高三才开始教周响的,第一次作文时我就发现他的记叙文写得比别人好,描写细腻,选材生活化,但往往都能表达一个较为深刻的主题。我就鼓励他按着这个思路写下去,高考中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这中间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波折,2013年底他凭借一篇《难说再见》获得了“七彩语文杯”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现场比赛的资格。比赛结果出人意料,他只获得了二等奖,同行的另一个同学却获得了一等奖。他倍受打击,第二天就找到我,说要改变自己的写作风格,自己的记叙文太小家子气了,要改写议论文,写那种气势磅礴,“高大上”的议论文。我说那你就试一试吧。
在接下来的三四个月中,他真的改变了风格,写“高大上”的议论文,效果也还可以,差不多每次作文都可以判为二类中上,但随着作文训练的不断强化,尤其是到了高三复习的冲刺阶段,我发现他的议论文优势越来越小,常常会淹没在众多模式化的“伪高分作文”中。我和他深入地探讨了什么是好作文,首先就是要有区分度,你觉得那种旁征博引、鞭辟入理的议论文好,这个我同意,但美是分为多种的,黄河奔腾不息固然是一种美,但小溪清澈潺潺难道就不是美吗?你的作文就是那山间清澈的小溪,隽秀而甘甜,这是你的优势,深深地刻上了你周响的印迹,你放弃了自己的长处,偏要与大河比雄壮,岂不是自毁长城吗?你看2013年《忧与爱》(妈妈送考)的那一篇记叙文还没有你写得好却得了68分,你为什么不坚持写你的记叙文呢?在我的鼓励之下,他从五月初又开始恢复以前的写作风格,为了鼓励他,每一次我都会多给他3-5分,6月7号当他从考场中走出来时就笑着对我说:“老师,我写的是记叙文,觉得还不错!”
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亡。”高考是几十万人同场竞技,如果平时一直都跟在别人后面,学着别人写作,迷失自我,考场中千人一面,一定很难得高分。写作还是应该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让高考作文打上鲜明的个人印迹。
二、取材要有生活意识
如果问我们高三同学写作记叙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可能过半的学生会回答:没有素材,无事可写。这也不能完全怪罪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的生活确实太单调了,每天的生活差不多就是教室——食堂——家(宿舍)“三点一线”,于是他们就只能向他们喜欢的“青春文学”或“玄幻小说”取材,要么是写大学校园的“云”与“轩”的恋爱,要么是深山丛林中“无忌”“悟圆”的假生活,或是编造“公交车上见义勇为的年轻人”“后街做根雕的老人”“山村里发奋读书的穷孩子”之类充满“正能量”的励志故事,这样的作文没有生活基础一定很“作”、很“假”,根本骗不了生活经验丰富的阅卷老师。
周响的生活和江苏四十多万考生没有多少区别,他的写作素材也就是他的家庭,事实上他大多数的作文也都是写他的爸妈,正如他的作文《我不想当公务员》开头一句“大家的老朋友,我的老妈,最近又在为一件事儿发愁:我的终身大事,职业规划。”他的爸妈在他的作文中出现的频率极高,以至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熟悉。《青春万岁》写的是搬家时爸爸读诗的场景,赞美青春的力量;《难说再见》写的是搬家时妈妈回忆当初装潢和生活的情景,抒发对一段时光的不舍之情;《我不想当公务员》写的是家庭宴会上爸妈、姑姑、姑爷对他将来从事何种职业的大讨论,表达自己对理想职业的追求;《忍不住》写的是和妈妈一起外出做客,忍不住说主人做的汤太咸,妈妈的领导来做客,忍不住说出领导家的孩子在学校抽烟的事,表现心直口快,说真话在现实生活中的艰难……总之他的作文离不开他的家庭,以写爸妈为主,这样的素材他自己熟悉,把控自由,也特别“接地气”,也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
但是“生活化”并不等于生活,并不是客观描绘、生活实录,而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是“一种生活中的可能”。就像《青春万岁》中爸爸读诗妈妈听的情节一样,他的爸妈我很熟悉,他们在生活中是绝对不可能出现文章中那样的情景的,但因为整个事情符合基本生活的真实,我就非常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这就是生活化的描写,艺术的真实,而不是生活的真实。
三、描写追求画面意识
高中生写记叙文,不能只满足于把事情说清楚,更要把事情说得生动有趣,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要能够用文字“刻画”出一个画面,再现一个场景,使“文中有画”,甚至创设一种类似电影画面的立体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我把这种描写称之为有“面画感”。周响作文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写出画面感,使人物“立”起来。
《青春万岁》的第1段就很有画面感:“搬家的时候,老爸每运完一箱衣服,就得在床沿上坐一下,一言不发地歇。老妈有远视了,细小的东西,她得拿远点,挤着眼看,小扣子,小绳头,都攒着,慢条斯理地装进一个素净的小布袋里。”爸爸的“运”“坐”“歇”;妈妈的“拿”“挤”“攒”“装”一系列小动作,被他像摄像一样,一点一点地捕捉下来,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下就把阅卷老师的眼球抓住了。
再如《难说再见》中同样写搬家的一段:“客厅中是一幅窘迫中透出些滑稽的景象:茶几和饭桌都变成底朝天,巨大的柜子被肢解,抽屉落魄地跪在墙角,几大包春夏秋冬的衣物把缝隙填满,我们三人逃难般地蜷在被重重包围的沙发上,发呆,闲聊,傻笑。”这段描写又像照相,换了五个角度,拍了“茶几和饭桌”“柜子”“抽屉”“大包的衣物”“我们三人”五张照片,一下就把读者拉入画面之中,让阅读老师赞叹其精妙的描写能力。
