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本位,指向语用

2016-05-07严卫强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珍珠鸟语文课程语言

严卫强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定义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同时,它还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也说过:“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这实际上是语文忽视工具性导致学生语言能力不足的表现。”因此,从本质上看,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是语形教学,不是语法教学,甚至也不是语义教学,而是语用教学。语言学习重在语言的积累运用及语言表达方式的习得。语文教学的最终走向,必然是回归本位,指向语用。

小学语文组块教学就是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世界中,将线形的教学转变成块状的教学,化散为整,回归语文本位,并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将课堂的任务指向语用,通过一项项整体性的语文学习活动来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切合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和内在规律,最终实现教学的智慧解放。下面,笔者试从一个思考、两个转变和三种策略入手,谈谈如何在组块教学中突出语用,回归本真,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一、关注一个思考

对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似乎每个人都有话要说,而且还能说上一大段。但如果问及“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恐怕就不那么好回答了。近年来,我们的语文课承载了太多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从思想品德到科学知识,从综合实践到课题研究,什么学科都可以在语文课上插一脚。似乎只要学好了语文,便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了。但唯一不能解决的,恐怕就是语文本身。基于此,我们不得不追问:语文教育的本然是什么?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一是认清教的是什么,一是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笔者认为,这里说的“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说的就是“语用”。所谓“语用”,就是语言在实践中的运用,即“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妥帖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的运用”。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而语言运用能力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因此,语文教育的本然,其实就是语言的运用,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应该定位在“语用”上,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着力于语文能力的发展,着手于语言文字的训练,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实在在促发展,才是语文教学的本原

旨归。

二、实现两个转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是的,语文是一门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在课堂中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用教学”深入课堂的今天,如何将新课程的教学思想和先进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我认为需要在教学中实现两个转变。

1.从“研究教材”到“研究

学生”

过去,我们总喜欢把大量的精力花在“研究教材”上,认为把教材“吃透”,自然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殊不知,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材如何教,课堂如何开展,都要因“生”而异。学生的知识储备、情感、态度、接受能力等,都需要教师静下心来研究。研究学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即教育是回归人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服务的过程。试想,一个教师如果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会从学生身上找到知识、问题和情感,找到教育的切入点,那么他的教育艺术自然也不会高明到哪里去。素质教育,首先就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

如薛法根老师《爷爷的芦笛》“走近词语”板块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预习过课文吗?

生:预习了。

师:养成预习的习惯,终身受益。现在,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这三个字谁认得?(出示:匣、踩、哗)

(一生读三个生字。“闸”读成了“jiǎ”。众生笑。)

师:没什么可笑的。老师没有教,读错了是正常的,读对了,那是超常的。(众又笑)相信你自己能把这三个字读正确!

(生立即翻书,看生字表。)

师:你们看,这就叫会学习!

(生再读,都读正确了。)

师:老师没有教,你都能自己纠正错误,了不起,现在什么感受?

生:我预习的时候没有好好读。

师:敢于承认错误,敢于自我批评,这样的人是令人尊敬的!还有什么体会?

生:要认真预习,特别是要把生字表上的词语读正确。

师:吃一堑,长一智!善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也是学习!

薛老师的教育艺术,和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果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读错了词语,他非但没有批评,反而给予安慰:“老师没有教,读错了是正常的。”给了学生一个台阶。接着,他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再次朗读时,这三个词语全部正确。薛老师马上表扬:“这就叫会学习。”“老师没有教,你都能自己纠正错误,了不起!”最后让学生自己谈感受,鼓励今后吸取教训,主动学习。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薛老师不仅关注了“教材”,更研究了“学生”,这是充满智

慧和爱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

2.从“语用失当”到“因材

施教”

语文教学的本质与核心是语用教学。可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语用失当”的现象。一是语用“欠缺”。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我们的课堂仍然重分析、重理解、重人文内涵,轻积累、轻运用、轻语用训练,导致我们的阅读教学“高耗低效”。针对这一现象,崔峦老师大声疾呼:“我们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他强调语文教学必须体现“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听、说、读、写、书等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第二个“语用失当”的现象则是语用的“任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用的重要性已是深入人心。然而,由于操作者的误读,导致出现了语用教学的任性和过度:学生还没有理解课文内容,就被迫大练“语用”;不顾课文的语境和氛围,硬生生地插进几个“语用”训练,破坏了整体美;有的课,通篇是知识和技法的简单训练,让原本生动的课文变得了无生趣,形容枯槁……

如此的“欠缺”和“任性”,显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语用训练还是要“因材施教”,即根据课文本身,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去合理安排恰当的语用训练。教师要在深入解读教材后,明确训练意识,善于捕捉训练点,把握训练重点,而不是只注重表面的形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三、着眼三种策略

