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需求导向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优化研究

2016-05-06张胜武王丽萍许云华卢学英李丽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教学模式

张胜武,王丽萍,许云华,卢学英,李丽(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就业需求导向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优化研究

张胜武,王丽萍,许云华,卢学英,李丽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对旅游人才的旺盛需求。然而,旅游院校存在的旅游人才培养供需错位的现象一直被旅游界所批评。从剖析旅游行业就业需求和环境入手,在调研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现状和旅游业未来的总体就业需求,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优化对策。

关键词:旅游管理;就业需求;教学模式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2013年,全国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95万亿元,占GDP比重为5.2%。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催生了旺盛的人才需求,尤其是对旅游专业高层管理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然而,旅游行业对旅游人才尤其是本科院校旅游人才培养供需错位和失衡的批评之声一直不绝于耳[1]。现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1]。因此,如何优化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旅游院校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总体就业需求与困境

(一)旅游人才有效供给不足

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959所,比2012年末减少138所,在校生49.44万人,减少8.18万人[2]。受条件制约,目前高校难以全面了解旅游企业人才需求,而每年培养的本科专业人才只有20%留在旅游行业[1],学非所用、旅游人才“毕业即流失”现象严重。而旅游行业人才吸引力弱、队伍稳定性差、人才集聚能力不强等问题也加重了人才供需失衡问题。目前,旅游企业正在转型升级,人才结构亟待升级调整,但却面临无人可招的尴尬局面。

(二)旅游人才整体素质偏低

以安徽省为例,2010年旅游人才中大专学历的多达92.50%,本科学历的仅占6.67%,研究生学历的仅占0.83%。目前,旅游人才学历层次总体水平较低的状况一直维持、难以改变,难以满足今后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三)旅游人才专业化程度不高

在旅游人才队伍中,熟悉国际市场的专业人才与职业经理人缺失的现象十分突出。同时,随着旅游新兴业态与高端产品的不断更新推出,新兴旅游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再以安徽省为例,旅游人才队伍中,旅游科研人员只占0.09%,旅游策划规划设计人员只占0.71%,旅游电子商务人员只占0.44%,还严重缺乏智慧旅游人才、旅游市场营销人才、小语种导游员、温泉与度假区管理人才、文化体育旅游人才等旅游细分市场专项人才。

(四)本科层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亟待优化

伴随招生规模的下降,旅游专业教师不仅相对规模在缩小,其职称结构也仍以中级和初级职称为主[3],旅游师资亟待补充。旅游教育模式以理论教授为主,缺乏实际操作训练,毕业生与旅游人才市场需求脱节。旅游人才教育培训支撑不足、教学培养模式单一的现状亟待改变。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需求现状调研

(一)调研对象及实施过程

选取样本以安徽财经大学近四届(2009、2010、2011、2012届)和应届毕业生(2013届)中能联系到的学生。因为毕业生分布较广,因此由辅导员联系毕业生发放问卷,主要依靠QQ、邮件等网络形式进行发放和回收。

针对安徽财经大学2009~2012届四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发放问卷287份,回收有效问卷223份,有效率为77.7%。2013届应届毕业生43人,有10人考研或留学,33人均实现就业,具体行业分布尚不得知,有待进一步统计中。

(二)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分布

1 .“非本行业就业”现象依然突出

面对巨大的行业需求,安徽财经大学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非本行业就业”的现象十分突出。2009~2012届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的人数维持在15人以下(表1)。旅游企业由于所需求的岗位层次相对较低,再加上企业内部论资排辈的现象仍十分严重,薪酬较低的服务岗位以及个人发展空间不足导致学生不愿意进入旅游企业就业。旅游管理本科生非本行业就业、学非所用的就业倾向,对学生来说是对本科学习几年积累的旅游专业优势的一种浪费;对学校来说,是旅游教育资源的一种损耗[4]。

表1安徽财经大学2009~2013届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分布(单位:人)