再看《忍不住》一文中“我”忍不住说了女主人做的汤太咸之后的一段描写:“笑容瞬间被风干在叔叔阿姨的脸上。‘放这么多盐干什么?叔叔僵笑着嗔怪道。刚反应过来的阿姨将鬓角的一缕散发撩到耳后说:‘这孩子真实诚!妈妈的脸涨得像红柿子,支支吾吾地干笑了好久。”这里周响又像一个高明的像摄像师,给三个人来了三个特写镜头,阿姨尴尬、叔叔嗔怪、妈妈难堪都被这位细心的摄像师拍得一清二楚,尤其是“阿姨将鬓角的一缕散发撩到耳后”这么细小的动作都被他捕捉到了,细腻传神,惟妙惟肖。
朱自清的《背影》中,一个“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画面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一是真情,二是画面感强。这就要求我们同学下笔之前,脑海中一定要有一两个真切的画面或场景,千万不能只有一个故事梗概就下笔写作,一定要懂得好的记叙文不是叙事,而是写画面。
四、行文有点题意识
考场作文与竞赛作文、发表的作文完全是两个概念,考场作文要用最经济的时间让读者获得最准确、丰富的信息,而竞赛和发表作文要经得起读者慢慢咀嚼,仔细品味。同样是江苏考生的费滢滢,她曾经因《平台》一文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金奖第一名,文章其后又被收进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但她在2003年参考高考时写的作文《人情与季节》仅仅得到25分,原因是写得比较隐晦,缺少点题意识。有人说高考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这个比方十分形象,这个“镣铐”就是文题,如果你抛开了这个“镣铐”,跳得再好,也只能是孤芳自赏。
周响在行文之中就非常注意点题。在《青春万岁》这篇文章中他就有四次点题:“我叉着腰站在屋中央,悲从中来:青春,终究敌不过生活……几十年前的青春火苗,竟把家里气氛‘焐暖和了,我感叹它的魔力……是一本手抄诗集,是青春的幻梦……如果时光不能倒流,那么这一幕只能证明青春万岁,青春不朽。”这样的写作就非常符合高考作文的要求,能让阅卷老师一看便知他在写什么,在很短的时间内看清楚他的写作思路,这也是为什么这篇作文在试评中脱颖而出,成为江苏高考阅卷“标杆文”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看他的《忍不住》中的点题意识:“‘就是太咸了。我最终还是没有忍住……(妈妈说)‘连两句真话都忍不住,不说会憋死你吗?将来到社会上可怎么办啊!……忍不住指出主人精心准备的菜太咸,忍不住提醒别人裤子上的拉链没有拉上,忍不住戳破一切恭维的违心话……我胸中翻涌,连忙跑开去泡茶,才忍住了那句‘我已经半年没有长个子了!……我忍不住说了出来。一切变得很静,除了客厅那台老式挂钟,‘咔……咔……的响声。”从这些文字上很容易看出他在围绕着“忍不住”展开叙事,也很容易看出他的行文思路,“忍不住——忍住——忍不住”,写得一波三折。
记叙文写作难点也就是在点题上,很多同学记叙一件事情,开头中间都不注意点题,到文章最后来一个“画龙点晴”,其结果“睛”是有了,但却不是点在“龙”的头上,而在点在虎屁股上,所写之事和题目要求相距甚远,或者阅卷老师根本看不出其间有任何关系。所以考场记叙文的写作从第一个字开始心中就要有点题意识,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不能少于三处点题,当然这种点题也分为明点和暗点。明点就是直接点出题目,如“青春万岁”;而暗点就是用题目关键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从正反两方面点题,如“都老了”“青春的火苗”“终于忍住了”。
五、主旨呈现时代意识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2011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新课标要求我们参与生活,体验人生,把生活写入文章。生活是万象的,但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入文,除了真实生动以外,这个事一定要有点“意义”,最好能有点时代气息,当然如果能适当反映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就更好了。
《青春万岁》之所以能打动阅卷老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文章为我们展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典型时代最具特征的物象:《排球女将》、小鹿纯子、《山乡巨变》、《活动变人形》、池莉、王安忆、陈丹燕、手绘的藏书票、手抄诗集……这些都如燃烧的小火苗点燃了70后一代人的心,而阅卷老师大多正是70后一代,引发了他们的共鸣怎能不给出高分呢?这也真难为周响,作为一个95后的大男孩是如何了解70后一代人的生活的呢?这足以看出他对生活的关注。
《难说再见》写了现在社会上最敏感的一个话题“拆迁”,因为拆迁爸妈搬离了老房子,难舍一段生活,这也正是我们这一代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时代之痛”;《我不想当公务员》写爸妈、姑姑、姑爷劝我将来要当公务员,也正是这个时代最热门的话题。“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家庭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家庭生活虽然“小”,但足以反映时代之“大”。小溪虽小,但因其清澈却能映照广阔的天空,我们要学会在小小的记叙文中反映出大的时代生活。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我们的作文中体现一些时代因素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适当关注城市化的进程带来的乡村消失、拆迁问题、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农村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城市趋同化、环境污染、下岗职工、医疗救助、教育公平等;文化繁荣过程中的儒学思潮、外来文化冲击、知识分子的担当、媒体的责任、电影电视的模仿与创新等,当我们的作文触及这些时代因素时也就会变得深刻而有意蕴。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