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瘫患儿坐位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2016-05-07赵玉霞
赵玉霞
电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瘫患儿坐位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赵玉霞
【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瘫患儿坐位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运动疗法,观察组患儿采用电针联合运动疗法,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坐位功能区评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坐位功能状况。并调查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坐位功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得分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总体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瘫患儿,临床效果好,能有效提高患儿的坐位功能得分。
【关键词】电针;运动疗法;脑瘫;坐位功能
作者单位:453000 新乡医学院
小儿脑瘫全称为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由于出生时某些不利因素,例如难产、窒息等导致的缺氧损害、异常分娩方式及早产等原因所引起的脑-脊髓源性疾病,以临床“痉挛性强直”体征为主,严重危害婴儿健康[1-2]。2004年我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对小儿脑瘫进行了规范定义。脑瘫的主要病因是早产、围产期窒息、产伤及核黄疽所导致的新生儿脑组织缺血、缺氧。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小脑或大脑受损伤所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等。目前,脑瘫尚无根治的办法,各种康复治疗方法,只能降低CP患儿的残疾程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精神痛苦与心理负担。CP是导致小儿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脑瘫患儿的坐位功能异常[3-4]主要包括坐位能力落后、无法独坐、错误坐姿且不稳、无法持久等。脑瘫患儿良好的坐位功能对其爬行站立行走、学习能力等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坐位功能恢复是CP患儿康复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是,CP的治疗迄今尚无较好的方法,其坐位功能恢复亦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近年来,笔者对电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瘫患儿坐位功能异常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6月于本院神经康复科住院治疗的3岁以内CP患儿。按照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2004年制订的通用诊断及分型标准确定CP诊断及分型。其中坐位功能异常包括包括坐位能力落后、无法独坐、错误坐姿且不稳、无法持久等。纳入标准:(1) 符合上述诊断及分类标准;(2) 坐位功能异常;(3) 年龄3个月~3岁,符合CP诊断标准,已接受至少4个月以上治疗;(4)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评定为Ⅳ级或Ⅴ级;(5)治疗期间能遵从医嘱,并坚持连续接受相应治疗措施者;(6) 凝血功能正常;(7) 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 有精神疾病史及严重癫痫病史者;(2) 有其他严重的心、肾、肝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者;(3) 能够通过现代医疗手段促使CP患儿功能恢复明显者;(4) 无法配合研究方案完成本研究者;(5)临床资料缺失者;(6) 施针区域有溃烂以及有皮肤病者;(7)其他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导致的坐位功能异常者;(8) 凝血功能异常者。最终纳入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观察组男性36例,女性28例,平均月龄(12.2±1.4)个月;对照组男35例,女29例,平均月龄(13.1±2.2)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运动疗法。观察组:给予电针结合运动疗法。电针治疗主穴取百会、“颖三针”、四神聪、肝俞、大椎、肾俞。采用头针进针。头皮与针体成30°夹角。迅速刺入头皮下。持针与头皮平行。持续推行1.5 cm。若有必要,可捻转进针。体针在不同穴位部位进针。根据个体差异,进针角度及深度各有不同。但是进针速度需迅速。使穴位“得气”。连接电针治疗仪。近端接正极,远端接负极。通电。依照神经走向持续40 min。注意通电强度要能使患儿耐受。每天1次,7 d为1疗程。间隔7 d进入下一疗程。共治疗14个疗程。运动疗法需要配合Bobath疗法进行诱导训练。对于脊柱侧弯患儿,采用上田法。翻身爬俯训练则使用Vojta法。每天1次,7 d计为单个疗程。间隔7 d进入另一疗程。共计治疗14个疗程。
1.3效果评定
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坐位功能区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坐位功能改善情况。包括仰卧位转换坐位3项、左右横坐保持2项、垫子上各种姿势保持11项、落座凳子及保持4项。每项根据患儿表现进行打分。0分:完全丧失运动能力。1分:可以完成小部分(10%)的运动。2分:可以完成大部分的运动(20%~90%)。3分:完全具备运动能力。坐位功能区得分=坐位功能区得分之和/最大评分数×100%。疗效率(%)=(治疗前得分-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显效:疗效率>50%。有效:疗效率20% ~50%。无效:疗效率<20%。总体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临床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CP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为40.63%,对照组显效率为39.0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92.19%,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CP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n(%)]
2.2观察组与对照组CP患儿治疗前后坐位功能得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CP患儿坐位功能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坐位功能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坐位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CP患儿治疗前后坐位功能得分比较( 分,±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CP患儿治疗前后坐位功能得分比较( 分,±s)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与对照组相比,b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15.21±2.26 14.87±3.52 22.07±2.34a29.32±4.21a,b