2 .传统旅游业态是就业主力军,新型旅游业态吸引力增大

饭店业、旅行社业、餐饮业、景区等这些传统旅游行业态是行业内就业的主力军。同时,随着新型旅游业态的快速发展、旅游方式的自主化、自助化,在线旅游咨询、旅游策划、旅游规划等细分旅游行业吸纳的毕业生份额也呈递增趋势。通过考研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也为数不少,这一方面是受当前的就业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受国家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影响。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尽管是学生们向往的就业单位,但由于其就业需求量较小,竞争相对激烈,因此真正能进该岗位的并不多见。

3 .行业内就业比率大幅提升

2009~2012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行业内的就业率分别为16.7%、19.5%、31.7%和33.3%,其比率逐年提升(图1)。近年来,安徽财经大学积极开展旅游企业家进教堂、徽商大讲堂、移动课堂、优秀校友宣传等一系列启航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加强了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的专业认知教育,对专业发展前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总体把握,也进一步培养、巩固、加深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

图1安徽财经大学2009~2012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行业就业率

三、未来旅游人才需求形势总体判断

(一)高端旅游人才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旅游发展模式能否顺利地由数量规模扩张型为主向质量效益提高型为主转变,这依赖于人力资源的支撑力度。

从目前来看,旅游企业规模化和集团化的发展趋势需要相当一批高层次旅游经营人才尤其是行业内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才队伍。除了传统的酒店高管需求较大,旅游景区的升级换代将会出现一批景区管理公司,旅游景区高管尤其是新业态景区的高管也将十分紧缺。细分市场的旅游人才尤其是旅游高端人才,诸如旅游项目策划规划人才、旅游企业资产管理与运作人才、高级旅游营销人才等人才缺乏为解决旅游教育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学生就业观念在不断转变

长期形成的服务行业低人一等的偏见和大学生天之骄子的看法使大学毕业生不愿在旅游行业择业。但是,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出现,一些大学生已经开始转变旧有的择业观念,由“精英化择业”向“大众化择业”转变。[3]这对旅游就业是一个利好消息。旅游教育界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提高旅游毕业生行业内择业率。[3]

(三)旅游人才发展环境将不断优化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提出,要破除不利于旅游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转变旅游人才工作方式,建立与产业融合相适应的协同创新的旅游人才工作体制;不断完善旅游人才的发现评价、选拔任用、培养开发、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切实打造旅游人才的良好社会形象[5]。随着各项政策的不断落实,未来旅游人才发展环境将得以持续优化。

(四)新旅游业态、新型旅游专业人才的缺失为旅游高等教育提供机会

目前,国内旅游业正在加快转型发展与升级。一方面传统观光旅游需要提升品质,旅游产业内部分工更加明细,专业化程度更高,这依赖于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力资源支撑。另一方面,伴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温泉旅游、冰雪旅游、邮轮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快速发展和新型旅游服务方式不断出现,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旅游商业模式加快创新,这些新的旅游业态、旅游经营模式需要旅游专业人才匹配。为此,这需要旅游院校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准确地把握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热点,结合自己的特色优势来培养特色专业人才。

四、就业需求导向下的旅游人才教学模式优化对策

(一)提高学生专业认知度

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是高等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6]旅游管理专业是服务性行业,有必要从学生入学起就应通过开展多种认知教育活动来培养、提高和巩固学生的专业认同和归属感。近年来,安徽财经大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旅游管理专业认知教育活动,从不同侧面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意识。主要有:在新生入学时开展周边景区游览活动的同时,专业教师介绍旅游管理专业,通过直观感受来加强专业感知;开展与旅游专业关联密切的校园活动,塑造旅游管理专业文化氛围;与优秀校友面对面交流,增强专业归属感;邀请行业精英来校开展实践讲座或者组织到旅游企业参观,强化职业意识,增强从事旅游工作的使命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等。

