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肾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
2016-05-07王迪高建平李兰珍
王迪 高建平 李兰珍
摘要:本文对近15年温肾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研究从三方面进行了综述:脾肾阳虚证是UC的重要证型;温肾健脾法治疗UC的常用的方剂、药物及疗效;温肾健脾法治疗UC的机理与提高免疫力、抑制胃肠平滑肌痉挛、促进胃肠功能、抗菌及改善植物神经功能和酶的释放有关。提出温肾健脾法治疗UC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展望。
关键词:温肾健脾法;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则治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9.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5-0127-04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by Using Method of Warming Kidney and Strengthening Spleen WANG Di, GAO Jian-ping, LI Lan-zhen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reviewed the situation of warming kidney and strengthen spleen treatment for ulcerative colitis (UC) in recent 15 years from three aspects: Yang deficiency in spleen and kidney syndrom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yndromes in UC; common prescriptions, medicine and efficacy of warming kidney and strengthening spleen treatment for treating UC; the mechanism of the treatment for UC is related to immunity enhancement, inhibi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smooth muscle, promoting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tibiosis, improving plant nerve function, and release of enzymes. It also proposed the problems about warming kidney and strengthening spleen treatment for UC, and prospect for relevant problems.
Key words: warming kidney and strengthening spleen treatment; ulcerative colitis; TCM therapeutic principle and method; review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现代医学主要通过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制剂等药物治疗,但不良反应多,疗效较差,易复发。中医通过整体调节治疗本病,不仅疗效稳定、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少。UC属中医“泄泻”“肠澼”范畴,因病位在大肠,病因为脾虚,迁延不愈,日久伤肾,脾肾俱虚,终致脾肾阳虚,故温肾健脾法是UC的重要治法。现将温肾健脾法治疗UC的概况综述如下。
1 脾肾阳虚证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证型
1.1 理论依据
UC的病理因素为湿、热、血瘀,病位涉及大肠、
通讯作者:高建平,E-mail:jianpinggao@gszy.edu.cn
肺,与肝、脾、肾关系尤为密切。《景岳全书·泄泻》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说明脾胃虚弱是UC发病的根本。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人体提供基本营养物质;肾为先天之本,肾阳是一身阳气根本,脾阳赖肾阳不断温煦,才能正常发挥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的功能。若外感或内伤脾胃,则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脾气虚清气不升,脾阳虚而水谷不化,清浊不分,下行为泻;脾阳虚累及肾阳亦虚,导致脾肾阳气俱虚,以致久泄难愈。《景岳全书·泄泻》云:“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气极盛之时,则令人洞泄不止。”此外,UC慢性缓解期患者通常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喜温喜按、腰酸膝软,食少、形寒肢冷、神疲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符合脾肾阳虚证候特点。脾肾阳虚是UC基本病机之一,贯穿整个病程并影响其转归。
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辨证分型标准[1],UC有湿热内蕴、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郁脾虚、阴血亏虚、气滞血瘀证。曹氏等[2]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整理UC有关中外文献,发现中医证候频次最多为胃肠湿热型、脾肾阳虚型;岳氏等[3]选取1979-2007年有关UC中医辨治文献进行统计,从纳入分析的文献中共获取443个证候类型,规范为93个,其中脾肾阳虚证型出现频率最高。
1.2 实验依据
临床上,UC表现的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与脾肾功能失调有关,说明脾肾阳虚是UC肠黏膜组织病理变化的核心病机。现代医学认为,血管活性物质如组织胺等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肠道疾患致蛋白质吸收障碍均可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造成肠黏膜组织水肿,这与中医认为脾虚运化失常、组织失养、水湿内停内溢组织器官导致水肿的发生颇为吻合;且因感染、自身免疫反应致肠腺隐窝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有腺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形成脓肿,溃破后形成溃疡,与中医认为脾阳虚不可为胃行其津,气血失于输布不能滋养肠黏膜,病侵则气血瘀滞、疮疡乃成相吻合。此外,UC重要病因——遗传因素也正与中医所说肾为人体先天之本,决定人之禀赋相合。
2 温肾健脾法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治法
