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吕正笙
2016-05-04吴彤
很多人问我,孩子初学乐器是不是应该买一个便宜的?我不这样认为。对于孩子来讲,每一次演奏的体验都非常重要。当你听到乐器演奏出美丽动听的旋律的同时,你应该考虑孩子和乐器沟通交流的时候,付出了多少?又得到了多少?这件乐器是不是可以让孩子得心应手?在他演奏这件乐器的时候又遇到了多少困难?我认为,乐器的专业品质远远要比便宜与否更重要——价格可以相对不那么昂贵,但乐器的品质决不能太低。
每一件乐器,都是有消耗的。任何一个专业的演奏家,无论演奏小提琴还是吉他,当他们打开琴盒开始演奏之前,一定要调弦——这是一个演奏家最基本的习惯。音必须要准,否则你演奏的技术再好,曲目再多,音不准一定是很难听且不能入耳的。
有些乐器不是马上就能调的,比如说钢琴,在每一场音乐会之前,一定会有调律师在演出之前花几个小时去调音。而笙也一样,中国的笙是以和谐著称的,其中的每一个音几乎都要以“音分”为单位调整它的高度。所谓“音分”,这是一种音高的计算单位(每个半音音程分为一百个音分)。我们所说的标准音A,是每秒钟振动440次,如果振动了441次,就意味着这个音偏高了。
音和音之间和谐的标准,是根据不同音律的要求来决定的。全世界有不同的音律,中国的音乐是建立在纯律和五度相生律的基础上的。但是西方的音乐,会演奏很多三和弦、七和弦甚至九和弦。那么,其中就不单是五度的要求,它可能还有三度的要求、七度的要求、九度的要求,以及更多的要求。如果要兼顾的话,其中就要有妥协,就要有相对的平衡,这是一个非常细密的调律工作。
所以我在演出之前,都会花几个小时来调音,让原本已经非常精致的乐器能够得心应手,能够手到音出,而且是美妙的音。但是有时候,我看到一些学琴的孩子拿出来的乐器,其实是不能演奏的。乐器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奏以后,音可能已经不准了,而且在你演奏的时候,可能声音的反应很慢。当你演奏下去,当你吹的气接触簧片以后,簧片可能会晚一点才发声,如此一来,你就失去了准确的节奏,让演奏的曲调听起来不太连贯,这就影响了音乐的表达,同时也让表达音乐的人感觉不舒服。
作为一个学音乐的孩子,他可能并不清楚,这种不舒服其实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乐器造成的。如果有一个得心应手的乐器,他表达的音乐就可能更感人。所以,一个好的乐器,不单是一次性的投资,也在于后面频繁的维护和修理,让它时刻保持一个最好的演奏状态。
我曾问过马友友先生一个问题:“你认为乐器是有灵魂的吗?”他说,我相信会有的——因为乐器在制成之前,它们也都是有生命的树。
(摘自《吴彤们》作家出版社 图/矢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