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疑探疑展疑升疑释疑
——小学数学“学本课堂”模式初探
2016-05-08吴欣佳
吴欣佳
“学本课堂”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课堂模式,立足当代教育,为学生自主学习而创设,并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科学发展为目的。因而,作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帮助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交流互动中获取新知,落实“四基四能”。
“学本课堂”是指课堂教学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主线,学情为主抓,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学本课堂”要求教师要注意“先学后导,以学为本;讲练结合,以练为主;激发兴趣,关注学情”。
针对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的实践研究,本着边学边实践,且教且反思的理念,笔者认为“学本课堂”的模式大致包含以下环节:前置设疑——自主探疑——合作展疑——反思升疑——练习释疑。在这种模式中,学生通过在课前认真预习教师设置的学习单,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课中合作交流,讨论互动,思辨争鸣,师生共同研习新知;课末巩固反思并练习提高。
一、前置设疑,让学生先学
前置设疑是指上新课之前教师编制学习单,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学,使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有的放矢。体现“学本课堂”理念的“先学后导”。
例如,三年级下册《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我通过设计下图的学习单,让学生回顾二年级学过的相关知识,并通过简单的练习题提前让学生体会到搭配中的数学知识,尝试用简便的方法表示事物,为新知的学习预热。
1.请你仔细观察彩旗的排列规律,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
2.从图中我知道有____件上衣,有____条裙子。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 )件不同的裙子搭配,就有( )种不同的穿法。
3.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几种不同的搭配穿法。答:我用( )表示,( )表示,( )表示,( )表示,所以这些搭配方法可以表示为:
图1.1 《搭配中的学问》学习单
二、自主探疑,让学生自学
自主探疑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新知的过程。一方面体现在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单的过程,另一方面体现在课堂上教师提出大问题后学生的独立思考过程。自主探疑,是践行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
例如三年级下册《搭配中的学问》一课,学生从问题情境中了解到数学王国的小丑叔叔正在挑选登台表演的服装,教师提出大问题“小丑叔叔有两顶帽子和三条裤子,他想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可以怎样搭配呢?你们愿意帮助他吗?请大家借助学具认真思考。”随后预留足够时间,充分让学生经历思考探索、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利用学具摆放出不同的搭配方案,对搭配方法的思考也会慢慢由“乱而无序”渐渐过渡到“活而有序”的过程。
三、合作展疑,让学生互学
合作展疑主要是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各自想法并由小组长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的过程。在展示、倾听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组员与组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思辨争鸣,相互探讨并学习。合作展疑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考。
例如三年级下册《蚂蚁做操》一课,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并和小组成员沟通交流。不同小组展示出对4行12列的点子图的不同圈法并分享各自的思考过程和相应的式子。在相互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算法多样性。同时为下一环节理解竖式计算的算法和算理打下坚实基础。
图3.1 《蚂蚁做操》学生圈法1
图3.2 《蚂蚁做操》学生圈法2
图3.3 《蚂蚁做操》学生圈法3
图3.4 《蚂蚁做操》学生圈法4
四、反思升疑,让学生会学
反思升疑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中所学新知的自我反思,是对探究过程的再认识。通过反思,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完善认知结构。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梳理课中学到的知识,根据课型的不同,既可以简明扼要小结方法,也可以编制朗朗上口的口诀记忆,还可以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选用不同的图表结构表示。如:表格结构、树状结构、韦恩图结构和思维导图结构等。引导学生养成当堂对自我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反思总结习惯,有效促进知识的内化。
如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学生经历自主探疑和合作展疑,在教师的介绍下了解到数学家最终规定的数对的写法。通过对比数学家规定的写法和学生们自己创造的写法,指出相通之处并对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说明。
图4.1 《确定位置》反思升疑
五、练习释疑,让学生乐学
知识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练习内化。练习释疑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巩固新知。练习释疑是新知学习之后的再建构过程。
练习的设计要尊重学情差异,同时注意有梯度地呈现,做到由易到难、动静结合,正反互相结合,紧紧围绕新知,结合课型,如果能以游戏练习穿插其中,让学生在“玩中学”,效果则会更加显著。
例如,学习完二年级下册《重复的“奥妙”》一课,我设置了以下练习:练习一是基础练习,找规律填空,包括符号、图形、数字的规律。练习二是“动作接龙”游戏。由老师做一组动作,并由找到规律的学生跟着做三遍。练习三是开放练习,让学生创造规律,用自己的彩色笔,将十个圆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设计一幅有规律的图案。
总之,“学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教师的角色就是“积极的旁观者”:积极地旁观,适时地引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主线,学情为主抓,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经过对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的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在“学本课堂”中,“前置设疑,让学生先学;自主探疑,让学生自学;合作展疑,让学生互学;反思升疑,让学生会学;练习释疑,让学生乐学”这种模式能较大程度地放飞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坚信,当学生真正获得了解放,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中真正得到了落实,自主学习有了现实土壤和广阔空间,学生自然会慢慢从“要我学”向“我要学”再向“我乐学”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