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诚获“金亮”

2016-05-06郑强斌裴义红

铁军 2016年5期
关键词:江宁区江宁挖掘机

郑强斌+裴义红

望子成龙,可怜天下父母心。

南京恒利建设董事长石金亮的父母也是这样。上世纪60年代长子出生后,父亲希望他的未来能像金子一样发光闪亮,故取名“金亮”。

石金亮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当年背着蛇皮袋行囊从沂蒙山区走来的小伙子,如今成了江苏山东商会的常务副会长;当年替人开挖掘机的操作工,如今成了拥有上亿资产的恒利建设董事长。石金亮名副其实,真的“金亮”了。

有人问其成功的秘笈,他憨厚地一笑:“我哪有什么秘笈,不过做人做事要实诚罢了!”“老石可实诚呢!”很多与石金亮打过交道的人,也都这样评价他。

退还9.5元钱的启示

石金亮永远忘不了10岁那年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春节前的一天,父亲带着他到集镇上置办年货。

那时全国人民都姓“穷”,处在沂蒙大山深处的石家更是一贫如洗。但再穷也得过年啊,杨白劳还买二斤白面呢!父亲东求西借,好不容易筹了10元钱,带着小金亮赶集去了。

石金亮开心极了,一路蹦蹦跳跳地跟着父亲来到集上。在一处卖年画的地摊上,父亲停住了脚步,买张年画贴贴,添个新鲜,图个喜气。

问价,5角钱一张。石金亮从父亲手中接过10元钱,递给摊主。摊主找回9.5元,都是一些小票,一把塞到他的手中。

来到另一处摊点买东西,当父亲从金亮手中接过钱的时候,发现多出了10元。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卖年画的摊主粗心,找钱时连同买画的10元钱也给了金亮,变成了19.5元。小金亮接过钱也没数数就离开了。

那时的钱值钱,19.5元能买不少东西,可以过个肥年了!就在这时候父亲发话了:“这多出的钱咱不能要,年画摊主要卖多少货才能赚到10块钱啊,现在又不知会急成啥样!孩子,要记住,不是自己的东西莫伸手,做人做事一定要老老实实,咱老石家的人更要诚实!”

当懊恼不已、焦急万分的摊主收到石金亮退来的10元钱时,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口中不住地念佛:“娃啊,你真是个好孩子,将来出息大着呢!”

这件事让石金亮一直难以忘怀,父亲的话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做人,一定要做个诚实的人。

诚实伴着石金亮成长。17岁那年,石金亮辍学在家,跟着父母种责任田。头脑活络的他,在村里开了首个小卖部,经营百货及农药化肥。他诚实买卖,童叟无欺,小卖部开得红红火火。上世纪90年代初,有了点积蓄的他,为方便运送货物,花6000多元买了台带拖斗的农用拖拉机。

一天,石金亮开着拖拉机到镇上进货,同村的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见了,也想搭车上镇,见拖拉机开得较慢,便猴儿似的纵身一跃,上了后面的拖斗,正全神贯注驾驶的石金亮全然不晓。谁知途中小男孩不慎从拖斗上摔了下来,摔成重伤。此时,石金亮仍不知晓,直到路人齐呼:“摔伤人了!”方才停下来。他见状来不及多想,迅即将小男孩送县医院抢救。

事故处理时,石金亮完全可以以不知情为由进行辩解,少担责任。但为人实诚的他,想到小男孩家经济困难,拿不出多少钱来疗伤,便主动揽责,表示所有医疗费用都由他来承担。

其实,石金亮的家并不富有,父亲患病常年卧床,弟妹年幼,自己的两个孩子尚小,经济负担之重可想而知。但他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卖了拖拉机,转让小卖部,见钱不够,又卖了正在圈里养着的肥猪和家中的粮食,才凑齐了1万多元,为小男孩交付了医疗费,结清了赔偿款。

石金亮家又一贫如洗了,怎么办?生活总得继续。当时轰轰烈烈的打工潮正在全国掀起,在天津打工致富的姨哥来电话,说在南京市江宁区新开了一家工程公司,让他到公司学习开挖掘机,搞土建挖土方。这可是打着灯笼也没处找的好机会啊!

