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期言论

2016-05-07

关键词:仙湖报告文学科普

诠释学:语文学科的哲学

诠释的“理解程序”在语文教育中依次构成了释义的三个阶段。以声释义,对应婴、幼儿学前阶段的语文(母语)教育;声读释义对应小学、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拓展、引申释义对应高中、大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学对话到师生的日常行为,无处不需要诠释,所以诠释学之成为语文学科的哲学,既来自教学实践,也是语文的人文学科属性所决定的。

(蒋成瑀《诠释学:语文学科的哲学》,第4~8页)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不是一般的科普类文章

许多语文教师在把握报告文学这一文体时显得底气不足,甚至不能梳理清楚报告文学与科普文章的区别,竟然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归入科普类文章这个“大筐”,只是意识到不能把报告文学等同于一般科普文章(说明文)的教学,还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其“文学性”而已。究其原因,源头在于我们的语文教材竟然也是莫名其妙地认为这么一篇文体特征明显的报告文学是“科学文艺作品”这个庞大家庭中的一员。

(秦海霞《〈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科普类文章吗》,第9~12页)

用语文知识去教学课文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多方面的,如领会作品内容(包括主旨、思想、人物、情感等)、感受语言特色、欣赏表现方法、分析结构形式等等。但九九归一,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是语文学科的教学。既然是学科教学,其核心的内容应该是构成这门学科的独特的知识内容。……语文教学就应该运用语文知识去教学课文,让学生用课文来学语文,否则,缺乏语文知识的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源,就不可能达到应有的语文教学或学习效果。

(郭吉成《构建一个合理的语文知识教学序》,第37~41页)

古诗词教学须夯实文字、文学、文化知识

知识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更不应忽视知识教学。因为古诗词如一座桥,连接了古与今,打通了想象与现实。古诗词课堂中的语文味是由文字、文学、文化三维合力来营造的。语文教师须以语文底蕴为支撑,用教学匠心带领学生在诵读中夯实文字知识,在欣赏中渗透文学知识,在鉴赏中了解文化知识。但是,关于古诗词知识的教学,在官方的文件精神、课程专家的观点和一线教师的意见之间,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陈智峰《古诗词知识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学策略的选择》,第44~47页)

猜你喜欢

仙湖报告文学科普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巧妙提问 建构活力语文课堂——《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课例评析
仙湖湿地
科普达人养成记
行仙湖路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彩云之南玉溪美
阵痛与激情:1979—1989年的灾难报告文学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