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文本,让课堂充满生机

2016-05-07杨淑茹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

杨淑茹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所以,让孩子真正在课堂上获得知识,让课堂充满生机,是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诵读感悟;创设情境;模拟生活情景;体验角色情境;独特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56-0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此过程中,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相互交流合作,必须和文本直接对话,“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文本的情感,在人文对话与碰撞中生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思想和言语,读出新意。 有了和教师平等对话的权利,面对学生主体的对话参与,作为教师该如何定位,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呢?

一、诵读感悟,走进文本

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语文学习重在培养语感,而语感的培养最主要的渠道就是读与背。不读不背不积累语言,学生无法写出好文章。我们的语文课堂要重视“读”,并且要真正的读---用眼看,用嘴读,用心想,读出感情,读出形象,读出感受……诵读适用于任何文体。反复品味,激发内心的感受,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学生自然就走进文本。

二、创设情景,走进文本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过: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不论是教师的激情的导入,还是多媒体的直观演示,都是在为学生学习创设情景,为学生的感情奠定基础,这不仅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前提,更是学生产生语感的关键。

《美丽而神秘的青藏高原》作者用优美的笔调描绘了青藏自然风光、风土人情、自然资源,表达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要想让学生一下子走进作者的内心,产生情感的共鸣,如果教师仅把逐词逐句的分析强加于学生,学生的理解只能停留于表面,无法走进作者的心灵,体验作者的感情。教学时,我让学生听歌曲“青藏高原”使学生内心激起漪涟,起到曲调未成情先行。紧接着我又借助多媒体画面,让学生亲眼目睹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大峡谷、莽莽的林海等画面感受其和谐的自然美。

学生欣赏着一幅幅美的画面,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仿佛来到青藏。这样有了感性的接触,自然而然就想了解青藏的风土人情、自然资源。再学课文时,文字不再是简单的文字,它可能是一幅画,一个镜头,一种朦胧美,也可能是学生自身的一种感受与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朗读时才能捕捉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这样的情景创设,就起到了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效果,为学生的阅读起到“蜻蜓点水”的作用。

三、模拟生活情境,走进文本

语文教学生活化,北京景山版五年级上册中的《我看见了大海》一文,抓住“大海”的二字,从生活出发学生先谈自己看到的大海及特点,在结合文中的故事,进而理解生活中的大海指什么?“大海的故事”的缘由,继父为了让残疾的河子看到美好的前景,对生活充满色彩,充满希望鼓励她独自生活,面对生活,面对社会。从继父那美丽的谎言中学生可以看到一个拥有大海一样宽广胸怀的继父。死前说出这是个谎言,同样能让学生看到一个真诚善良的继父。

四、体验角色情境,走进文本

语文学习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课文过程中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或上前台来演一演文中的角色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首先这无疑是对话文本、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极佳途径。

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为了让学生感受小女孩的悲惨生活,请学生朗读“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一向是她妈妈穿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这样寒冷的冬天小女孩还穿着一双拖鞋,是她妈妈穿的。而我们呢?…… 带领学生走进了小女孩的内心:悲惨。今天是大年夜啊,小女孩的家人为什么没有叫她回家过年呢?”从文本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触拨学生的心灵之弦。让学生与文本人物共舞,让他们彼此的心齐飞。

五、珍视独特感悟,走进文本

《穷人》这课,三次写桑娜“沉默”。桑娜曾为之“心惊肉跳”的丈夫回来了,她“沉默”了;当告诉丈夫西蒙死了的消息后,她“沉默”了;当丈夫催促她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时,她“一动不动”,沉默了。这三个“沉默”集中而细腻地描写了桑娜处在贫穷家庭,丈夫出海未归,擅自将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中后的矛盾心理。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咀嚼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高超艺术,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画出文中三次出现桑娜“沉默”的句子,想一想,这三次“沉默”各表现了桑娜怎样的内心活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 学生感悟:第一次沉默是桑娜为了掩盖内心激烈的斗争,心里在想怎样讲清事情的原因。 第二次“沉默”是桑娜在想,丈夫会作出什么反应?是不是同意她的做法? 而第三次“沉默”,桑娜感到高兴,因为丈夫的理解而感动。多么独特的感悟啊!的确,桑娜内心活动是从害怕到担心,而最后一次沉默又体现了她对丈夫的理解。同时又表现了桑娜的什么优秀品质呢?桑娜在自己生活艰难的情况下,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这种品格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记得陶行知老先生有一句很著名的观点: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堂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语文教育正如天津教师李卫东所说,语文教育就是人的言语生活教育,课堂就是生活本身。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教给孩子如何做人做事。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周洪宇.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天津李卫东讲语文.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再谈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注入活力奏响高中政治课堂美丽的华章
英语教学中的愉快教学尝试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