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探讨

2016-05-04吴跃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

吴跃伟

【摘要】 目的 观察和探讨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护理干预以及康复指导的效果。方法 10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及康复指导。对比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各项指标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指导, 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使患儿早日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干预;康复指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173

病毒性脑炎是脑炎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发病季节不固定, 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疼发热、语言肢体意识障碍等, 并且发病骤然而迅疾, 病情也相当严重[1]。如果治疗不够及时或不够合理, 会对患儿的预后产生极大的影响, 对患儿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2]。因此, 合理有效的治疗是关键, 适当的加强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及康复指导是有力保证。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护理干预及康复指导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 将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0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给予其中54例患儿护理干预以及康复指导,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0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无肝脏、肾脏等重大疾病。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4例。对照组中男30例, 女24例, 年龄2~11岁, 病程1~7 d;其中20例假肿瘤型脑炎患儿, 20例弥漫型脑炎患儿, 14例脑干型脑炎患儿。观察组中男28例, 女26例, 年龄2~11岁, 病程1~7 d;其中22例假肿瘤型脑炎患儿, 22例弥漫型脑炎患儿, 10例脑干型脑炎患儿。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及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性针对性护理干预及康复指导, 主要包括:①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对患儿进行心电监测、体温检测, 密切注意患儿的病情变化, 对于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及时治疗, 防止脑疝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简单的对话或者压眶反射来判断患儿的意识是否发生障碍。②心理护理干预。病毒性脑炎是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的, 病情十分严重, 护理人员与家长要耐心温和的与其沟通, 缓解其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③药物治疗护理干预。护理人员监督保证患儿各项药物按时、按量服用, 并在过程中严密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 使用过程中尤其注意静脉滴注速度不能过快, 避免使用脱水机时药液渗漏。④饮食护理。应首先对患儿进行静脉营养补液, 等到酸碱平衡、电解质等生命指标相对稳定后, 结合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食物, 患儿还应少食多餐。⑤康复指导。依据患儿的具体情况, 制订加强性的针对性方案;嘱咐患儿按时、定量服药, 适当运动锻炼身体, 注意饮食健康卫生, 增强抵抗力。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平均住院时间、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时间、颅脑神经障碍恢复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

1. 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儿的各项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或完全改善;有效:患儿各项症状和体征相对好转;无效:患儿的各项症状及体征没有变化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8.0±2.5)d, 短于对照组的(24.0±5.0)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时间、颅脑神经障碍恢复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分别为(10.0±1.5)、(7.2±0.5)、(1.0±0.2)d, 对照组分别为(18.0±2.5)、(14.0±1.6)、(6.0±1.0)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显效36例(66.7%), 有效16例(29.6%), 无效2例(3.7%), 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患儿显效15例(27.8%), 有效26例(48.1%), 无效13例(24.1%), 总有效率为75.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也可称为散发性脑炎, 是脑炎中常见的一种原发性的脑颅急性炎症, 是由各种各样的病毒感染而引发的, 患儿表现为头疼发热、语言肢体意识障碍, 且程度各不相同, 再者由于患儿年龄小, 很容易因为疼痛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 而在治疗时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 从而影响了对患儿进行及时、有效、合理的治疗, 也为患儿的预后以及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3, 4]。本次研究, 通过严密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以及患儿意识, 及时进行有效的对症处理,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为患儿的良好预后打好基础。通过心理护理干预, 缓解患儿恐惧紧张等情绪,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促进了治疗的顺利进行;通过药物治疗、饮食护理干预以及康复指导, 保证了患儿定时、定量服药以及饮食健康, 嘱咐患儿多运动锻炼, 增强抵抗力,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治愈率。

综上所述, 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指导, 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使患儿早日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莉萍. 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31例. 中国药业, 2013, 22(1):69-70.

[2] 任波, 张俊霞, 刘亚玲. 神经节苷脂佐治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1):17-18.

[3] 麦汉茂, 林晓源, 翟琼香. 42例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继发性癫痫的临床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10):1491-1492.

[4] 钟元枝, 罗荣, 樊爱军, 等. 辅助检查在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广东医学, 2012, 33(6):830-832.

[收稿日期:2015-11-03]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