温肾健脾法源自《医宗必读·泄泻》:“一曰温肾。肾主二便,封藏之本,况虽属水,真阳寓焉,少火生气,火为土母,此火一衰,何以运行三焦,熟腐五谷乎?故积虚者必挟寒,脾虚者必补母。经云,寒者温之是也。”李中梓认为,久泻常属下元无火,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致脾运化失常,黎明之前阳气虚而阴气盛,阴寒内盛,见五更泄;当温补脾肾、补火生土,培补元阳以温脾阳,使脾肾互济,脾气健以升清阳,肾阳足以温煦周身。先天后天相互资生,则水谷代谢正常,精微化生有道,气血营运循环,机体阴阳平衡,痢疾自消。
2.1 临床研究
2.1.1 四神丸及其加减方 四神丸具有补肾健脾、温阳止泻之功,是中医历来治疗泄泻、五更泻的传统经典方。近年来,四神丸治疗UC的临床报道逐渐增多,临床疗效较好。有学者文献检索以四神丸为基本方加味治疗肠道疾病的研究文献218篇,其中临床报道四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10篇,说明温肾健脾法是治疗UC的代表方、经典方,也是临床治疗UC的常用方[4]。顾氏[5]用四神丸加味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33例,以柳氮磺胺嘧啶口服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3.9%,优于对照组,说明该法治疗慢性UC的疗效较经典西药好;王氏等[6]用四神丸加减温补肾阳、健脾益气,治疗UC患者45例,总有效率达97.8%,观察发现温肾健脾法可使UC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
另外,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在以温肾健脾的基础上兼用它法,可弥补单用温肾健脾法法的不足,使药物相须相使为用,起到药效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治疗UC。杜氏等[7]针对UC日久伤及肝、脾、肾,故采用四神丸合理中汤加味治疗UC,补肾健脾、缓急止痛,尤其对改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临床症状具有良好作用。徐氏等[8]采用四神丸合四逆散以健脾温肾、肝脾同调、涩肠止泻,也取得满意疗效。
2.1.2 自拟方 自拟方主要以温肾健脾法为主,选取经典方中的某些药物与医者临床经验用药,诸药合用以健脾温肾、涩肠止泻,可提高临床疗效。周氏等[9]自拟温肾健脾汤(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党参、茯苓、炒白术等)治疗20例UC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王氏等[10]用人参、炒白术、茯苓、葛根、炒山药、吴茱萸、煨肉豆蔻、五倍子、炮姜组成温阳止泻汤,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型UC,结果36例患者治愈20例,好转14例。
2.2 机理研究
目前,温肾健脾法治疗UC的实验研究相对较少,检索近20年文献,相关实验报道有仅有25篇,相关药理及疗效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初步认为温肾健脾方药可通过提高免疫力、抑制胃肠平滑肌痉挛、镇痛、促进胃肠功能、抗菌及改善植物神经功能和酶的释放改善UC病情。
2.2.1 调节免疫 UC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机体内环境免疫紊乱有关,从免疫学角度探讨中医药治疗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温肾健脾法可通过调节免疫平衡而达到治疗UC的目的。如童氏等[11]通过检测动物巨噬细胞功能、脾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刀豆素A刺激的淋巴细胞掺入率、红细胞免疫及白细胞介素-2含量,提示温补培元方有明显调节整个机体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提高红细胞免疫的功能。此外,细胞因子与UC的发病关系已被确认,故温肾健脾法治疗UC的疗效机制与细胞因子的关系密切。如王氏等[12]研究发现,四神丸可能是通过下调黏附因子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而达到抑炎目的,以此调整促/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促进UC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修复,降低上皮细胞凋亡的速度,加速溃疡愈合。
2.2.2 干预信号通路传导 信号通路的激活,可影响细胞因子的活性并介导其特异性表达,影响整个炎症过程的发生、发展。温肾健脾法可通过干预信号通路的传导,从而调控靶基因或细胞因子的活化治疗UC。刘氏等[13]研究表明,四神丸通过干预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调控Fas/FasL、Bax/Bcl mRNA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可明显改善肠道上皮细胞构成的屏障破坏,延缓细胞凋亡,缓解UC结肠黏膜损伤。黄氏等[14]观察四神丸对UC小鼠外周血CD40/CD40L表达不同作用,提示四神丸可降低CD40/CD40L信号在UC发病过程的促进作用,抑制CD40功能发挥,防止CD40与CD40L结合后诱导T淋巴细胞活化并产生各种促炎因子,进而抑制炎细胞浸润,缓解炎症反应损伤。王氏等[15]发现,四神丸对UC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有关。
2.2.3 调节内分泌 苏氏等[16]观察发现,温肾健脾法通过降低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黏膜及回盲部释放血管活性肠肽(VIP),干扰了胃肠道动力与分泌吸收功能,通过降低结肠组织中的P物质(SP),抑制小肠和结肠黏膜分泌水和电解质,在一定程度上调节VIP、SP分泌异常,从而缓解临床症状。李氏等[17]研究发现,四神丸通过升高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含量、抑制肠道推进作用,从而调节胃肠道运动以起到止泻功能。该研究从神经-内分泌角度说明温肾健脾法治疗UC的内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建议可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方面进行观察。
2.2.4 肠道菌群调节 王氏等[18]通过检测四神丸治疗后的脾虚小鼠结肠内容物和粪便标本的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探讨了四神丸调整肠道菌群及肠保护的作用。
2.2.5 调节胃肠运动 相关药理学研究显示,温肾健脾法方药有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胡氏等[19]将四神丸拆方探讨药理作用,通过观察四神丸及其组成对家兔离体肠管自发活动的作用,发现四神丸可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的痉挛,从而直接抑制肠管平滑肌活动而止泻。高氏等[20]研究也揭示,四神丸可能是通过抗胆碱作用和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抑制小鼠小肠推进作用。王氏等[21]研究显示,健脾温肾丸对虚性腹泻有止泻作用,并可抑制番泻叶致泻小鼠的肠运动,且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
