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小学习作有效教学的策略性建构与运用

2016-05-04陆家继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4期
关键词:实践与思考小学语文

陆家继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习作不仅是语文课程活动体系中的有机组成,而且是不容忽视且无可比拟的“重头戏”,与阅读教学共享“半壁江山”的贡献份额。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也是学生习作活动的起始阶段。然而从现实中我们感同身受,由于多重因素的综合制约,习作教学往往令师生双方感到“老虎吃天——无从下手”,以至于普遍存在着“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现象。如何能让师生双方不把作文教学视为苦难之事呢?文章立足于有效教学的策略性构建与运用,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有效教学;策略建构运用;实践与思考

众所周知,读写教学既是语文课程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又是师生双方在教与学能力素养方面的集中反映。如果把阅读视为原材料的“输入和进口”流程,那么在历经人脑的“储存和加工”之后,才会逐步实现习作产品的“定制和输出”目标。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既鲜明地指出了一条“从阅读走向写作”的成功之路,同时也明确地告诉我们——成功读写并非短期速成之功,而是必须要历经一个较长时期的厚积薄发的过程。那么,如何逐步消除教学双方的“谈作心慌”情绪呢?如何实践“厚积”而又如何实现“薄发”呢?这是一项需要孜孜以求的教学实践课题。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出一些简要性阐述。

一、善于从教材文本中挖掘素材,积极开展有效习作教学活动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是从事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教材同样也是从事课程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选编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元,生活美妙的有之,情趣丰富的有之,人物鲜明的有之,哲理深刻的有之,情感深厚的有之,古今中外的有之……所有这些,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情感表达上,都不失为精品示范之作,正是我们开展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首选素材。而这些往往被我们所忽略,确实属于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比如《索溪峪的“野”》,文章很明显是“总—分”结构形式;其语言轻快活泼,跳跃性较强;无论“山之野”“水之野”还是“物之野”“人之野”, 内容都充满着奇趣、活泼、生动和美妙之感,即使那些山水景色及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让人陶醉不已;在情感表达方面是非常强烈且显而易见的。

有鉴于此,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演示,再结合对文本的阅读感悟,就“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美”或者“假如你是一名游客……”为题,让高年级小学生写一篇习作,都应是一次很不错的个性化训练。

二、善于从校园天地中挖掘素材,积极开展有效习作教学活动

童年是非常美妙的,童年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让学生更多更好地体会、享受和记忆精彩纷呈的校园生活,我们就要“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用手中那支笔来写下这美好的童真童趣。

诚能如此,既可在厚积薄发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智能素养”,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发展他们的“人文素养”,如此一举双赢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深刻感悟到来自教师的循循善诱和谆谆教诲;在主题辩论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来自同学的成功合作和相互促进;面对国旗并高声引亢,让学生在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上积淀爱国情愫;在喜闻乐见的大课间活动期间,让学生快乐享受张弛有度的群体学习生活;在精彩纷呈的文娱PK中,让学生不断增强创优争先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在浩如烟海的课外“悦读”中,让学生逐步地拓展视野、充实生活、加强积累;在趣味浓郁的班队活动中,让学生带着欢歌笑语求取“真知”、学做“真人”……

三、善于从温馨家庭中挖掘素材,积极开展有效习作教学活动

有人说父母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又是永不退休的“终身客座教授”,而家庭则是一所没有假期概念的独特学堂。有鉴于此,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立足家庭生活,在享受温馨、感悟亲情中进行个性化的快乐读写活动。如在“端午节”主题习作活动中,有学生写道:“在闻着粽叶清香中,在吃着棱角分明的粽子时,我又一次想起了大诗人屈原,再次回味他那忧国忧民的感人故事。没有你的自我牺牲精神,也许就没有我们的端午节了吧?我把一只小小的粽子放入河里,就让它捎去我内心的这一份祝愿和哀思……”还有学生写道:“妈妈真的心灵手巧,总是能包出不同形状、不同味道的粽子。全家人吃着妈妈包的粽子赞不绝口。爷爷奶奶笑眯眯的,爸爸一下子能吃十几个。我把粽子带到学校与同学们比赛,还得到了色香味综合第一的美称。妈妈还特别让我多带了几个粽子,说是让爸妈不在身边的同学们吃……我为妈妈感到骄傲!”

