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视下微创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2016-05-04高春生苏伟民黄宁孙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高春生?苏伟民?黄宁?孙宁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直视下微创减压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减压手术方式,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放椎板开窗术(OD)手术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疗效。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为97.44%优于对照组92.3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减压的手术方式, 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直视;微创减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050

伴随着社会节奏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 这给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1]。传统开放性的手术方式, 具有创口大、恢复时间长, 脊椎不稳, 并发粘连以及瘢痕的缺点[2]。本文主要研究了应用常规手术器械在直视下进行微创减压手术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9例。所有患者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断标准, 经过CT或MRI检测确诊为LHD。所有患者均接受过≥3个月的保守治疗, 均治疗无效, 所有患者均是首次进行手术治疗。78例患者中男40例, 女38例, 年龄23~65岁, 平均年龄(34.2±8.5)岁, L3~4节段11例, L4~5节段36例, L5~S1节段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将患者全身麻醉, 取侧卧位, 将患者的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弯曲以加大椎板间隙的宽度, 同时使患者腹部保持悬空的状态, 降低手术操作难度以及减少术中出血量。在患者体表位置放置金属标记物, 利用C型臂透视定位的功能确认患者的病变椎间隙, 静脉注射抗生素, 将患者的皮肤、皮下、深筋膜逐层切开, 同时利用电凝止血, 沿患者骨膜下剥离患病处侧椎旁肌, 将椎板间隙以及黄韧带窝显露出来, 将其向外引导至关节突关节处, 再用止血管钳夹小部分黄韧带, 并用C型臂的透视功能再次确认椎间隙是否有误, 确认无误之后用甲状腺拉钩, 牵引患处的肌肉, 使手术野显露出来, 为了使灯光能够更好的进入手术野, 可用7号粗丝线来缝吊对侧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用咬钳切除患处侧边的黄韧带窝上下部分椎板, 以及黄韧带行椎板间开窗, 当神经根仔细、明显的显露出来后, 再将神经根通过弯形的神经剥离子适当牵引向中线, 使突出间盘能够显露出来, 将后纵韧带、椎间盘纤维环“十字形”切开, 摘除内髓核组织, 对椎间隙进行彻底的清洗, 清洗伤口并止血, 确认没有渗血或活动性出血的状况, 硬膜的表面敷上止血海绵或者防粘连膜, 缝合伤口[3]。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OD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术后处理措施。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将患者的术后3个月的治疗效果分成优(症状缓解, 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良(术前症状基本缓解, 没有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差(术前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三个等级。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97.3± 20.5)min、(69.6±20.4)ml、(5.7±4.3)d、(14.8±5.5)d, 对照组分别为(94.2±17.6)min、(218.7±51.9)ml、(15.2±5.8)d、(18.1± 6.7)d,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在接受手术治疗3个月后, 观察组优、良、差分别为32、6、1例, 优良率为97.44%;对照组为29、7、3例, 优良率为92.31%,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微创手术不仅仅是一种医学技术, 更是一种医学理念, 是目的也是手段。微创手术是指在一定的风险下, 为了避免大切口, 而采用特殊装置在直视下完成手术, 微创手术具有创口小、恢复快、操作精确度高、安全的特点, 将其用在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4, 5]。微创手术对医生的技能的要求较高, 精确把握、细化适应证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收获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综上所述, 本院对收治的39例LHD患者实行了直视下微创减压治疗法, 取得了比传统手术方式更好的治疗效果, 且患者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书纲, 张恒岩, 仉建国, 等.改良直视下小切口微创手术与椎间盘镜及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2, 5(2):112-116.

[2] 宁广智, 郝岩, 冯世庆, 等.小切口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2, 1(1):33-37.

[3] 钱久荣, 华锦明.微创与椎板开窗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比较.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30):3431-3433.

[4] 欧阳兆书.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 24(4):216-217.

[5] 李盛华, 周明旺, 李亚军, 等.微创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现状.中国骨伤, 2012, 25(4):348-352.

[收稿日期:2015-12-09]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