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推行管理会计的思考
2016-05-07邵胜华
邵胜华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支撑及财政部有关政策推动下,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推广势在必行,并成为高校会计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在对我国高校推行管理会计必要性及新时期管理会计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管理会计人才、总会计师制度落实、管理会计实施的内驱力和管理会计应用探索等方面,指出目前高校推行管理会计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校; 管理会计; 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10-0104-03
管理会计是企事业单位进行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其应用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早期一些纺织、铁路、钢铁的企业管理层对内部计量的运用,20世纪初管理会计已初具雏形。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一门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的新兴学科,主要通过收集、挖掘和处理各种信息来评价和控制业务活动,为决策提供支撑。实际上是将传统财务会计的观念扩展到高校或组织运行的各层次、各方面、各个环节,以便实现高度精细化的管理。
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管理会计无论在科学发展还是实践应用上都相对滞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以及财政部有关政策推动下,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理论和实务工作者的重视。加强管理会计工作,促进财务会计工作转型,是高校会计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高校推行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
2014年《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给高校管理会计的应用推广指明了方向。目前高校的管理会计工作刚刚起步,管理会计的理念逐渐被管理层所认可。但是,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在高校财务管理实践中的运用还比较少,需要深入探索和实践,从而将政策落地,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传统财务会计相关的一些核算岗位将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会计的一些前端岗位、核算功能将被机器所替代,会计师的职业发展空间将更多向管理会计功能进行延展。高校财务管理部门中一些传统的、低端的岗位如收银、稽核、对账等将被信息化智能设备所替代,财务部门也将更多地发挥预算的分析与预测及业务的内部控制与管理等职能。高校是大数据时代浪潮的一朵浪花,要求管理会计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在生源、学科建设、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收入中财政拨款有限,多元化自筹资金办学成为常态,高校的创收能力与其教工的工资福利挂钩。因此,高等学校急需运用一种能促进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管理方法。在高校逐步、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不仅是推动高校加强现代学校治理的重要举措,而且是激发高校管理效能、提高价值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管理会计在高校中的应用正逐渐成为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新时期高校管理会计的特征
(一)信息关注侧重点不同
财务会计侧重为高校外部有关方面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属于“对外报告会计”;而管理会计则侧重为高校管理部门的最佳化决策选择和改善生产经营提供有用的财务与管理信息,参与高校经营管理,属于“对内报告会计”。
(二)信息作用的时间维度不同
财务会计主要面向过去,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侧重于事后的分析;管理会计不仅需要对已发生的业务进行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大数据对将要发生的事项进行预测和分析,发挥事前预测的功能,为决策服务。
(三)业务内容不同
传统财务会计的会计核算流程以证、账、表的形式呈现,具有相对固化的运行模式;而管理会计可选择的工具、方法比较灵活,不受统一的会计规范约束。财务会计工作转型就是将日常会计核算和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管理会计职能划分开来,将会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决策支持、预算预测、资金统筹、财务筹划、税务筹划、控制评价等高附加值的工作上[ 1 ]。
(四)职能定位不同
会计基本职能由原来的核算与监督,延伸、拓展为“核算、监督与决策服务”;财务部门被赋予管理、决策权。财务工作的人员和时间将更多地用于熟悉学校的各项业务活动,用于预算的编制与过程的分析,并且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分析,从而发挥其管理决策的作用。
(五)互联网的依存度高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互联网+”对财务管理的理念、方法、工具均产生了重大的变革。如基于云端的预算编制系统、资源采购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科研报销系统、财务审批系统、工资查询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等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平台的实现成为可能。这一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开发运用,将给管理会计的推行注入新的内涵。
(六)精细化水平提高
“互联网+”时代对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精细化管理不再局限于财务部门内部,而是延伸至学校的各个业务部门,包括招生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后勤部门、教学管理部门、科研部门、技术部门等各业务中心。基于各业务中心的责任中心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将更加细化。精细化的数据不仅体现在财务数据的细化,更多的将是业务数据的综合管理和信息挖掘,而融合了学校内部财务和业务数据的内部管理报告,精细化水平更高,使用价值更大。
三、目前高校推行管理会计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人才缺乏
