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2016-05-07赵枫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语文课堂学生

赵枫

摘 要:当前语文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但语文无效教学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典型表现为:教学目标随意模糊;课堂提问缺乏设计;教学活动流于形式。走出语文无效教学的现实困境,应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明确教学行为指向;研究学生学习行为。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8-01

普通高中教育鲜明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定位,要求高中教育必须超越传统的工具化倾向,对当前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变革。在此情况下,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将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

一、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何谓有效教学?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也很难找到一种最佳的界定角度或框架。综合各家观点,笔者赞同宋秋前教授的观点,即: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和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这一概念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有效教学着眼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与遵循教学规律是一致的;有效教学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与协调。

二、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无效教学的表现

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无效教学表现在诸多方面,典型表现为:

1、教学目标随意模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课程目标,囊括了高中三年语文学科对学生的全部的培养目标。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要求。但是在具体课堂实践中,教学目标随意模糊的状况并不少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目标型。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课堂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就完企放权于学生,让学生自己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处在旁观者的位置,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教学目标不加把关,不置可否。课堂呈现出无序局面。表面上看教师是在践行新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实则没有尽到教师应尽的责任。长此以往,学生的概念会越来越模糊,思维会越来越迟钝,知识的积累都成问题,何谈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素养的发展?

(2)目标随意型。教学目标确立的得当与否,决定一堂课的成败。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教学目标确立。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忽略了对这一环节的重视,伸手一摸脑袋,或是到教学参考书上随意抄个一两条写在教案上当摆设,缺乏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一到课堂上,教师明显感受到什么好像都要讲,但什么都讲不透,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3)目标罗列型。我们常看到,有些课教学目标罗列一大堆,教学者唯恐挂一漏万,总是面面俱到,空洞而庞杂。面面俱到势必会造成面面不到的局面,与其这样,不如一节课寻找一两个重点突破。但求一课一得,得得相联,既落实了知识与能力的积累与训练,又形成了知识系统,保证了语文素养的全面养成。

2、课堂提问缺乏设计

表现为缺乏问题设计的意识,提问零乱无序,随意性强,不经思考脱口而出,信口设问,缺乏设计。根据什么需要设置问题?一些老师并不清楚。提出的问题思维容量小,缺少思考价值,不能促使学生思维的碰撞。新课标实施之后,有的老师以为提问越多越能体现新课改精神,于是变“满堂灌”为“满堂问”。这样的提问到启而不发,学生只答不思,只听不悟,难以发展、激活思维,相反却窒息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这样表面上看很热闹的课堂,实质上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被真正激活。某教师教学《失街亭》一课,为了显示自己接受了新课程理念,在一节课中用超过30分钟的时间分组讨论“街亭之失究竟是谁之过”,学生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教师也不时地加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表面上看很成功,实际上学生却没有深入到文本里,严重偏离了语文教学的实质,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无效。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实践

1、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教学的成功与否。组织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离不开教师娴熟的教学技巧。善于组织教学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特征,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做出合理安排。因此语文教学的有效组织,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科学组织,而且包括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

2、明确教学行为指向

教学是由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因此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分析,直接从他们各自相对应的行为角色入手,研究教师和学生在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时,在遵循多种角色功能行为规范基础上而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从而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相应的教与学的参与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开展切实的有效教学。

3、研究学生学习行为

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教学最终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体现出来,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只有被学生感知、接受、配合、反应,并通过学生表现出有效的学习行为时,其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换言之,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别是学习时的认知活动最终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因此,仅仅研究教师教学行为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高中语文课堂确实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篇大文章。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语文课堂学生
学生写话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