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求文意兼得做到稳中求活

2016-05-07鲁家宝

关键词:布局谋篇群文习作

鲁家宝

所谓“文意兼得”,是指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内涵,体会其思想感情,又要引导学生领悟语言表达的特点、作用、效果,并使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让学生能够从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有机统一中,感受到语言的力量、语文的魅力,从而获得恰当运用语言文字,深入表情达意的作文能力。

作为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读写结合中的文意兼得,是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不可或缺的基本策略之一。它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有很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要在把握主旨、感悟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领悟其表达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既要弄明白文本写的是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还要弄明白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既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使他们受到人文熏陶,又要引领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悟自得等方式,领会课文遣词造句(语言)(布局谋篇)(结构)以及表情达意(技巧)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这就是说,着眼本课题研究之下的的群文阅读教学,既要求教师巧妙地帮助学生去“悟”道(人文精神),又要求教师启发、引领学生去了解、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文章来向我们们阐发这个“道”的,文章是如何选材剪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起承转合的,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等。

正是基于上述思考,笔者认为这一策略运用的得当与否,关键在于一个“活”宇。怎样才能做到“活”呢?这就要求教师博采众长,走自己的路。当然,这里所说的“活”,绝不是无限制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走自己的路”的路,也不能无目的、无规律的走,而是要继往开来、依纲据本、循序渐进地开展实验与研究。下面就操作层面的一些具体做法,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抓住基本、稳中求变,突出“活”字

一节课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如何起、承、转、合,是有一定讲究的,决不允许率性而为、随意处置。这里,我们不妨以一篇精读课文为例,先将群文读写结合课堂教学的模式确定为: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理解内容→精读,抠词抠句(语言表达)→实践,语言运用。在这个基本课型中,很明显,前两个环节侧重于引导学生得“意”(文章内容、人文价值),后两个环节则侧重于得“文”(写作特点、运用内化)。只要读写结合的“点”选择得好,使“写”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就能在一节课内紧紧抓住“读”和“写”两条线,从而有效实现“读写结合、文意兼得”目标。

当然,这里确定的只是一个一般的理论模式,我们还要在实验研究中,不断地提炼出适合于不同阅读课型、不同类型课文、不同学段的个性化读写结合课堂教学的模式变式(如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群文,像简单的说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具有实效性、多样化的模式群。

二、未雨绸缪、精心设计,体现一个“活”字

1.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群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中遣词造句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也就是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效果。一般来讲,领悟语言在特定语境中是怎样被具体运用,品味领悟语言运用的精妙所在,同时也有助于深化理解文本的内容、思想和情感。所以品味语言能将理解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融为一体,一箭双雕,实质是“工具”与“人文”共舞,“语文形式”与“语文内容”兼得(语文形式两个层面:一是语言学层面,包括词汇、句式、修辞等,因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而居于既是基础又是核心的地位;二是文章学层面,包括表达方式、表面手法、篇章结构等)。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语文教学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尾,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他还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2.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也就是要结合典型课文的阅读教学,有目的地引领学生感知、揣摩文章在篇章结构、布局谋篇、表达顺序等方面的特点和作用,并在平常的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作为群文阅读的每一篇课文,应该说在布局谋篇、表达顺序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特点,且大都具有示范性,阅读教学中理应引领学生感知、揣摩并在习作实践中应用。布局谋篇(构段)方式大致有以下四种:①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总分式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布局谋篇方式;②承接式(连接式):写出连续动作或连续的事件发展的经过;③因果式:有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④并列式:同时写出事物不同的方面。

