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的经验及启示

2016-05-06苗长青郝英男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日本政府产业结构升级

苗长青,郝英男

(渤海大学经法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日本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的经验及启示

苗长青,郝英男

(渤海大学经法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20世纪50~70年代,日本国内经济百废待兴,重化学、钢铁等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渐取代了农业成为主导产业,日本经济也得以高速发展,由此拉开了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序幕。与此同时日本在近半个世纪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也暴露了政府过度干预、缺乏自主创新动力、过度依赖进口石油资源等一些问题,再加之石油危机和日元升值致使日本经济一度陷入停滞。日本政府在90年代以后确立以高新技术密集和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加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力度,最终促成了日本产业结构升级。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正处于关键时期,如何借鉴日本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日本;产业结构升级;创新驱动

引言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书》中,李克强总理指出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实现2025年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但在欧元区经济低迷和国际市场环境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一方面需要扩大内需,促进国内消费。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技术升级提高产业质量,增加出口产业国际市场生产力。显然,这两方面都离不开产业结构升级。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能否顺利实现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会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一、20世纪50-70年代日本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经验和成效

(一)日本在二战后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1945-1955年恢复时期,在此时期,日本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1956-1970年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此时期日本产业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其中主要是重化学工业。也就是说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日本以产业转型实现实质性转变。

图1 日本50-60年代行业产值结构(%)

图2 1955-1970年日本三大产业结构占GDP比重变化

在经历了二战的创伤后,日本政府为了恢复经济决定仍以农业为中心,重建产业结构。采取了以轻工业、农业二者并重的轻型经济结构。随着经济逐渐恢复,日本政府推行产业结构合理化举措。决定以重化工业主导产业取代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政府采取一系列举措,顺利实现此阶段的转型升级。(1)在对外贸易方面,日本提出“贸易立国”战略,使得经济封闭保守转为对外开放,逐渐进入国际市场。(2)在重点发展产业方面,日本政府推出了“倾斜化生产方式”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措施。建立了以钢铁、电力、煤炭、造船四大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技术和设备现代化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至1955年,日本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9∶34∶47。可见,日本的产业结构逐渐摆脱了以第一产业为主的格局,逐渐向第二、三产业方向迈进。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6-1973),在这一时期伴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日本迎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由于日本对外贸易战略的正确实施,日本对外贸易进入了以出口导向型的外贸增长阶段。日本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优化了日本国内部的产业化结构。逐渐由1955年之前的以农业、轻工业为主转为以重化学工业为主。

在此阶段日本政府为发展重化学工业和对外贸易积极地开展两方面工程。一方面,日本为加入IMF、WB和GATT积极申请并且成功加入。从外部环境上看,这一举措可以帮助其减少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从而获得IMF、WB的长期贷款,以此来提高日元的国际化水平。也增强了企业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在1956年发表《经济白皮书》中指出,针对不同产业需提出不同的产业政策。各司其职,明确各个产业的发展方向确保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从而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不同:(1)推行产业组织合理化政策。这一政策的核心是促使日本国内同类企业合并。比如石化、钢铁、造船、电子、汽车、机械等国内同类产业合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与经营,获取规模效益,提供对外整体竞争力。通过这一政策的实施,1965至1973年间,日本国内同类企业的兼并浪潮涌起。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获取了规模经济效益,改变了原有的经营模式。另一方面,提高了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同时与提升了日本企业在海外的声誉。(2)实施支柱产业优化政策,财政补贴、贷款支持政策。例如:在1956年,日本当局推出《振兴机械工业临时措施法》。该法明确规定振兴机械工业必修围绕生产专业化和技术专业化来开展,目的是为了实现机械工业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同时也能够增强出口企业和企业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最终促进日本经济,积极、持续、健康发展。日本政府一方面采取政府直接干预行为方式加速企业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加强扶持机械工业部门建设,从而快速实现企业产品现代化、标准化和专业化。(3)加快扶持新兴产业的力度,扩大新兴产业扶持范围。日本政府通过增加资金投入,提供无息贷款,减免机关税收等措施对电子、石油化工、飞机造船制造等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工业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一举措效果明显,直接促使了日本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形成,并成为该时期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4)扩大民营资本的行业准入范围,为了加快石油、钢铁、电力、交通运输等基础性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打破传统资本的垄断地位,允许民营资本参与港口、电力等基础建设中来。一时间一切关于基础部门的投资浪潮随之高涨,极大地解决了制约日本经济快速增长的瓶颈产业的资金需求的问题。在这一时期,日本国内对基础设备和产业的投资额屡创历史新高,日本基础经济增长神速。基础部门建设的成功为其他产业的兴起提供了前提条件,也为后来的石油化工、飞机制造等资本密集型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实行向技术集约化推行的产业政策,日本政府通过制定优惠的产业政策扶植政策,对机械、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研发、实验经费及贷款、征税方面等给予支持。目的是为了扶持机械、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该政策的实施,日本的电子计算机设备、冶金设备、电力设备、高精度仪器设备、大型石化装备等高技术产业的生产技术获得了极大地提升,源源不断地迈出日本国门,占领国际市场。