3 讨论
人的大脑在0~3岁发育最快。尤其是婴儿出生6个月以内大脑的发育速度十分可观。在此期间出现脑损伤属于初期阶段。婴儿运动和异常姿势还没有完全固定[5]。在发育期的脑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也正在进行,这个时间点的两者可塑性好。机体自身代谢能力处于较好水平。若患儿及时接受康复干预,将会得到满意的康复治疗效果[6]。对于痉挛型CP患儿,其坐位功能差,与他们的腰椎不稳定有一定的相关性。脑瘫患儿能够独走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即为18~24个月有坐位功能[7]。无论哪种类型的患儿,坐-走间隔时间越短越好。因此,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需要关注其坐位功能恢复。
基于现代神经生物学理论,脑具有可塑性。电针治疗正是在促进脑的可塑性这个意义上发展起来,它对运动技能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8]。脑瘫患儿的坐位功能与其双上肢的控制力及头部躯干有关[9]。脑瘫患儿的预后,尤其是将来能否获得步行能力。是广大患儿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患儿能够获得生活自理康复目标的基础[10-11]。本研究以3~36个月的CP患儿为研究对象,在祖国传统医学理论的启发下。对电针联合运动疗法对CP患儿坐位功能异常的康复疗效进行探讨。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9%、81.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坐位功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坐位功能得分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坐位功能得分进步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电针结合运动疗法在改善脑瘫患儿坐位功能异常方面的效果好于CP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单纯运动疗法。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单纯运动疗法联合电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的背部拉伸能力得到提升。基于此,CP患儿的坐位功能得到改善。单纯运动疗法联合电针康复治疗效果良好,在实践中容易掌握,操作简便,费用合理。在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方法上是一种新的突破。但是,其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周文萍,余波,陈文华,等.肌内效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0):938-940.
[2]汤加利,史惟,郭金颖,等.学龄期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6):552-556.
[3]张红运,杜菲.针刺结合坐位训练治疗脑瘫患儿坐位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J].针刺研究,2013,38(5):403-406.
[4]曾璐.躯干控制训练对脑瘫患儿综合能力及活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 25(16):100-103.
[5]丁颖,李燕芳,邹雨晨.发展性障碍儿童的脑发育特点及干预[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8):1398-1408.
[6]许平,潘发明.早期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4,35(1):38-41.
[7]余虹,许光旭.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4(4):261-262.
[8]张红运,孙群英,杨昆鹏,等.针刺治疗早期脑瘫儿坐姿异常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2):152-156.
[9]樵成,宋虎杰,闫江涛,等.电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肾两亏型脑瘫双下肢无力43例[J].陕西中医,2015,36(8):1065-1066.
[10]蔡荣兰.点穴结合运动疗法对早期脑瘫患儿神经发育及预后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8):677-679.
[11]冯鹏飞,尚清.手法头皮针结合神经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0):135-136.
The Clinical Research on Electro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xercis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Sitting Function Abnormal
ZHAO Yuxia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xiang45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electro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xercis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sitting function abnormal.Methods 128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64 cases in each group.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simple exercise therapy,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xercise therapy,using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 (GMFM)sitting function area to evaluat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children sitting function and counted he total curative effect.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two groups sitting function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treatment,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bu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Clinical effect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with exercise therapy combined with electro acupunctu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cores of children sitting function.
【Key words】Electro acupuncture,Exercise therapy,Cerebral palsy,Sitting function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04.110
【中图分类号】R7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16)04-01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