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风险点分析和应对策略
2016-05-05宋敬松
宋敬松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频繁发生,对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社会形势下,必须要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风险点的有效分析,使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能够顺利进行,保障社会环境的稳定和安全。通过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风险点进行有效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合理的预防措施,以期为提升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能力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风险点;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X8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8.053
突发环境事件指的是某些社会活动或行为在违反了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情况下,由于一些因素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地下水、河流、土壤或地表水投放有危害性的物质,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恶性事件。环境监测部门必须要提高应急监测能力,降低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概率,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1 应急监测风险点分析的重要性
1.1 突发环境事件的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中,部分企业和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环保意识淡薄,且由自身的发展策略引发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对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2 对应急监测风险点进行分析的必要性
要想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对风险点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预控。通过分析数据信息,制订合理的预防方案,提升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能力,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周围居民的安全。
2 应急监测中的风险点分析
在对应急监测中的风险点进行分析时,要结合监测部门的实际情况,从人、物、环境和管理这四个方面入手,全面思考。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过程中,其风险点通常体现在三方面:即在突发环境事件还未发生时的防范措施,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的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置措施,在突发环境事件结束后采取的后续监测措施。
2.1 环保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环保部门作为事件的主体,由于监管力度不够和能力不足,对应急方案没有进行认真的审查。同时,在应急事件超出企业的控制范围时,环保部门也未提供足够的力量有效应对应急事件。另外,企业的监管力度不足,比如没有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没有严格把控企业的生产环节,使得有些企业依然在违规生产,对环境造成了危害。
2.2 人力资源不足和仪器设备存在缺陷
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环保监测部门,特别是县级部门明显存在人力资源上的不足,监测队伍在装备配套上存在问题,人员的技能和职业素养存在缺失。在对突发环境事件作应急处理时,其业务能力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准确地获取有效的数据信息,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不足。在硬件设备方面,部分环境监测部门并未针对污染物因子采购规范的监测仪器,使得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无法准确获取相关的监测数据,使污染物的危害进一步扩大。
2.3 现场调查缺失
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监测人员赶到现场后并没有对事件展开全面调查,比如没有确定污染范围、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程度,事件发生的原因不明确。同时,未有效隔离污染区域,事故现场混乱,从而使突发事件的影响持续扩大。
2.4 应急监测方案存在缺陷
不同的突发环境事件,其污染类型、污染成分和危害程度各不相同。实际中,监测部门未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科学的监测方案。同时,在对信息进行分析时,信息内容不全面,且在监测次数和技术环节上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执行。这就导致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继续扩大,造成无法掌控的局面。
3 应急监测中风险的应对策略
3.1 制订科学、合理的应急监测工作流程
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必须及时开展应急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比如现场应急监测方案的制订、现场取样和分析、应急演练和监测人员的技能培训等落实到位。同时,在事件发生后,要第一时间安排专业监测人员赶往现场做好相关的组织工作,使各项工作能够有秩序地开展。
3.2 完善应急监测制度及文件的编制工作
监测部门要建立健全环境事件监测制度,使相关工作按照监测制度进行。同时,做好事故现场的数据信息记录工作。数据信息记录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①流程记录,包括事故现场污染物的提取方案、提取过程,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监测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等;②质量记录,包括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和扩散范围等;③技术记录,包括原始数据信息记录、分析结果记录、现场采集记录和实验室结果记录。
3.3 增强应急监测评估能力
建立应急监测环境体系,使应急监测处于稳定、良好的状态,并对环境监测部门的机构设置情况、人员培训、装备、费用和制度的建立等环节进行严格的考核。在应急监测体系下有效开展应急监测报告评估工作,及时完善存在的缺陷。监测部门要特别重视应急报告的数据信息,并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点位分布、监测质量和污染趋势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后续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在监测时,对于一些环境污染细节上的问题,一定要追根溯源,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例如2009年,福建省沙县发生森林火灾,并引发某厂房及废旧轮胎着火。经专业监测仪监测发现,大气中氰化氢的浓度为11.85 mg/m?,区域内污染口及河道下游水样挥发酚的质量浓度为4.03 mg/L。但是,当前我国缺少橡胶着火后的应急监测报告数据。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橡胶产品有2 000种以上的配合剂,其中包含苯乙烯化苯酚、三氯三聚氰胺等有机氰化物。这些成分在高温环境中容易引发化学物之间的热反应,从而生成苯酚类和氰化氢等有毒化合物。
3.4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定期开展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是确保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监测人员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坚实基础。通过实战演练,监测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应急监测工作程序,提高采样、化验分析的准确度,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提高应急监测技术水平和实战能力。
3.5 做好应急监测保障工作
做好应急监测保障工作,提升应急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对应急监测小组进行明确分工,提升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同时,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安排专业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对于发生故障的仪器,要及时维修,以保障应急监测装备能够正常使用。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要做好防护装备的配备工作,配置专门的车辆,使应急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另外,还要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风险的防范,保障能够科学、合理、有效地控制风险。
4 结束语
面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监测部门必须要对应急监测中的风险点进行分析,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和完善,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确保应急监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够有效实施,从而降低风险带来的危害,保障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连兵,崔永峰.环境应急监测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0,26(4):12-15.
[2]郝吉明.典型工业集群区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系统的总体架构研究[J].中国应急管理,2010,4(11):32-38.
[3]罗淑英.青海省突发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现状与对策建议[J].青海环境,2010,20(2):60-61.
[4]迟菲,陈安.海上溢油事件机理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1,20(12):43-51.
[5]边归国,廖屹.一起由废旧轮胎火灾引发次生环境污染的思考[J].中国应急管理,2010,4(2):49-51.
〔编辑:刘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