二、20世纪70-90年代日本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经验和成效

(一)20世纪70年到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期。日本产业以技术密集型为主,主要是加配装置产业。

图3 1970-1990年日本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变化

图4 1985年日本主要产业结构比重情况

由于日本岛国的地理位置局限,日本国内资源匮乏,因此日本非常依赖石油进口。而1973年10月的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国际石油价格飞涨,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制造业、重化工业受创。为了摆脱这种局面,日本通产省分别用1973年、1975年和1980年召开产业结构议会,提出了产业结构升级的长期设想。一是鄙弃过去重视的“数量”改为重视“质量”;二是将石化、钢铁等产业逐渐转变为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大力支持新兴高端产业发展;三是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日本政府在该阶段首先实行节约能源的产业政策,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80年代的重点扶持发展产业之一。同时,日本政府加大海外投资并且推行科技立国政策,出台《特定机械信息产业振兴临时措施发》推动自主产品、技术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积极扶持以IC、IT及飞机制造业等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蓬勃发展。

(二)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进入低谷,陷入萧条期。

90年代日本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区域劣势,失去了具有发展潜力的几大核心行业的主导权。日本产业升级的脚步因此受阻,而传统产业又受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东南亚国家冲击,再加上1985年9月25日签署的“广场协议”,美元汇率持续走低,导致日元汇率大幅度上扬。“广场协议”签定后的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日元兑美元的汇率由1美元=240日元升到1美元=120日元,升幅达100%。日元的升值给日本的出口产业造成极大打击,竟导致日本经济出现了“日元升值萧条”。

为了减少日元升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日本当局采用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日本中央银行连续调低官方利率,刺激国内需求,政府的金融缓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另外,由于通过发行新股等手段,在证券市场中也能筹到大量低成本资金。日本政府取了一系列扩张性货币和财政政策,但经济始终复苏乏力,整个90年代一直维持低迷的经济状态,迎来了日本经济发展史上被称为“失去的l0年”的超低增长时期。在衰退持续的过程中,又出现了通货紧缩的局面,表明了此次经济萧条的严重性。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经验及成效

图5 1990-1999年日本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变化

图6 1990-1998年日本主要产业结构比重情况

日本经济自上个世纪90年代逐步发展成为以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型产业为主导产业。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受泡沫危机的桎梏陷入泥淖不能自拔,这依旧影响着日本的产业结构升级,问题所在即是产业结构不能顺应国际市场的快速变化,难以招架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为此,日本政府不仅开始调整基础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环境保护、航天科技等新兴产业,而且还实行了紧缩的财政政策,严格的控制支出的预算规模,减少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地方转移支付、国库补助等项目的数量。通过日本政府的不断改革,日本90年代后期的产业政策开始发生转变:将“创新”做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将“日本制造”转变为“日本创造”。在199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实现产业结构的变革与创造纲要》,并于1998年3月由日本通产省实施《产业结构改革行动计划》对进入21世纪的日本新产业进一步明确了内容和政策,也给国内企业创新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主要是以提升工业技术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为着力点的贷款制度。为了转化科研成果,日本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鼓励高校科研机构通过与企业联合进行技术研发,并迅速转移研究成果,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为日本企业技术创新和升级注入了新鲜血液。对于高校科研联合研发新技术的企业,日本政府通过增加试验研究经费、税额抵扣制度和改进基础研发税制结构等。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促进了日本企业新技术研发,逐步实行新技术产业化。这将日本从重技术但轻开发的困境中出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使日本成功以技术大国的形象立于世界舞台。

