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预防肠道手术术后肠粘连的体会

2016-05-04姜凡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姜凡军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预防肠道手术术后肠粘连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需行肠道手术治疗的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 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肠粘连发生情况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肠粘连发生率明显性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预防肠道手术术后肠粘连的治疗效果显著, 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肠道手术;肠粘连;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117

肠粘连是肠道手术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将中国传统医学引入到西医外科肠道手术术后预防肠粘连的治疗之中[1]。近年来, 随着中西医结合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西医结合预防肠道手术术后肠粘连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为探讨中西医结合预防肠道手术术后肠粘连的治疗效果, 将本院60例需行肠道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3年1月~2015年7月入院的60例需行肠道手术治疗的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本研究在患者及家属知晓情况下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诊断后需行肠道手术治疗, 同时排除其他系统疾病及胃肠道癌症患者。其中, 实验组男15例, 女15例;年龄15~58岁, 平均年龄(38.1±6.6)岁;胆道手术15例, 肠梗阻手术10例, 其他5例。对照组男14例, 女16例;年龄19~55岁, 平均年龄(37.5±6.8)岁;胆道手术13例, 肠梗阻手术9例, 其他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肠道手术治疗, 术后彻底冲洗腹腔, 避免使用海绵及纱布擦拭, 添置引流管并缝合手术切口, 同时尽可能减少钳夹和结扎组织, 术后进行常规外科护理。

实验组患者采用同样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外科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口服或从胃管内注入中药汤剂(采用蒲公英30 g、谷芽30 g、麦芽30 g、太子参15 g、延胡索15 g、枳壳9 g、旋覆梗12 g、姜半夏9 g、青皮9 g、陈皮9 g及广木香9 g煎熬, 过滤)300 ml。

1. 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及肠道术后肠粘连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Epidata3.1录入数据,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27.5±8.9)h、首次排气时间(51.2±9.1)h、首次排便时间(68.5±8.2)h;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38.7±9.5)h、首次排气时间(63.4±9.9)h、首次排便时间(82.1±14.5)h。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肠粘连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肠粘连发生3例(10.0%);对照组发生10例(33.3%)。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肠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预防疾病以及并发症上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运用[2]。肠道手术术后肠粘连的预防及治疗是外科领域的一大难题, 一直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虽然目前各种手术技术的改进, 包括新型手术器械出现、术中抗生素灌注、腹腔应用抗凝药物、放置肠间隔离物、术后应用抗凝、促纤溶药物以及术后促小肠蠕动的应用, 但均未有效改善肠道术后肠粘连发生率高的现状[3]。中医药在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的治疗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西医在预防及治疗肠道术后肠粘连方面也进行了大量临床实践[4-10]。因此, 对于预防肠道手术术后肠粘连的发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相当显著的优势。

为探讨中西医结合预防肠道手术术后肠粘连的治疗效果, 将本院60例需行肠道手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数据显示,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肠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以得出, 相比较传统外科治疗, 中西医结合预防方法可以显著性缩短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 减少肠粘连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预防肠道手术术后肠粘连的治疗效果显著, 应用前景广泛, 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薛福英, 谢建忠.恶性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8):1561-1562.

[2] 邹劲林, 李振东, 袁琦文.大承气汤联合针灸治疗对腹部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1, 18 (3):152-154.

[3] 朱丽, 赵梅珍.快速康复外科多模式镇痛在肠道手术病人中的应用.全科护理, 2015(6):481-483.

[4] 朱达坚, 陈小伍, 伍锦浩, 等.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替代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对肠道菌群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2(8):1190-1193.

[5] 高书文.护理干预对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22):20-21.

[6] 韩树军. 中西医结合预防术后肠粘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6, 6(1):52-53.

[7] 于冬梅, 都全荣. 中西医结合预防术后肠粘连的效果观察. 中国乡村医药, 2001, 8(7):27-28.

[8] 王艳, 张恒. 中西医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研究进展. 山西中医, 2007, 23(6):63-65.

[9] 青梅, 白彦满都拉. 蒙医预防术后肠粘连研究进展. 亚太传统医药, 2015(8):16-17.

[10] 刘保泽, 刘菊华. 理气通降汤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76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6(11):708-709.

[收稿日期:2015-12-11]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