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八庙供器拾零

2016-05-05张茉

速读·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八宝

张茉

摘 要:供器,在寺庙中是不可或缺的。外八庙是清朝康乾时期建造的皇家寺庙群,其供器种类繁多,主要有五供、七珍、八宝、满达等。这些琳琅满目的供器,或饰金嵌玉,或古朴无华,无不造型优美,技艺精湛,堪称清代佛教艺术的瑰宝。

关键词:五供;七珍;八宝

外八庙,系清朝康乾时期建造的皇家寺庙群,所建的十二家寺庙,全为喇嘛庙,在我国闻名遐迩。提起外八庙,人们侃侃而谈的是其宏伟壮观的建筑,精美绝伦的佛教造像,但却很少有人提及与造像珍品相依衬的巧夺天工的供器,供器作为附属品,往往不被人所注视,但它在佛教中是不可缺少的,佛教认为佛和菩萨都是有大功德的圣者,尊重佛、菩萨必须有所表示,供器表示对佛、菩萨的恭敬、礼拜,目的是弘扬佛法。清代宫廷信仰藏传佛教,清朝内务府设有专门的营造司和宫廷造办处,不惜动用巨大的人力、财力,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专门为皇家寺庙制作各类供器。

外八庙的供器种类繁多,主要有五供、七珍、八宝、满达等。

一、五供

五供,又称五具足或五供养,香炉一个,花瓶、烛台各一对,盛放花、涂香、水、烧香、饮食等物品,依次表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智慧等“六度”,是供桌或祭坛上最为普遍的陈设,在须弥福寿之庙的万法宗源殿里原展出着珐琅五供及粉彩瓷五供各一套。

二、七珍

七珍,又称七政宝,原为古印度神话中转轮王福力所生之宝,后为佛教沿袭,成为佛前供器。在寺庙中常见到的有金,银,铜,珐琅和木雕等质地,须弥福寿之庙群楼西侧原有一组珐琅七珍,制作非常精美。七宝,到底是哪七宝,各经也略有出入,《法华经受品记》中是金、银、琉璃、砗磲(音车渠,即贝壳)、珊瑚、玛瑙、珍珠,也有的佛经加上玻璃或琥珀,去掉珍珠或珊瑚,总之,都是人间的稀有珍宝。但在喇嘛庙内常见的则另有七种宝,唐代高僧玄奘所译之佛典《俱舍论》卷十二有云:“经说轮王出现于世,便有七宝出现世间,其七者何?一者轮宝,二者象宝,三者马宝,四者珠宝,五者女宝,六者主藏臣宝,七者主兵臣宝。”故又称轮王七宝。轮宝,以车轮之圆形象征佛法玄妙圆满,也以圆轮之旋转不息而能无坚不摧,无敌不克,转轮王一词即由此衍伸而来;象宝,一头白象,背驮宝珠,表佛法大力,佛法远扬;马宝,疾走如风,是战争及运输上的主力,白马,身带鞍缰,表吉祥消灾,一帆风顺;珠宝,又称主藏宝,能聚现四方宝货,满足饮食欲想皆如人意,因此又名如意珠,也叫嘛呢宝,表佛法如宝藏,海螺形;女宝,即妃宝,美好、聪慧之女,女性菩萨像,去烦恼得净乐;主藏臣宝,亦称财臣,是掌管国家财务政事之重臣,文官坐像,表智慧、理性;主兵臣宝,又称兵宝或将军宝,一持兵器的武士像,表护持佛法。

三、八宝

八宝,庙中常见的图案是轮、螺、伞、盖、花、罐、鱼、盘长,称为吉祥八清净,也即俗称的八宝图案。

轮,就是法轮,像个圆形的车轮,古时候,在印度是一种兵器,后来佛教吸收为法器,象征着佛法永不熄灭,像轮子一样旋转不停,也就是说佛法到处传播,所以在寺庙的墙壁上也常写着“法轮常转”,即是这个意思。

法轮一般都制成八根辐条,以象征释迦一生传教的八件大事。

白海螺是法会上吹奏的一种乐器,按佛经说,释迦说法时声音响亮如同大海螺声一样响彻四方,所以用它来代表法音,在《大日经》中即有:“汝自于今日,转于救世轮,其音普周遍,吹无上法螺。”就是这个意思,或者说叫“妙音吉祥”。