四、对我国的启示与建议

(一)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时,首先需要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引领产业不断优化升级。

日本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日本政府通过不同时期的宏观调控手段对其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主导,并确定重点、优先发展产业,引领产业结构逐步迈向高级化的发展路程。而我国深处全球产业大调整时期,则更应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住时代机遇,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加强产业竞争力并且提高经济效益。

(二)以政府为主导进行产业整合,推动新型产业的发展进程。

日本在其经济低谷时期独辟蹊径,逐渐将发展重心转移到传统产业整合、兼并重组上面来。将新兴产业升级,鼓励全国范围内的企业抓住自身优势,提高产业附加值,集中力量提升产业竞争力。而我国政府现在不断出台鼓励兼并重组的文件,大力支持产业整合,改革传统产业,帮助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尤其是电商、环保产业。

(三)政府应重视市场作用。将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共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日本政府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与市场机制充分结合,政府在设计和制定政策引领推进产业升级转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市场的积极作用。而我国经济发展中仍存在行政手段干预过强的问题,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合理使用职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大力强化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着重产业兼并重组,集中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需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机制体制。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政策性补贴等行政手段推动企业发展创新。

(四)增加科研投入,企业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功。

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快速腾飞离不开技术的发展。日本政府完美的从技术引进转变为技术创新。通过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损耗。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日本品牌。从目前我国的发展水平看,我国应该首先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增加科研方面投入,将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从而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前进的脚步。

(五)注重人才培养,发挥人力优势。

日本一直以来都注重国民教育,而且企业内部的培训也是支持其经济高速发展的不二法门。而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所谓术业有专攻,我们更应该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制,鼓励支持企业内部培训。多渠道吸引国内外人才,将人力优势发挥极致也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因素。

(六)支持信息和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以互联网思维带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日本在90年代逐渐开始进行信息网络基础的建设,以此来推动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等其他公众部门的应用信息技术发展,加大相关信息和电子的研究开发力度。日本政府放松管制,鼓励自由竞争,这样一来日本政府从主角演变为配角提供产业的讯息及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筛选、淘汰,来形成新的升级的产业结构。近几年,我国信息、电子技术发展迅猛,产业结构也因此发生改变。我国应该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对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给予帮助。但也要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筛选出具有潜力的一大批企业,以此来带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转换。

[1]日本经济企划厅调查局:《经济白皮书25年资料》,日本经济新闻社2010年.

[2]张宏鸣.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未来方向及政策选择,[J]世界经济文汇2000(4).

[3]李林杰.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借鉴,[J]日本问题研究2001(2).

[4]Hirohide Yamaguchi. Japan's Economy and Monetary Policy: A Pragmatic Evaluation [J].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 2004年.

[5]高柏.经济意识形态与日本产业政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Japan's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e to China

MIAO Changqing, HAO Yingnan
(College of Economy and Law,Bohai University,Jinzhou Liaoning 121000)

From 1950s to 1970s, Japan’s domestic economy had a thousand things to be done and agriculture had gradually been replaced by capital intensive industry such as heavy chemical, steel etc, which became the leading industry. Japanese economy experienced rapid growth, which raised its curtain for Japanes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Japan also exposed some disadvantages such as government’s excessive intervening, lacking of independent innovative impetus, and excessive dependence on importing petroleum and so on. The oil crisis and the appreciation of Japanese yen made Japan's economy stagnate for a time. Since 1990s Japanese government has established an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which the high-tech intensive and service industry has been dominant. Increasing the power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eventually facilitated Japanes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At presen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of our country is?at a?critical? stage and how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Japanese experience of upgrad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Japan;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Innovation-Driven.

F11

A

2095-7327(2016)-03-0057-05

苗长青(1978-),男,安徽宿州人,渤海大学经法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国别经济。

“依托辽宁沿海经济带构建辽宁省对外开发开放新体系”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L14DJL035)。

林军

猜你喜欢

日本政府产业结构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回暖与升级
日本防卫费或超2000亿日元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从“甲午”到“侵华”日本政府操控下的新闻传媒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自主阅读,快乐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