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联解体的历史虚无主义因素研究

2016-05-05姜冬阳

现代交际 2016年6期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

姜冬阳

[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合力”的结果。苏联剧变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的,是当时苏联国内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那么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世界各国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是各种各样的。主流的观点认为导致苏联瓦解的原因就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

[关键词]苏联剧变 历史虚无主义 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K51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005-02

20世纪末期的苏联剧变,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严重挫折。2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但是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说法却是各种各样的。然而普遍公认的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想要通过改革使苏联走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的显著特点就是大搞历史虚无主义,推崇资本主义自由思想,坚持探索建设“民主化、公开性”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中,苏联的自由派极力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性,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以及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引起了苏联国内严重的思想混乱,人民失去了精神寄托,陷入了严重的信仰危机;同时这也为国内外敌对分子趁机推翻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权打开了大门。深入研究历史虚无主义对于苏联的影响,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历史虚无主义及其在苏(俄)联的表征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一般规定性

历史虚无主义,从字面上简单来理解就是否定历史、虚无历史的意思。但是历史虚无主义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否定本国的历史,他们是企图通过曲解历史事实来宣传自己反动的政治观点。它是一类反马克思主义者的主张,它否定历史的规律性,通过个别的历史现象否定历史,孤立地分析整个历史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错误而否定整个历史过程。专家学者认为历史虚无主义其根本就是历史唯心主义,是那些反社会主义者妄图通过对某些历史阶段的错误分析,歪曲历史事实并且趁机搅乱人民的思想,使人民失去对历史的认同感,甚至失去政治认同感来抹杀整个历史。

(二)历史虚无主义在苏(俄)联的表征

1.从上到下发起的“有所虚无”的运动

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为缓解国内日益激烈的矛盾,曾经大刀阔斧地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但是改革的成效却是微乎其微。在经济体制改革遇到种种困难的情况下,苏联领导人认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缓慢的原因是苏联的政治体制有问题,因此戈尔巴乔夫认为必须“重新审视”历史。由此看来,这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想通过否定历史、扭曲事实等手段造成苏联人民的头脑混乱,使他们失去对当前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产生美好憧憬,从而为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者进行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开辟道路。

苏联历史虚无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苏联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要虚无之前的全部历史,相反的它并不虚无之前已经被推翻的阶级的代表以及革命的反动派。历史虚无主义仅仅是要否定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建设和苏共的历史,然后借此来重新“审视历史”。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是想要借此重新审视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转而找到另一种更为公开和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

2.新闻媒体和历史学家影响恶劣

历史虚无主义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在戈尔巴乔夫“历史和文学都不应有被忘却的名字和空白点”观点的鼓动下,许多曾经被禁止的文学作品先后发表,一些媒体甚至煽动各种社会活动来推动历史虚无主义逆流,以此来抨击斯大林,进而否定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和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扰乱人民的思想,使人民失去精神信仰,丧失对共产主义的信心。所以,苏联的新闻媒体以及出版界在这场历史虚无主义浪潮中发挥了极其恶劣的破坏作用。

苏联历史虚无主义最开始是由一些文学家还有政治家领导发起的,历史学家在一段时间之后才紧跟上来,但是仍然发挥了相当的作用。苏联领导人要“重新审视”历史,就必须要有历史的根据,为此苏共领导人甚至要求史学家重新编写一部历史。但是由于有些历史学家并没有完全否定马克思主义,所以他们并没有按照领导人的要求去篡改历史,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始终没有达到戈尔巴乔夫的要求。因此相对于新闻媒体还有出版界来说,历史学家在这场运动中发挥的作用又是有限的。

二、苏(俄)联历史虚无主义的分析

(一)苏俄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苏联历史虚无主义最早出现在赫鲁晓夫时期,起因是当赫鲁晓夫接受党和国家的领导权之后,看到了苏联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苏联农业发展缓慢、工业发展缺乏活力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他实行了有限的调整。1956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大,批判了对于斯大林个人崇拜和斯大林所犯的种种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但是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中把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产生的各种错误,都归咎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并且对斯大林及其历史作用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这个秘密报告搅乱了党以及人民的思想,动摇了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他搞的历史虚无主义和“解冻思潮”,培育很多的“持不同政见者”,这也为后来的苏联解体埋下了祸根。