开发区22年的信赖

1993年春节刚过,石金亮就要起程赴宁打工。出发那天,母亲说:“金亮,你父亲身体不好,媳妇要照顾小孩,我送你!”她从箱底取出家中仅有的100元钱,将昨晚亲手做的面饼,煮的鸡蛋揣进蛇皮袋,娘俩一起上路了。

集镇上才有公交车可乘,而从家到集镇要走十多里山路。山风轻轻地吹着,和熙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娘俩边走边谈。母亲叮嘱:“金亮啊,咱老石家的人就两个字,‘老实,你一人在外,要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嗯!嗯!”石金亮不住地点头答应。

到了集镇,上了汽车,石金亮心中暗暗发誓:“娘啊,你放心,我一定要传承好石家的好家风,不闯出个人样来,不回来见您!”

开挖掘机首先得当学徒,工程队学习最刻苦的数他,脏活累活抢着干的是他,半年拿不到工资没有半句怨言的还是他。实诚,赢得了工程队上上下下的认可。

“认可”在升级,升到了江宁开发区相关领导的层面。

那是在打工数年后,恰逢江宁开发区实施百家湖改造,石金亮有幸参与了这一工程。百家湖虽名为湖却没有湖,有的是多个鱼塘,改造就是开挖众多鱼塘变成一个湖。刚开始是把塘水抽干,靠人工清淤挖土,工程进度慢不说,且费用也高。石金亮觉得要改改,他向开发区工程部的杨主任建议,靠人工开挖不如用挖掘机。他还算了一笔账:人工开挖,挖一方土得二三十元,一人一天能挖一方土就很不错了。若用机器开挖,一方土只需6元,且效率更高。杨主任见这个年轻人不仅敦厚还挺机灵,说:“你的建议很好,以前我也曾想过,但有人畏难不愿干,你愿意干吗?”“愿意!”石金亮没有多想,爽快地答应下来。

开弓没有回头箭。石金亮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劲头来攻坚克难,招人、租借挖掘机和运土方的汽车,将在老家务农的妻子叫来给工人们洗衣做饭……难题一道道迎刃而解,困难一个个踩在脚下,他承包的施工地段,干得热火朝天,进度既快又好,杨主任十分满意。

像这类实诚的事,对石金亮来说,还多着哩!2011年10月,江宁区龙眠大道长约3.5公里的南延工程,石金亮的公司中标。该工程的项目经理是刚从外地招聘过来的,为了赶进度,他擅自减少工序。按规定路基每垫土20厘米就要用压路机压实,他却减了这道工序,在垫土50厘米的时候才开始压平压实,这样势必影响道路质量。石金亮在现场检查时发现这个问题,当即要求整改。谁知此人却不以为然,还说:“我做项目经理多年,哪有做工程不偷工减料的!你们这不是犯傻吗?”石金亮耐心地解释:“这不是犯傻,而是讲诚信。人无信不立,工程不守信做不好,我石某人揽业务、做工程历来讲信用、守信誉,靠诚信安身立命!”经过一番耐心的说服教育,项目经理终于转了思想弯子,重新返工,并严格按照标准施工。结果,石金亮公司的施工段被评为优质工程。由于信誉度高,开发区又赋予公司新的道路工程。

时间过得真快,石金亮来江宁开发区转眼已有22年。这22年,他始终不忘诚信,努力实践诚信,他靠诚信赢得信赖,靠诚信立足当地。江宁区有他做不完的工程,区交通局等单位还与他签订了长期合作的合同。他的事业也在诚信中发展壮大,当年的挖掘机手,如今成了享誉江宁甚至南京的恒利建设董事长,公司业务涵盖了城市道路、给排水管道、污水处理、公共广场、公路、桥梁、水利、园林绿化、土石方等市政工程以及建筑、装饰装修等等。公司以江宁为依托,面向全国市场,承建了各类市政工程,以优质的施工质量赢得了建设单位、监理和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恒利建设被评为“江苏省质量安全信誉AAA优秀施工企业”,被江宁区政府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企业发展了,石金亮并没有陶醉,而是求创新发展,在干好老本行的同时,又审时度势,把目光瞄向了新能源产业——光伏太阳能发电,他要靠诚信在新领域开创新局面。

