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犯罪学学科理想之重塑

2016-05-04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本土化

李 卿



犯罪学学科理想之重塑

李卿

摘要:对犯罪学学科发展的讨论,虽然有多重角度和多种方法,但我们常常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犯罪学学科理想的塑造。学科理想作为学科发展的指南,理应得到重视,中国犯罪学应该树立一种以学科建设本土化为主导的学科理想。要完成犯罪学学科本体重振的使命,必须要完成学科理想的重塑。

关键词:学科建设;理想重塑;学科意识;本土化

我们走的太久,以至于忘记了出发的目的——纪伯伦。

似乎我们经常能够提起的,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学科作用,意义、目的和价值,似乎很少有人提起关于学科理想之类的东西。对人文社会科学来说,学科理想绝对不是那些纷繁复杂、众说纷纭的定义或内涵,它是唯一的、直观的,并且在学科中是至高无上的,属于学科中上层建筑的东西,我们也可以称其为学科的指导思想。如同人的理想一样,那是一个需要学科去不断追求,不断完成的一项永恒并崇高的任务。

我们过于相信威慑对犯罪的影响,似乎依赖刑法治理犯罪问题已经太久了。但是增加犯罪人的恐惧和增加犯罪成本真的能够减少犯罪吗?我们对犯罪的认识如今已经降低到了被动等待犯罪的出现,犯罪学的学科理想也逐步由对犯罪现象知识与真理的渴望,变成了仅仅屈从于对社会控制机构提出犯罪预防建议,而且这种苍白无力的呐喊是否被重视还是个问题,犯罪学的理想似乎成了一个遥远而又美好的旗帜。韦恩·莫里森曾在其著作中感叹:“犯罪学把理解和控制犯罪作为它的任务,但最近几年晚期现代或后现代的情况的矛盾心理又导致了一个新的取向:发展一个没有犯罪的社会。这一任务已经被悄悄地替换了,成了只需要对犯罪和犯罪人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想法。”[1]学科的理想如同人最初的理想一样,美好而又远大,但历经变幻的理想也会在现实的持续侵蚀下不断退化,很多学科发展到如今,已经丧失了最初设立时的宗旨,而变得越来越仅仅屈从于社会现实的需要。也许这对学科发展来说,无可厚非,但是对学科生命来说,不无遗憾。社会需求是学科赖以发展的基础,但是学科发展仅依赖于社会需求又显得过于亦步亦趋,只有不拘泥于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又不断追寻学科本色以求学科振兴的远大理想才是学科不断发展的动力。

学科理想不可忽视,它反映了学科存在的社会意义,阐明了学科理论的实践价值,从根本上决定着学科的科学性。学科理想的树立过程也就是学科道路、学科自信的构建过程,笔者以社会学学科理想的变迁对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影响做一简单介绍,社会学在中国发展初期,情况略似于犯罪学,其学科理想是以借鉴西方的知识来发展中国自己的社会学理论基础,以达到了解中国社会现状,并为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提供方案的目标。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社会学的学科思想出现了转变,社会学界开始注重学科本土化的研究,并且在知识体系与方法论两方面同时对社会学进行内在的反思与转换。一方面学科注重研究方法的革新,同时,利用本土资源,大力钻研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学知识和理论。中国社会学界的自觉反思,进一步明确了本学科的学科理想和发展方向,即立足中国,建立为本国社会发展服务的中国社会学。[2]这种学科理想的转变,不仅顺应了学科发展的趋势,满足了社会对学科的需要;而且对整个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标志性意义,使社会学的学科研究蓬勃发展。

学科理想的重塑可谓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每一次学科的振兴都伴随着学科指导思想上的解放。目前国内关于塑造学术理想的相关文献不多。笔者将学科理想的重塑放在学科重整的首位,意在表明学科理想对于学科发展有着无可争辩的重要影响:首先,学科理想是学科力量的凝结剂,可以起到团结学科群体,加强学科整合的重要作用;其次,学科理想与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之间是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学科知识的开拓使得学科理想成为现实,而在学科理想指导下进行的学术研究及学科知识的积累,更能体现学科理想、价值与社会现实意义。

学科无理想便会丧失方向,只有确定了方向才可以推动学科进步与创新,不然势必容易形成学科力量各个出击,多头出力,四面受挫,一盘散沙的局面。犯罪学一直有一个乌托邦般的梦想,那就是消灭犯罪,创造一个安定而又和谐的社会。但使犯罪这种社会现象彻底消失于人类社会又似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它的最实际的理想就是深切懂得犯罪,并将犯罪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心中。当今中国犯罪学急需对学科理想的重视与重塑。并且这种学科理想是适合学科发展的,现实并且远大的目标。学科的理想不需要喊在口头上,只需要落实在行动中。

阐明个人关怀,应该是文学家所做的事情,但是阐明公共关怀,犯罪学家必然义不容辞。那些伟大的真理给人以启迪,引导人们积极向上,乐观平和,并且赋予人们以洞察社会的明亮双眼,可以让我们看清那些复杂交织的社会现象,其中也包括困扰我们的犯罪问题。犯罪学所从事的事业就是要建立坚实的知识体系以及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构图,并向政治精英们提出关于理解犯罪、防控犯罪的建议。笔者认为,中国犯罪学应该树立一种以学科建设本土化为主导,学科理论知识实际应用为目标,学科发展独立自主为基点,以振兴中华为宗旨,以追求正义为基调,解决中国犯罪问题,保障中国社会稳定并放眼世界,为构建人类社会的美好与和谐做出贡献的学科理想。这个学科理想的核心应该是立足本国,放眼世界。犯罪学担负着一种为社会提供智慧与真理的责任,我们沿着犯罪学的历程,从现代走向未来,在它所研究的主题中,有对善良和自由的不断追求,也有对和谐与安定的美好憧憬。

加强犯罪学学科建设,首先必须增强犯罪学的学科意识,明确犯罪学的学科任务,唯此才能确立犯罪学的发展和建设方向。[3]具备独立的学科主体意识是中国犯罪学能够创新,开拓学科发展新局面的关键。独立自主的学科理想可以推动学科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现实土壤之中”,并为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振兴提供借鉴,开辟道路。(作者单位:上海政法学院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韦恩·莫里森著,刘仁文译.理论犯罪学—从现代到后现代[M].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7页.

[2]宣朝庆、王处辉.从社区研究看社会学的中国风格—以学科理想与知识建构为视角的分析[J].河北学刊,2006,(1).

[3]严励.犯罪学何以贫困化[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5).

作者简介:李卿,男,上海政法学院研究生院2012级刑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刑法学、犯罪学。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本土化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论法律赋能诊所教育的本土化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