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否及应用的深度与学校领导对管理会计的了解和重视程度相关。当前很多高校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会计理念较薄弱,对高校财务部门的功能定位在会计核算和监督这两大基本职能,在实务工作中财务参与学校战略发展的预测、决策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人员配置上,一些学校对会计队伍的建设重视程度远不及教学和科研。高校财务队伍中,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既懂业务又懂财务,能够胜任管理会计工作的高素质的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很少,财务人员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总会计师制度没有依法落实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提出在高校设置总会计师经济责任制的是教育部1979年颁布的《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会计人员职权条例〉实施细则》。目前建议或要求高校设立总会计师的类似文件累计达二十多份[ 2 ]。其中,一些文件是提出设置总会计师的要求,一些则为整篇全文规定要求高校设置总会计师。表1列示了部分要求高校设置总会计师的相关文件。
尽管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诸多文件,但是高校总会计师制度落实却很艰难,大部分高校还是实行传统的由校(院)长代行总会计师主管财务工作的职权制,也就是由一位副校(院)长在管理教学、科研、后勤等领域的同时,兼管财务工作。究其原因,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以上诸多文件的出台没有与人事部门联合发文。
(三)实施管理会计的内驱动力不足
管理会计的产生源于提高效率和效益,后延伸到战略管理的高度。目前大多数高校财政拨款保障还比较充分,自上而下没有“危机”意识,学校内部增收节支意识不强,浪费现象严重,国有资产管理不当,损失很大。而一些规模较小的高校面临着转型发展的问题,虽然有“增收节支”的意识,但是没有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对财务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能将社会责任意识与学校发展战略相结合的比较少。领导决策时,往往追求短期业绩形象比追求长期发展效益要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战略管理会计被忽视。
(四)管理会计应用有待探索
当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在预算绩效管理中能够结合学校发展战略,运用先进管理会计工具的甚少。平衡计分卡、SWOT矩阵、波士顿矩阵等方法在理论研究中有,而应用于实务的比较少。高校领导层和财务部门对管理会计工作的认识有待提高。
四、推行管理会计应用的对策
(一)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管理会计理念的深入及相关政策的跟进,高校要加强宣传与引导,逐步改变各方对会计职能的界定,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财会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对财务人员的职称晋升、评聘予以大力支持,从内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在校内财务人员不足或人员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学校要积极引进新时期所需的具备战略管理理念、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有较好职业判断力的管理会计人才。高校财务人员应积极争取参加《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的相关培训及其他专业学习的机会,提升会计专业知识和管理服务水平。
(二)有效落实总会计师制度
人社部门积极参与高校总会计师制度的执行,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在人员编制上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并且将总会计师设定为学校副校级行政领导成员。相信在人社部门的积极参与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将会取得更好更快的进展。一旦高校总会计师政策得以落地,高校的经费使用效益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进与提升。地方政府也可以积极参与到高校总会计师政策的落实上。如上海在2014年8月通过了《上海市地方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上海地方公办高校设置总会计师一职,学校大额资金的使用由总会计师与学校主要负责人联签。
(三)提升高校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被视为“软财务”,高校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特别是高层领导,应该更多地从学校战略发展的角度来实施决策,将社会责任与学校发展战略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责任与战略管理会计的功能。社会责任对于组织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促进更加明智的决策,使决策建立在对社会期望、社会责任相关机遇及对社会不负责任而引发风险的更深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 3 ]对高校而言,充分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更好地与各方沟通,促进创新,提升组织竞争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引入基于战略的预算绩效管理
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运用预算绩效管理,从战略的角度对学校发展进行分析,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战略的预算绩效管理是在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在预算管理各环节中融入绩效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以帮助高校高层决策者具备求异创新的思维和高瞻远瞩的眼光,促进高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部门责任意识,提升高校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基于战略的管理会计的运行,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将人、财、物信息整合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中,以管理会计理念和技术方法为基础,提供全方位的综合的管理信息。特别是需要设计针对高校绩效评价的非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如学校概况、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科研管理、图书、课程、设施设备、能耗等(见表2)。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伴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校自身的发展,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与推广是必然的。管理会计的推行可以加强高校经济活动的预测分析、目标确定、决策制定。面对当前高校推行管理会计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试从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有效落实总会计师制度、提升高校社会责任意识、引入基于战略的预算绩效管理等方面来解决。
【参考文献】
[1] 张庆龙,潘丽靖,张羽瑶. 财务转型始于共享服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
[2] 樊丽萍.上海市属高校:总会计师上岗打理“钱袋子”[N].文汇报,2014-08-14(7).
[3] 高宁,刘佳.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