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2016-05-05付春玲

速读·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音乐素养小学音乐培养

付春玲

摘 要: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伴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小学音乐教学也在进行改革。小学音乐教学的这次改革解决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注重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通过音乐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培养审美情趣、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学生;音乐素养;培养

小学音乐学科是一门有特色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能,树立自信心,培养自豪感。当前我国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美育情感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应试教育的加剧,学校、家长、社会对学生成绩的关注远远胜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关注,小学音乐教学逐渐被遗落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忽视了艺术教育,学生的音乐素养受到了束缚。为改变这一现状,小学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欣赏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呢?

一、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小学音乐的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知识一无所知,他们除了跟老师学唱几首歌外,对简谱和五线谱等一些基本音乐知识了解极少。为此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简谱中的七个基本音名和唱名掌握较快,只要通过简短认读和适当竞赛就能激励学生牢牢记住。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学习简谱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根据它来学唱歌曲,所以还必须学习音符的时长知识,在进行这项教学时,我先详细说明简谱中音的长短是由横线多少决定的,如果一个音符要唱两拍,那就在这个四分音符的右边加一条短横线。如果唱三拍就加两条横线,横线越多,时值越长,如果音符的时值变短就在音符的下面加短线,下面的短线越多,时值就越短。再辅以具体的乐句进行教学。对于四、五年级的学生这样还好接受些,但像“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这样的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却是既抽象又枯燥的。因此,我努力营造了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像的音乐环境:首先,我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如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大钟的声音长,小钟的声音短等等。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我再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昕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这种以兴趣促训练,以训练促巩固,最后达到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音乐素质的目的,虽方法一般,但却很实在、有效。

二、引导学生倾听和声效果,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声,同时发生的音响,可作为旋律的背景。和声的变化可加强单位音乐的动力,也制约着音乐的性格,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作品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听音乐的和声音响好似感到光、色、景、情的变化和安静、庄严、激动、压抑等的情绪交替。和声音响的强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和声节奏的张弛、明暗等能表现渲染音乐思想情感的矛盾冲突的戏剧效果,它也是一种表现手段。如《保卫黄河》这首大合唱歌曲,作曲家用复调手法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加强了音乐的发展气势,造成此起彼伏、前后呼应的效果。

三、指导学生辨别声色,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小学音乐教学借助其优美的歌曲,培养学生的真、善、美的道德情操,提高欣赏水平。音色,指音乐中声音的音质,即不同人声、不同乐器以及入声、乐器组成的音响上的特色。音色的变化与对比,可以丰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一般来说,每个人要熟悉各种乐器组合的音响的音色,就要多听、多比较,因为作曲家在创作时运用什么声部、乐器.运用怎样的配器手法,就好似画家在绘画时用色彩一样,都是为表达作品内容服务的。如六年制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欣赏《龟兔赛跑》,这是中国福利会上海儿童艺术院史真荣为儿童写的一部童话故事音乐,作者根据童话《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采用模拟和描述性的手法作了音乐的叙述,以管弦乐器特有的音色和表现力,塑造了小兔子和乌龟的形象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乐曲发挥了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生动地描绘了大树林的清晨龟兔赛跑的热闹场面以及大树林中欢乐愉快的舞会情节。音乐通俗易懂,特别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小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听音乐,更能激起他们丰富的想像,从中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自觉地培养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经常赏听实际音乐的声响,培养训练感受音乐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四、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多媒体的艺术性在于能把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这更能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但是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的人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鸭子听雷”。音乐教师也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学生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副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能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应该看到的是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音乐教学的开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学校领导、教师要更新思想,重视音乐教育,加强教学的改革,走一条科学的音乐教学道路,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力争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优秀音乐人才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音乐素养小学音乐培养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多元融合打造音乐戏曲教学崭新课型探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