(二)历史虚无主义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1.否定苏联共产党的领导

历史虚无主义的鼓吹者在这股逆流之中大肆批评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种种弊端,他们认为当今社会上的种种问题都是由于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造成的,片面强调革命过程中的流血和牺牲,甚至将社会主义革命称之为“残忍、黑暗、肮脏”的历史。总之,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就,就是要否定苏联之前走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且企图寻求一种可以通过改革进入到“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方法。

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要否定革命的成就,就是要否定苏共的领导地位。历史虚无主义认为苏联应该顺应时代的多党制历史趋势,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戈尔巴乔夫甚至认为实行多党制是“正常的历史进程的结果,符合社会的需求”。1990年,戈尔巴乔夫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承认了实行多党制的可能性,放弃了苏联共产党对苏联的领导,开始实行多党制,随后又修正了宪法,正式取消了苏共的领导地位。然而,苏共的领导地位被取消后,许多反对党派纷纷成立,这些党派大都反共、反社会主义,使苏联走上了解体的不归之路。

2.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历史虚无主义不仅否定斯大林,后期更是公开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一直都是苏联的指导思想,是人民的基本政治价值观念,人民普遍信仰共产主义,并对之产生美好向往。但是苏联解体前夕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却彻底颠覆了人民的基本价值观念,人民开始质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失去了对未来共产主义的美好期盼,这就造成了苏联意识形态的崩溃,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失去信心,却对外国的自由和民主产生了美好的向往,盼望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为苏联解体埋下了祸根。

三、历史虚无主义导致苏(俄)联解体对我国的警示

(一)总结历史经验而不能否定历史

社会主义需要通过总结历史来发展和成熟。戈尔巴乔夫从全盘否定斯大林进一步扩大到否定现实的社会主义。他指责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了“政治垄断”“经济垄断”和“精神垄断”,是“扭曲”了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社会大厦”的主张。而他所追求的转变,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否定、自我毁灭。因为一旦否定了社会主义的全部历史,否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成就,共产党也就把自己摆到了历史的审判台上,失去了执政的政治基础,最终肯定也要葬送自己。改革必须坚持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苏联解体的一个惨痛的教训就是大搞历史虚无主义,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他们的改革不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相反,而是放弃了社会主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科学社会主义来指导改革,要正确对待之前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践。对共产党的历史还有之前的社会主义实践,要全面地、一分为二地分析,既要充分肯定成就,又要坚决纠正错误,决不能在“公开性”的旗号下,听任敌对势力将历史全面抹黑,把社会主义建设说成是巨大的灾难。这种做法既不符合历史事实,否定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更为严重的是它会使不明真相的群众轻率地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苏联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妄图通过照搬西方的经济政治理论来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戈尔巴乔夫曾在1991年苏共中央委员全体会议报告中鼓吹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的理念,企图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失去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和社会失去了精神纽带。这不仅诱发了党内外全面并且严重的政治危机,也为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苏联政权打开了大门。历史的教训说明,无论过去、现在亦或是未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必须始终坚守的一个最基本的政治原则。同时对西方国家开放和加强联系时,不能放松对西化分化的警觉。西方国家的一些敌对势力往往通过经济技术合作等渠道,进行思想渗透,诱使社会主义国家接受资本主义价值观,瓦解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苏联解体前夕的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发挥了极其恶劣的作用,也与西方国家的思想渗透有一定关系,人民普遍对共产主义失去信心而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却十分向往。因此对于西方国家的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务必保持高度警觉,在任何时候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四、结语

上述论述充分说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完全是建立在错误理论上的错误思潮,它否定斯大林,否定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最后甚至会否定整个苏联的历史,否定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历史的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失去了历史认同,那么政治认同也会消失。我们必须加强对历史的认同感,始终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绝对不能放弃共产党领导,不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着更高的阶段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雁.倒转红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2-45.

[2]吴恩远.关于“苏联解体教训”一些流行观点的检讨[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03).

[3]陈之骅.苏联解体前夕的历史虚无主义[J].高校理论路线,2005(08).

[4]潘广辉.略论苏联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崩溃及其启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10).

[5]吴原元.意识形态堤坝的崩溃与苏联解体[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02).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
从“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看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大国国民需要摒弃历史虚无主义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