3.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如何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在表达方法(技巧)方面的特点、作用和效果,既有利于让学生逐步积累一些表达方面的知识,又能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虽然主要靠增加读写实践,但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在阅读课和习作讲评课中,适时巧妙地渗透作文常识教学,能够使学生的习作少走弯路。根据新课标精神和新教材特征,应该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逐步领悟掌握的作文常识有:先总写后分写、先概括后具体、先具体后归纳等常见的构段方式;按时间顺序写、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按观察顺序写等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顺叙、倒叙、插斜等常用的叙事顺序;记事要从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等方面交待清楚;表现人物品质要通过行动、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的描写;写景、状物应该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进行静态、动态描写;文章常见的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等。同时还应结合阅读和习作实践,使学生感悟、掌握作文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如习作前如何搜集、整理材料;如何确定要表达的意思;如何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和拟定习作提纲;如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等,这些都应该根据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灵活的设计。

三、因材施教、相机诱导,落实一个“活”字

1.在阅读教学中启发指导学生向课文借“生花妙笔”。一是启发学生向课文借“题目”,教会他们自主命题。新的作文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命题、自由表达,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给自己的习作命题。怎么办?最捷径、最有效的策略是指导学生向教材借题目(学会给自己的习作取名字),因为群文阅读中很多课文的题目很典型,可归类指导。如:有以中心思想为题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有以写作对象为题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家的男子汉》;有以主要内容为题的《孔明智退司马懿》《草船借箭》等。无论哪种题目,都有独特之处,都可以揭示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引导学生在借鉴中学会命题,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责。二是启发学生向课文借“选材”,擦亮学生发现素材的眼睛。学生的生活五彩缤纷,平时也有不少的积累,可一到习作时就感到“无米下锅”,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还缺乏发现素材的眼睛。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选材很有特点,引导得法对学生有启发作用。如《落花生》表明,生活中也有大道理,小事不可小视。三是启发学生向课文借“语言”,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由语言的“输入”(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输出”(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如:写春风时可引导学生运用“吹面不寒杨柳风”,写春雨时可引导学生运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学完《少年闰土》等课文后,及时引导学生运用场景变化、对比描写和细节描写叙事写人,对“当……只知道……不知道……等一些精彩、优美的语言,都可指导学生直接地、尽情地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2.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启发指导学生通过模仿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仿写”是指导学生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作文的目的,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仿写的范例就是写作规律和模式的具体化,是“形象化的写作理论”,是学生认识写作规律的感性材料。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从事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增强写作能力。指导学生仿写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一是通过仿写范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在每课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精美句子、重点句子反复诵读甚至会背,并结合学生习作中易错的句子类型多加指导,尤其要对常见的连接句、简单的并列句,可先让学生复述其妙处,再进行仿写。这样,既积累了知识,也让学生知道选词用语须合乎语言规范,应准确使用词语,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通顺。二是通过仿写范段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学生开始习作,对一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很难把握。因此,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范段的仿写,来帮助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提高构段能力。三是通过仿写篇章增强学生布局谋篇能力。篇章仿写犹如书法临摹,是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篇章仿写包括写作顺序的仿写和布局谋篇的仿写。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仿写,都要注重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表达真情实感。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促进学生逐步向自主独立习作过渡。

3.在阅读教学中启发指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以致用的迁移实践活动。群文阅读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从内容看,写人;记事、绘景、状物、描写活动等不同类别的资源(素材)都有反映;从形式看,有文字素材(分词语、句子、段落和全文素材)、音像素材和实体素材。因此,“读写沟通、从读学写”的方式,除前面假设的向课文借“生花妙笔”,通过模仿由读到写迁移外,还有很多的途径和方式值得研究。一是变换文体练习写。如:将《独坐敬亭山》《游山西村》等古诗改写成短小精悍的现代故事;为《颐和园》写一段导游词等。这种练笔方式由于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会感到既有写的(有素材)又能写(有方法)。变换文体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具有童趣的情景诗(如《浣溪沙》《如梦令》等),以及现代诗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的互换。二是发挥想象补充写。有些课文的内容或比较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余地,这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是最好的读写训练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教材中的内容,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在这些“空白”处加以补充。

猜你喜欢

布局谋篇群文习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让作文因阅读教学而精彩
向教材文本追索写作价值点的策略浅谈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三法”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