永不忘却的一个承诺

石金亮忘不了打工离家前一天的那个晚上。

听说金亮要出远门打工,那天晚上,不少乡亲都赶来送行,有大爷大妈,有儿时玩伴和生意上的伙伴,小屋子里坐满了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话。瞧着这一屋子的乡亲,石金亮多少往事涌上心头。母亲告诉他,出生不久时,因娘奶水不足,他常常饿得哇哇直哭,村里一些尚在哺乳的年轻媳妇,见状抱过来就解怀喂奶;他忘不了,有时他饥肠辘辘地从田间劳作归来,一时找不到吃的,是邻居大妈及时送来馒头或饼子让他充饥。多好的乡亲们啊,他动情地说:“我石金亮只要有出头之日,一定不会忘记父老乡亲,不忘回报社会!”

20多年的打拼,石金亮真的出息了。家乡安丘县电视台记者专程来南京采访,拍了《江宁有个安丘人》的电视片,详细介绍石金亮事业有成的情况,向全县播放。看过电视的乡亲们,谁也没有向他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

乡亲们不提要求,石金亮却心中有数。他没有忘记父老乡亲,没有忘记当初自己许下的诺言,总想寻机兑现。

有一年春节石金亮回家探亲,发现村里的道路不好走。尽管当时他的事业刚刚起步,需要花钱的地方较多,但他还是挤出了5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一条水泥路。

村里有个年轻人叫郑亮,父母常年生病,两个弟弟年幼,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一家5口人只住60多平方米的房子,由于穷,已是大龄青年了,还未找到对象。1998年石金亮探亲回村,得知这一情况,对郑亮说:“跟我到南京打工吧,开挖掘机怎么样?”听说打工还能学技术,郑亮当然开心了,连说:“好好好!”他聪明又肯学,没几年便成了出色的挖掘机手。后来他想买台挖掘机独立创业,得到了石金亮的全力支持,钱不够,石金亮帮其贷了60万元。经过几年的打拼,如今郑亮创业有成,收入可观,在江宁区买了房子、车子,娶了妻子,生了儿子,让村里人羡慕不已。

其实,家乡人得到石金亮全力资助的,又岂止是郑亮!这些年来,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村里先后有110多人被石金亮带到公司打工。这些人经过城市洗礼,生活磨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脱颖而出的也不在少数。有一人回村担任了支书,有十多人自主创业成了老板,还有的赚了钱回村创业,带动大伙致富。乡亲们齐夸石金亮:“一花引来百花开。”石金亮不仅造福乡里,仅在江宁区,就有他许多慷慨解囊、助困解难的记录。有一年,江宁经济开发区殷巷社区一对夫妻车祸双亡,留下正在上学的两个孩子,石金亮获知后立即伸出援助之手,承担起两人的上学费用,直至学校毕业参加工作。2015年8月,江宁连日暴雨,牛首河决堤。危急时刻,石金亮带领公司30多名员工和多台机械,迅速奔赴抗洪一线,投入抢险战斗,得到了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事业和为人都“金亮”的石金亮,就像一棵小梨树,到了时节就绽放满树梨花,把美丽留在人间。

(责任编辑 李赞庭)

猜你喜欢

江宁区江宁挖掘机
刘江宁作品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融入职业知识的实践探索
我的儿子,他想叫挖掘机
刘江宁作品
英工人因工资纠纷将挖掘机开进酒店大肆破坏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宁分院 王光勇
南京市江宁区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南京市江宁区不同稻作方式调查与分析
直升机、挖掘机轮番上阵,救出被困野象
挖掘机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