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小处话春季养生

2016-05-05

家庭医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心情舒畅肝火肝气

作为一年之始,春季是进行身体保养,为一年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的好时机。此时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一个“生”字。

春捂上厚下薄 祖国医学认为,“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养生的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保健良方。春季气温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皮肤血管舒张,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抵抗能力有所减弱,如果骤减衣服,极易使风邪入内,引起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因此,初春时节北方居民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更不可骤减衣物。民谚也有“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是梨花雪”的说法。《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 此时人们减衣不宜过早、过多,有冷空气影响时还要及时加衣。

饮食辛甘护肝 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春季为肝气旺盛时期,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生发和肝气疏泄。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气更加亢奋,不利于身体健康。

春季饮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可选择一些具有养肝、疏肝、理气的食物和药物,如大枣、蜂蜜、牛奶、豆浆、春笋、山药等甘甜之品,以增强脾胃功能。还可适当吃些青椒、西红柿、菠菜、苋菜、荠菜、芹菜、油菜、香菜、韭菜、洋葱、芥菜、卷心菜、大头菜、茴香、茼蒿等蔬菜,以及柑橘、柠檬等水果,以补充维生素,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不宜多食羊肉、狗肉、鹌鹑、海鱼、虾、螃蟹等酸性食物。

多通风,讲卫生 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

春季防病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居室环境卫生也很重要,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一定要把不起眼的角落和阴暗死角的污垢清扫干净;厨房、卫生间的异味要排除掉,减少空气污染,注意调节好室内温湿度。此外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侵体首先犯肺之路。

运动和缓适宜 随着气温回升,人们应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节奏比较和缓的运动有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打太极及温和的球类运动。运动不宜剧烈,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可能耗损阳气,对养生不利。散步时可以做揉肺运动。肺经在手臂内侧,经肩窝开始向下延伸到大拇指,取其上下两端的穴位来按摩有很好的效果。这两个穴位一个是在肩窝位置的中府,另一个是大拇指的少商穴,每天早晨起床用手半握拳各敲一百遍即可。

初春天气乍暖还寒,早晚的气温都很低,加之雾霾天气多,空气污染严重,不适合锻炼。太阳出来后气温回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减少,才是比较适合锻炼的时间。老年人在锻炼前适当进食一些热牛奶、麦片等,可以补充水分,增加热量,加速血液的循环。春寒料峭,人体在运动后散热较多,如果不做好保暖措施,很容易受凉感冒。特别是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老年人更要多加注意。

心情舒畅养肝 中医认为肝主情致。从立春起,天气转暖,阳气始发。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也随之上升,容易导致气血逆乱,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引发精神疾病等。因此,春季养生的重点是养肝、护肝,调节心情,保持心情舒畅,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防止“肝火上升”。

尽量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悦,心情舒畅。这样既可防止肝火上越,又有利于疏肝理气、阳气生长。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助阳气上升,万物萌发,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理,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祛病除疾,健康度春天。

猜你喜欢

心情舒畅肝火肝气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春季养肝食何“味”
降肝火,这些水果有效果
68例肝气郁结型慢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中医护理的分析研究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