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心理分析在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教育中的应用
2016-05-08孙蕾
孙蕾
摘 要:高职大学生与其他类型大学生相比,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高职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重要障碍。自我意识教育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对高职大学生的人格完善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难以满足高职大学生的需求。绘画心理分析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测验和治疗方法,在提高自我意识水平、促进人格整合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与言语类活动相比,学生对其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本文将绘画自我分析技术应用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对高职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进行了实际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绘画心理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122-2
0 引言
高职大学生是大学生的一部分,他们与其他类型的大学生相比有其独特的心理。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高职大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概率在10%至30%之间,高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概率也在此区间浮动。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影响高职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障碍之一。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相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的要求,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实践中我们发现,高职大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课前期望度较高,但课后的调查和回访显示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满意度并不高。究其原因,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以讲授为主,师生互动机会较少,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往往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本文尝试将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引入到高职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中,在实践中探索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教育的新模式,通过绘画自我分析来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师生互动, 达到促进自我意识发展的目的。
1 高职大学生的特点
高职大学生与其他类型大学生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一般说来,高职大学生是因为高考中较低的分数而失去了进入普通本科或者重点院校就读的机会,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入学初期,他们对学校及专业的认同度不高,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因而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期待也较低。其次,中学阶段畸形的应试教育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并没有随着高考的消失而消失,相反,这些心理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发展。另外,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不高,学生的归属感不强,很多家长对于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的期望度也不是很高,包括学生本人对在校期间的学习也没有很高的期望值,这也从侧面上加剧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
2 绘画心理分析技术
绘画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性工具,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是将潜意识的内容可视化的过程。绘画心理分析是绘画者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绘画(或者自由绘画),分析者通过分析绘画作品,反映作者的发展状况、人格等内在状态的一种心理技术。
绘画心理分析在心理学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一方面,绘画分析可以作为一种投射心理测验的方法。国外一些研究表明,绘画作为投射心理测验应用于课堂时,能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例如:由美国心理学家Buck.J.H(1948)提出的房树人测验(House-Tree-Person Technique),通过让来访者画房子、树和人,画出的房树人作品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直接或象征性地反映绘画者的感受和体验。另一方面,绘画心理分析也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的方法。它不仅可以应用于个体心理治疗, 也可应用于团体心理辅导和治疗。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证明,绘画心理可以使绘画者的自我形象、自尊和社交能力等得到提高,促进人格的整合。近年来,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将绘画心理分析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 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对比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有其明显的优势。首先,传统课堂方式主要是通过言语进行,教师单向传递,学生被动接受,较为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教育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绘画心理分析提供了一种直观和具体的表达方式,使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和传递思想,再经由分析者分析,产生双向互动,互动性增强,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预期教育效果。其次,在意识状态下,个体的防御心理比较重,很难进行深入探索。绘画心理分析从根本上来說,是一种潜意识的投射行为,它可以轻易的绕过防御心理,也可以深入揭示人的潜意识。它不会受到绘画者语言、认知能力或绘画技巧的限制,绘画者的表达也就更加真实和自由。
但是,绘画心理分析技术的应用也有其局限性。首先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对分析的教师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熟练掌握绘画心理分析的理论和技术,还需要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其次,对绘画的解释要非常慎重。错误的解释很可能对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另外,绘画技术使用时,教师不能直接“拿来主义”,一定要结合学生情况,同时,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4 课堂应用
笔者将绘画自我分析应用于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教育课堂,学生对心理课程的兴趣明显增加,课堂互动性增强,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具体说来,在应用时,笔者做了如下的准备:
第一,接受了有关绘画心理学的专门培训,熟练掌握绘画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方法。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不建议在课堂上采用这种方式。第二,在绘画工具上,上课前一般来说需要准备好A4纸若干,彩色铅笔、水彩笔等多种绘画工具,多样化的工具可以满足学生对于绘画的需求。第三,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如果自我意识专题安排为两课时,建议前一个课时讲授有关自我意识的相关知识,第二个课时介绍绘画心理分析技术,通过实例分析激发学生绘画和探索自我的兴趣。
绘画心理分析的实施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先通过放松音乐和放松训练,为绘画者创造一种安全、舒适的活动氛围。另外,有些学生可能对自己绘画水平比较害羞,顾虑较多,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放下绘画技巧的顾虑,大胆用绘画表达自己。
第二步,指导学生绘画。在实际应用中,笔者采用较多的是 “房-树-人”心理测验。教师的指导语为:纸张横放(必要时演示),请在这张纸画一所房子、一棵树、和一个人。请尝试去画一个完整的人,不要画漫画或火柴人。学生绘画结束后一般都比较兴奋,有些同学会主动与其他同学分享或者去看别人的作品,教师要注意课堂氛围的控制,必要时进行言语性的引导。
第三步,绘画作品分析。这是绘画分析的关键一步。首先要举例子讲解相关绘画心理的分析线索,如人物的大小、线条的流畅性、笔触的强弱等,然后对绘画进行实例分析和小组内分享。在小组分享时,教师进行引导。教师一定要慎重进行对绘画进行解释和引导。绘画所反映出的內容只带有一定的倾向性,而不是定性的判断,因此,教师进行解释时不能绝对化或者贴标签。高职大学生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从正面积极地解释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在解释时,如果涉及到隐私等话题,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和隐私。最基本的解释的原则是至少不能对学生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对作品的解释要向积极的方向进行引导。
最后,做好后续工作。分析结束后作品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绘画作品由学生保管和留念。典型作品如果教师需要备份或拍照时,一定要征得学生本人的同意,同时注意隐去学生的个人信息。第二种方式可以全部回收,建立绘画档案,准备专用档案袋,注意保密。另外,如果有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分析存在疑虑,教师要及时、耐心解答,并向学生解释绘画分析的局限性。
总之,将绘画心理分析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一种新的尝试,绘画心理分析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能缓和学生情感冲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我意识, 提高自我意识水平,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当然也有其局限性。在实际应用时,应当结合高职大学生的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 考 文 献
[1]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 吕秋芳.齐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3] 张振娟.绘画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