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之浅见
2016-05-07乔娜
乔娜
在新的形势下,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研究,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要读中进行情感的熏陶,在朗读品析中感悟课文的主题思想。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优化朗读教学,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以读为主,以讲助读
从现实来看,很多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了朗读活动,却不知学生读得勉强,读得肤浅,读得枯燥。这是因为在阅读中缺乏情感的渲染。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即“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与此同时,要美读得其法,不仅要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还要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探析文本的精神实质,做到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但值得注意的是“繁琐分析”与有效地讲解是完全不同的,这里的“讲”是引导点拨的意思。例如,这样一段课堂实录《望月》:
师:小外甥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同学们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从小外甥背诗可以看出。
师:(指名让一学生读有关句子)大家认为他读得怎样?
生:不怎么样。
师:同桌的两个同学练一练,一个当舅舅,一个当外甥再读。(后又找学生读仍不理想。)
师:再找两个同学到前面加上动作读。
由上述案例可知,在指导中教师不可能十几句古诗句句讲解指导,要适时地把古诗(可以选择其中两句)描写的情境用语言渲染一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学生读起来就能把握作者的精神实质,避免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精选朗读训练点,锤锤有声,要做到“精讲多练”,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要讲在其时,讲在其处。学生只要掌握技巧方法,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的教学质量。
二、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言:“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在初读中,教师组织学生通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做到正确朗读,不丢字不多字,不破句,理清课文脉络,把课文读薄,使学生能够用几句话就可以概括整篇课文内容;在细读中,要抓住重点句段,分析品读,指导朗读,更好的为突破课文的重难点服务;同时,要精读语段,抓住课文精华,把握精神实质。例如,对于小学四年级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中“必须用事实向他们证明真正的中国人。”的语段,教师要抛出“真正的中国人应该是什么样的”设问,随后组织学生各抒己见,然后从4到六节中找找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抓住重点句子,品析他奋发向上,刻苦勤奋的精神。在此过程中,朗读的感情在层层递进,步步升华,学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朗读不再仅仅停留于表面,而是情感的升华。
三、全员参与,共同提升
教师在组织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必须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意识,使其全神贯注的融入到文本中,把握作者的精神实质。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注意力的持续时间短,大多尚处于形象认知阶段,对于一般文字理解能力较弱。若是一味的单调的组织阅读,势必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枯燥乏味。从现实来看,教师应从小学生这一学习实际出发,依托图片、影像等形象化的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对此,我们应在保证完成规定教学内容的条件下,借助外部教学工具,尽可能的创设良好的气氛,使全体学生愿读、乐读、争读。
例如,组织阅读三年级课文《西湖》时,教师首先应当组织学生初读感受西湖美的句子,再推敲出美的具体点,并在此过程中找出关键词细品。同时,要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欣赏西湖的图片,感受美的意境,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真切的把文字转换为具体的形象。一般而言,教师此刻就无需任何语言的引导分析,只要组织学生用心感受这份美,让学生身临文本其境。再如,在教学四年级课文《虎门硝烟》时。通过PPT展示虎门硝烟的历史画卷,学生感受到了硝烟场面的壮观,感受到了的硝烟的爱国主义精神,再齐读最后一节“虎门硝烟这一壮举,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也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时学生神情投入,将那一刻齐读的气势发挥到了极致。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于此项教学策略的运用要避免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图片上,而忽视了文本的实际内容。
四、个性评价,增强自信
从现实来看,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但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语一般很泛泛,例如,“读得很好!”“感情饱满!”“谁还能比他读得更好?”等等,这样的评语不仅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同时长此以往会打消学生对朗读的积极性。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时,引导学生朗读出徐悲鸿励志的决心时,我这样评价:“你让我看到了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你的这一句读得有点慢,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奋发努力的徐悲鸿! 再如,“你强调了一间小阁楼,是想突出徐悲鸿的节俭作风吗?”如此评价,对学生概括徐悲鸿的励志学画形象有所帮助,也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更对其他学生也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总之,指导学生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容忽略的教学内容之一。如果课堂的朗读活动停留在表层,甚至是形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只要提升对朗读的教学重视程度,冲破表层的热闹喧嚣,真正读出文本的内核,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从现实来看,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朗读教学的指导,让课堂充满读书声。更值得注意的是,重视朗读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