(二)把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尤为必要。旅游行业是服务行业,基层工作异常辛苦,社会地位不高,但这又是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所必须经历的。现实情况是,多数旅游专业毕业生缺乏职业规划的意识,在社会、社会对服务业的偏见等因素的影响下,很难度过在基层工作这一关,更谈不上中高层管理岗位。[7]因此,需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让学生了解到在其他行业也都有基层工作的要求。同时,与其他行业相比,受过旅游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在经过必要的基层工作经验积累阶段后,其工作环境与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三)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学生知识、能力的层次与结构主要取决于其所学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是到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环节之一。[6]为适应现代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并与之匹配,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以旅游学科发展的研究成果体系为指导,使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8]课程设计应以实用性为主,从职业划分所需要的技能要求出发,以培养旅游服务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重构与就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的模块化项目式柔性课程体系。

创新教学内容与手段。为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潜力、实际应用力和行业实习判断力,可以采用课堂理性思维、实验模拟演练、场景实训三结合的教学手段。理性思维培养上,采用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编制区域特色突出的案例库,通过案例讨论、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案例角色模拟、案例课堂演讲、案例辩论等活动开展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与学互动。实验模拟演练方面,教师在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可通过产业环境模拟体验式教学(如《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中,营造“公司化”的旅行社工作环境,将教室布置成旅行社的各职能部门工作区,使学生体验工作情景)。场景实训主要依托“双师型”教师将课程部分内容延伸到企业实地教学和顶岗实习中。

(四)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教育

打造“知识+能力”学生应用型素质拓展大舞台。突出专业特色的多元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活动(如各地旅游院校开展的“导游词创作大赛”、“特色旅游线路设计大赛”、“校园创意大赛”、“导游大赛”等)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等活动,指导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强化校企合作。目前,部分旅游职业院校建立了一批较高水平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岗位见习实习基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本科层次院校仍然存在职业氛围不够、学生职业意识欠缺等教学模式问题,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行业的就业需求。为此,在建立现代化的专业实训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基本职业设备和环境的同时,需要强化、优化校企合作模式,以提高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因,汪艳丽,梁磊,等.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J].旅游学刊,2009,24(7):84-94.

[2]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EB/OL](2015-06-05)[2014-09-24].http://www.cnta.gov.cn/ html/zwgk/lysi/t 20150610_18910.

[3]保继刚,朱峰.我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J].旅游学刊,2008,23(5):13-17.

[4]李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困境与竞争力的提升[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3):198-200.

[5]中国网刊发: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EB/ OL](2014-11-05)[2010-12-31].http://www.china.com.cn/trav⁃el/txt/2010-12/31/content_21652798.htm.

[6]马晓红,张新平.CBE模式在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以湖北民族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产业计划”项目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3):69-73.

[7]郭倩倩.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9(3):469-472.

[8]王健.关于旅游学科发展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23(3):19-23.

(责任编辑:刘怀山)

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Mode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under the Orientation of Employment Demand

ZHANG Shengwu, WANG Liping, XU Yunhua, LU Feng, LI Li
(School of Business and Commerce,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Bengbu, 233030, China)

Abstract: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leads the urgent need of tourism talents. However, the mis⁃match of demand and supply of tourism talents in tourism colleges has always been criticized by tourism industry.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employment demand of tourism management in undergraduate-level colleges, the employment demand and environ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s analyzed and the optimization measures of teaching mode are proposed considering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general employment demand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in future in this paper.

Key words: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employment demand; teaching mode

作者简介:张胜武(1983-),男,安徽肥东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区域旅游发展与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就业需求导向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编号acjyyb2014036);2014年度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编号2014tszy015)”;安徽财经大学教研项目“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编号:actszy201401)”;2013—2015安徽财经大学教研项目“旅游卓越人才培养”(编号:aczyrcpy201306)资助。

收稿日期:2015-08-05

中图分类号:F59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28(2016)01-0120-04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调查研究报告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