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既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又是语文实践的例子,教材中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巧妙构思、修辞说理等,都是语用训练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寻找和确定例子中的训练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1.巧妙设计,激活思维——浇灌语用之芽

语用教学喊了很多年,但现状似乎并不乐观。翻开学生的习作本,词不达意、错字连篇、语言枯燥、表达上前后矛盾等现象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我想与当前的语用教学枯燥乏味、形式单一是分不开的,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这些文章既包含丰富的语言材料和知识,又能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教师在进行文本教学的时候,应当巧妙地设计有趣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生成表达欲望,从而激活思维,提高运用能力。

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学会揣摩人物心情的基本方法——察言观色,在上课伊始,薛老师先让学生观察他自己:“你能看出老师现在的心情吗?”大家看了看老师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同时又看到现场有几百位老师在听课,准确地说出了他此刻的心情。薛老师立即给予评价:“同学们个个心思细腻,都有一双慧眼,从老师的神态、眼神、动作,甚至是现场的环境,猜出了老师现在的心情,这就叫‘会看。”紧接着,他又话锋一转:“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要注意那些描写人物神态、表情、动作、话语的词语、句子,揣摩人物当时的心情,这样才能真正读到人物的心里去。(出示句子:汤姆小心翼翼地把鱼竿拖出水面。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你能从这个句子中看出汤姆此时的心情吗?”语用训练从现场转到了文本,由于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们都能读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薛老师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习如何抓住人物的“言”和“色”的词语,揣摩语言背后蕴含的心情,也培养了他们“读中体会”的阅读方法。

2.引入体验,发展思维——催开语用之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由此可见,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体验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走进文本的言语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感受语言的“温度”。夸美纽斯也曾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多引入体验,努力调动各方面的感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应从文本出发,潜心会文,在领会文本的精神实质和习得文本的语言运用之间有效衔接,引领学生在体验中实现思维的发展和语言的超越。

如薛法根老师《珍珠鸟》“感受信赖”板块教学片段:

师:珍珠鸟的胆子由小变大,请大家读读第五、第六自然段,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我感受到珍珠鸟和“我”的关系越来越好了,它就像朋友一样,一天到晚陪着“我”。

生:珍珠鸟一直要在父母的再三叮嘱下才回家。这个“再三”就是叫了很多遍,小珍珠鸟其实不想离开作者。两个人的关系已经很亲密了!

……

师:作者很爱珍珠鸟,爱到什么程度?你能想象一下你自己的生活吗?

生:爱到很深的程度,就像我的爸爸妈妈对我一样。小时候,我玩着玩着就睡着了,爸爸妈妈从来不会叫醒我。

师:多好的体会啊!联系自己的生活,你的体会就会更加真切!

生:珍珠鸟睡在作者的肩上,就像我睡在父母的肩上一样,温暖、舒服!

师:是的,很安全!假如一个陌生人在你身边,你会睡得香吗?

生:怎么敢睡呢?一定睡不着!

师:在“我”眼里,把珍珠鸟当成了什么?

生:朋友,还有“小家伙”。

师:“我”称珍珠鸟是“小家伙”,能称它“家伙”吗?

生:称它“小家伙”,表示“我”对珍珠鸟的喜爱、疼爱;称它“家伙”,好像很讨厌,有点骂人的

意思。

生:称“小家伙”,就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我爷爷经常叫我“小家伙”。(众大笑)

师:你感觉如何?

生:很好!

师:味道好极了!甜在心里,是吧?……

在这个教学板块中,薛老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亲情,感受“信赖”。恰当地引入体验,让课堂实现了师生、生生、生本之间心灵的碰撞。这样的碰撞唤醒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体验,发展的不仅仅是个体的思维,还有丰厚的语言积累,为语用之花的绽放注入活水,积蓄能量。

3.读写结合,创新思维——点燃语用之火

王荣生先生说:“语文知识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就是将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人类知识(语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人知识。”而这个转化的过程,必须有语用训练的积极参与。语文教学离不开字、词、句、篇,离不开听、说、读、写,离不开理解、感悟、积累、模仿等语文实践活动。其中,读写结合,就是其中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合适的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边读边写,可以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点燃语用之火。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善于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赏析,这种赏析,不仅需要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还要从中悟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手法,从而在自己的习作中为我所用。除了重点的词句,我们还可以抓住重点的段落、特殊的结尾等,找准读写结合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长期有效的读写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用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桃源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珍珠鸟语文课程语言
珍珠鸟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说谎的珍珠鸟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