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6-05-06谭庆芬
谭庆芬
【摘 要】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在数学教学中。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角度看,首先要唤起学生对问题的教学兴趣,鼓励学生会提出疑问,教会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对结果的检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 键 词】 解决问题;提高;方法;引导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们谈到此话题,很多都认为伤透脑筋,到底是学生问题,还是教师问题?我个人认为,归根结底还是要求广大教师们花心思,努力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创设好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么教者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等教学手段,从生活实际中引入一些实物、场景,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依托这些情境进行分析比较;使抽象的数学问题能具体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初步数学地思考周边事物,到自主构建“生活——数学——生活”的学习体系,进而形成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例1:小红昨天看了66页书,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教者通过简短的引入语言,出示小红看书的情境图,学生很快就会被这生活场景所吸引,头脑中马上闪现出看书的过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接触过哪些有关类似的案例。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它是如此亲近,只要用心就会发现数学问题,从而体会到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
二、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直接体现他们对生活中数学的思考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课堂表现为“怕提问”。要学生提问,就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和胆量。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行、态度,给学生一个个安全、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自主提出问题的学习行为。我曾有这样一个课例: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例4:上午冰雕会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9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在教学中,有位学生对什么是“保洁员”提出了疑问,许多学生发出哄笑。这位教师不但没有责怪这位学生愚昧无知,反而鼓励了他,同时在解决“保洁员”就是“环境保护清洁员,并要负责游人全天的卫生”的概念基础上,进行分清条件中的游人与保洁员的区别,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提问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培养了学生敢于提问的决心。可见,只有当学生能积极思考,大胆表述时,教师才知道学生“疑”在哪里,“惑”于何处。才能对所教知识进行有效的指导、点拨和调整。反之,如果教师把学生的一些发自内心却又异想天开的问题,看作是旁门左道,是“有意捣乱”采取压制的方法,那么,久而久之,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会大大降低。所以,培养学生敢于提问,是开启思维之门的钥匙。
三、教会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式
简单问题都有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决不能因为问题简单而忽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分析清楚题里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明显的,学生容易弄清的。如“树上原有6只麻雀,又飞来2只燕子,现在一共有几只鸟?”学生很容易弄清,把原有的6只和飞来的2只合并起来,就可以知道现在一共有几只鸟了。但是有些简单应用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就困难一些。如“树上原有6只麻雀,此时又有燕子飞来,麻雀比燕子少2只,飞来燕子有多少只?”有些学生往往不清楚题里的数量关系,简单地看到“少2只”就判断用减法,结果与遇到麻雀比燕子少发生混淆。因此,教学时最好通过操作、直观地使学生弄清题里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根据题里的条件分析出:麻雀的只数少,即是燕子多,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燕子和麻雀同样多的6只,另一部分是燕子比麻雀多的2只,要求燕子的只数就要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从而要用加法计算。由于通过操作和直观,在学生的头脑中对所学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形成了表象,经过多次练习,就能初步形成概括性的规律性的认识。这样教学,学生对每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有一定的分析思路,就不容易发生混淆,也就不需要再教什么计算公式。
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最终就是教会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凡是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都要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用结合。如在学了“圆的面积”后,我安排学生回家后测量自己家里的相关圆的实物数据,并调查造一张普通家庭圆桌一般大约用多少平方米木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家都知道,解简单应用题是解复合应用题的基础,无论整数应用题或分数应用题都是一样,它们有共同的教学规律。打好整数、分数简单应用题的基础就为解复合应用题做好了准备。
【参考文献】
[1] 陆昌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大全[M]. 宁波:宁波出版社,2008.
[2] 许存盼. 分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 文理导航,2016(3).
[3] 陈泗钰.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分析[J]. 文理导航,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