2.2.6 平衡机体氧化/抗氧化能力 氧化/抗氧化平衡是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基本前提,可直接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坏死等生理病理过程,且机体氧化-抗氧化失衡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关,如糖尿病、慢性肾炎、慢性胃炎等。温肾健脾法可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的能力而减轻肠道损伤,改善UC临床症状。唐氏等[22]研究显示,脾、肾、心阳虚模型大鼠经四逆汤干预后,丙二醛活性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降低。表明四逆汤温补脾肾、回阳救逆,具有显著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可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防止细胞受损,维持细胞功能。高氏等[23]实验揭示,四神丸可提高机体清除氧自由基能力,调节一氧化氮水平,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细胞毒性,达到消除炎症恢复肠黏膜的作用。
3 问题与展望
治则治法理论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断治疗的桥梁和中心环节,研究治则治法对提高中医临床疗效、阐释证的病理基础、发挥中医药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温肾健脾法临床应用广泛,涉及病种颇多。脾肾阳虚是UC的重要病机,甚至是UC的根本病机,脾肾阳虚是UC的重要证型已被大数多医家认同;且辨证施治采用温肾健脾法治疗已被推广用于临床。而目前对于温肾健脾法治疗肠道炎性疾病侧重于临床报道及中医理论性阐释,其相关治疗机制的实验研究较少,且主要围绕UC发病机制,如从免疫调控、炎症细胞因子等方面进行探讨。由于治法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中医药治疗UC仍处于科学性不足、系统性不强境地,限制了中医治则治法的理论发展、临床运用及治疗UC优势中成药的开发。因此,对温肾健脾法治疗UC,需注重中医整体调节,从免疫、神经、内分泌等角度,多层次、多因素、多角度解读脾肾阳虚型UC的发病机理,寻找脾肾功能相关的内在联系及物质基础,探讨脾肾阳虚证与UC的关系,明确温肾健脾法治疗UC的干预机制,针对相关治疗靶点进行更加深入研究,为丰富中医理论提供依据,并对UC优势药物的筛选及研发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61-65.
[2] 曹燕飞,朱向东.基于文献学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治法研究[J].中医研究,2013,26(10):73-75.
[3] 岳宏,王天芳,陈剑明,等.溃疡性结肠炎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5):306-308.
[4] 周枫,刘端勇,赵海梅.四神丸治疗消化道疾病研究概述[J].江西中医药,2011,42(11):61-63.
[5] 顾庆奎.健脾益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3):31-32.
[6] 王峰,余磊,李玉荣.四神丸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5例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7):35-35.
[7] 杜波,王婧.四神丸合理中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6例[J].中医杂志,2011,52(20):1778-1779.
[8] 徐连登,张宇霞,郑献敏.四神丸合四逆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2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2,32(5):483-484.
[9] 周晓明,顾庆华.温肾健脾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0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2):20-21.
[10] 王蕊,朱鸣琴,徐吉祥.温阳止泻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6例[J].中医研究,2010,23(4):44-45.
[11] 童光东,袁静,刘慧玲,等.温补培元方对脾虚与脾肾阳虚模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1):8-10.
[12] 王燕,田文景,朱向东,等.四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 20(10):21-24.
[13] 刘端勇,黄小英,程绍民,等.四神丸对实验性结肠炎结肠组织Bax/Bcl-2 mRNA,Fas/FasL的调控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4):3484-3488.
[14] 黄小英,赵海梅,管咏梅,等.四申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外周血CD40,CD40L的调节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1):2625-2627.
[15] 王燕,朱向东,段永强,等.四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p65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4,21(2):49-52.
[16] 苏晓兰,唐艳萍,张静,等.温肾健脾法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2):197-202.
[17] 李冀,杜雅薇,邹大威,等.五味子散与四神丸对脾虚泄泻作用的配伍比较研究[J].陕西中医,2007,28(7):915-917.
[18] 王晓东,王春涛,杨旭东.四神丸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调整及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28(1):1-3.
[19] 胡隐恒,胡月娟,周京滋.四神丸及其组成对家兔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J].中成药研究,1981,9(9):31-34.
[20] 高长玉,李冀,柴剑波,等.四神丸止泻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5,33(2):40-41.
[21] 王立,赵荣莱,任艺波,等.健脾温肾丸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8,6(1):15-17.
[22] 唐农,毛德文,李晏杰,等.四逆汤对肾脾心阳虚大鼠线粒体MDA/GSH-px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13,36(3):64-66.
[23] 高长玉,王垚,毛颖,等.四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4,42(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