伞在古印度本是贵族和皇室的象征,是贵族们出行时的仪仗器具,后被佛教采用,象征着遮蔽魔障,守护佛法,即所谓的“张弛自如,曲复终生”,因此也是一种吉祥清净之物。

所谓盖即是幢,也叫尊胜幢,它不像伞那样可以曲张,而是呈圆柱形,幢本来是古印度的军旗,佛教用来代表解除烦恼,得到觉悟,喇嘛教中认为它是“戒”、“定”、“慧”、解脱,大悲,缘起和脱离偏见的象征,所谓有十一种烦恼只有尊胜幢才能将它们降服。

花即莲花,佛经上说莲有五种,颜色各不相同,但以白莲花最为高贵,所谓“出五浊世,无所污染”,高尚纯洁,是佛教中最常见的持物与纹饰之一,象征能跳脱一切烦恼与罪恶,升华至洁净澄明境地,进而修成正果。在须弥福寿之庙的妙高庄严、吉祥法喜殿顶部中央各置一宝铃塔,最上部为莲花,塔座为莲花状,中部的法铃、甘露盘均为莲台支撑。

罐就是水罐,汉地图案是个水罐形,喇嘛庙中所见到的是奔巴瓶形,称为瓶,这个瓶作为吉祥八清净之一是净瓶,同时也是密宗修法灌顶时的法器之一,无量寿佛的手持物,象征灵魂永生不死,可以插花或装盛净水以供养神佛。

双鱼或称金鱼,因为鱼能悠游于水中,象征佛法超越世间,自由辽阔,而佛经中也有莲花王舍身为鱼以渡人的故事,因此将鱼视为吉祥的象征。八宝中的鱼一般是两条,故名双鱼。

盘长又称吉祥结,这是因为绳结的形状迥旋盘绕连绵不断,没有开头和结尾,是个“卍”字,用它来表示佛法回环贯彻,求无障碍,含有长久永恒之意。

八宝在外八庙中不仅仅是作为陈设使用,也可作为脊上或墙上的装饰,须弥福寿之庙大红台有四个角殿,前两个角殿正脊上饰有孔雀和法轮,称“青鸟听经”,后两个角殿饰有卧鹿和法轮,叫做“白鹿听经”,象征着释迦在鹿野苑初转法轮,首次说法,也可理解为佛的弟子在听其说法。安远庙的普度殿和普乐寺的宗印殿屋脊及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的女儿墙上均可见到琉璃八宝图案,特别是宗印殿的“八宝”饰脊在外八庙的建筑中别具一格,在全国的古建筑屋脊中也不多见,给人以构图严谨又灵巧多变的感觉,起到很强的装饰美化作用。

满达,又称坛城,梵文译为曼陀罗或曼达满达,在须弥福寿之庙吉祥法喜殿内原展出的银曼达是六世班禅代表八世达赖献给乾隆皇帝的贡品。

供器的种类除此之外还有海灯,巴苓供盘,奔巴瓶,佛钵等,它们原大多都在须弥福寿之庙的“清代佛教艺术珍品馆”内展出,“清代佛教艺术珍品馆”座落在万法宗源殿内,原展出文物近四百件,其中银胎掐丝珐琅八宝和铜珐琅五供,银奔巴瓶,银鎏金法轮,银镶翅法螺,珐琅巴苓等不论原料、式样、纹饰皆精美,至今色彩鲜艳,可算得上是佛教艺术珍品,粉彩瓷的五供、七珍、八宝、法轮等,均系康乾时期“官窑”烧制的贡品,无论质地,造型,色彩和做工均属清代瓷器中的上品。

这些琳琅满目的供器,或饰金嵌玉,或古朴无华,无不造型优美,技艺精湛,堪称清代佛教艺术的瑰宝。

参考文献:

[1]《承德古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年10月.

[2]《避暑山庄与外八庙》,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年12月.

[3]《清宫藏传佛教文物》,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

[4]《清宫秘藏——藏传佛教文物·文物特展图录》,清宫秘藏出版社,1999年1月.

猜你喜欢

八宝
八宝米酒过三八
八宝的刹那与永恒
松滋八宝镇龟咀村一瞥
其乐:深耕八宝茶文化,走产业创新之路
稻香芬芳
后来的我们,都有新的故事
后来的我们,都有新的故事
巧手制作八宝鸭
一个光说不练的孩子
营长吃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