亲情是毫不褪色的永恒话题,它也是一个人独具个性、受益终生的阅读素材和写作课题。

四、善于从社会时事中挖掘素材,积极开展有效习作教学活动

“过去教科书是语文学习的全部世界,如今社会生活则是语文学习的教科书。”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流。源泉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还有“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社会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等,都与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大语文教育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立足社会生活现象,在日常生活和时事热点感悟中有效地促进快乐读写,为习作教学活动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理论和实践表明:把学生习作视野积极引向五彩缤纷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之中,既可有效训练并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能力和情感审美能力,又能在不同程度上初步培养与增强他们的公益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在一次“小手牵大手”垃圾回收主题实践写作活动中,有些学生通过小区环保志愿者活动带动爸爸妈妈的支持和响应,由此而来的作文还获得了奖项,如《文明爸爸真可爱》《邻居家垃圾分类了》等。再如,“我的中国梦”活动中,《谁是我最尊敬的人》《童年的中国梦》也获得了奖项。

五、善于从自然天地中挖掘素材,积极开展有效习作教学活动

南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通过《文心雕龙·神思》一文,深刻地写出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独特感悟。这就是说,神奇美妙且风光无限的大自然,它绝非仅属于那些观光者、旅游家、探险家和艺术家,同样属于我们的学生及其个性化的阅读写作生活。

大自然不愧为一部“课本”,因为其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和奥秘等着我们去认真探索与努力揭示;大自然又是一部“绿色的课本”,它能让我们学于其中、快于其中、享于其中和陶醉于其中,不断地获取知识和灵感,丰富思想和情感。比如:在春光无限、桃红柳绿之际,引导并激励学生“为小鸟搭窝”“与鲜花媲美”;在赤日炎炎、骄阳似火之际,引导并激励学生 “享绿荫送爽”“听金蝉唱歌”;在金风送爽、秋色宜人之际,引导并激励学生“品累累硕果”“赏缤纷美景”;在寒风扑面、阴冷干燥之际,引导并激励学生“感天地之气” “吟苍翠依旧”等,从中获取美好的情感、活泼的情趣、奇异的灵感和强劲的精神力量。只要能够善于打开并认真阅读大自然这一“绿色的课本”, 我们的习作教学又怎么会不“下笔如有神”呢?

六、善于从和谐互动中挖掘素材,积极开展有效习作教学活动

有人如是说:“优秀的习作既来自于客观存在的人和事物,又来自于对人和事物情感的主观流露。那些无中生有或者无病呻吟的现象永远算不上优秀之作。”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不仅生活阅历浅显而且思想情感朴素,在一般情况下,他们除了家庭亲情之外,最重要、最信赖且最珍惜的就是师生之情。比如,在一次为期三天的“莲塘基地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以一位旁观者的身份冷静观察,不由得既羡慕、又妒忌、又惭愧。羡慕的是小学生天真活泼、生动可爱,嫉妒的是他(她)们与基地连队教官刚一接触就亲密无间且日益增进的情感,惭愧的是离开之时他们真诚希望教官能永远做他们老师的期盼。

一旬过去了,笔者让小学生在回忆基础上写一篇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关的习作,完全出乎意料的是,全班89%的习作内容并非他们平时津津乐道的“勇者之路”“攀山岩”“电子百拼”“小鬼当家”等活动内容,而是回忆并想念与“教官的三天相处之情”。更令人惊喜的是,本次习作真正地让我这位批阅者感动了许多时日。

以上是笔者对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简要实践与思考。综上所述,只要善于从“教材文本”“校园天地”“温馨家庭”“社会时事”“自然天地”与“和谐互动”中挖掘素材,并始终坚持相关策略的有效性构建与运用,我们定能从中攫取寓教于乐、事半功倍且深刻持久的良好习作效应。不仅如此,对于教学相长同样能够发挥非常重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晓夏.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 扬州大学,2014.

[2]张海彦.由仿而创是革新模式作文的关键[J]. 教学与管理,2011,(25).

[3]许宏.小学生习作中练笔教学策略探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实践与思考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自主展评”课堂不容忽视的四个之“最”
汾阳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