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诸葛亮留在石垭的历史记忆

2016-05-03蒋辉

关爱明天 2016年4期
关键词:广汉诸葛刘备

文/蒋辉



诸葛亮留在石垭的历史记忆

文/蒋辉

中江县集凤镇石垭一带有一段广为流传、不曾记入史册的三国故事。故事随风而逝,唯留下原石垭诸葛庙大门上气势磅礴的楹联:“青山在将离草愈蜀汉将士,浪淘尽傲苍穹铸百代英雄。韬光养晦。”

据传: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刘备征荆州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章武三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涕泣地说:“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刘备逝世后,南中地区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很快调整巴蜀内政,一面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一面建议实行韬光养晦,大力屯集兵力,调整龙泉山北和山南的区域管理,将广汉、德阳(在川西坝)、郪县(今中江西南部)、五城(今中江北部)新建东广汉郡。五月亲临五城和郪县勘查。沿途经连山,过古店,到走马铺,一路遮天蔽日、古木参天,时而还有野兽出没。过走马铺后,虽然人烟稀少,但在沿途路边的山地间,貌似牡丹一样的花朵争相斗艳。在到石垭的地段,偶遇几位百姓正在地里耕作。诸葛亮问:“此山开的何种花草”;百姓答:“这是白芍花,根可入药止血、治伤痛,很灵验。”身边的马忠(马忠于建安十九年随马超归附刘备,跟随丞相诸葛亮南征孟获和北伐曹魏)心领神会,深知诸葛丞相调整巴蜀内政,目的就是养精蓄锐,不久将率军南征,平定南蛮,为北伐作好准备。马良灵机一动,忙上前问百姓:“你们这里种了多少?”百姓说:“多得很呢!还有那边山下的撮箕湾。”

诸葛亮登上最高的山顶进行勘察,然后下到山上一个较为平坦的地带安营扎寨(即现在的石垭小学——原诸葛庙所在地)。经勘查,此地处于龙泉山脉尾段的一个垭口之上,是成都经广汉通往伍城的一条要道,由于这里正处一个垭口之上,乱石丛生,因此称之为“石垭子”。“石垭子”地势较为险要,仅有向东通往伍城和向西通往广汉到成都两条走廊,中间有小小的盆地,周围五个峡谷,易守难攻,乃是个兵家疗伤、练武之地。

诸葛亮喜出望外,忙与各大将商议,把石垭子作为蜀兵短暂修整、疗伤、习武、练兵之地。因章武二年刘备征荆州,派马忠带兵五千人为刘备补充兵员,甚得器重,建兴元年(公元224年),诸葛亮辟为丞相门下督。为此,诸葛亮派马忠亲自督阵。按照丞相旨意,马忠在向东往五城走廊2.5公里设寨门口;向西往集凤至广汉走廊2.5公里设“营门”后称“石关门”;并在营地最高处(现在的烟包山)设烟火台。

马忠拿部安营扎寨后,一是整顿军纪,组织将士与当地的百姓开展农牧业生产,与百姓亲如一家,丰衣足食;二是发动百姓大力发展白芍,收购备为以后北伐战时之用;三是伤兵全愈后,组织将士加紧习武、操练,提振军心。一年后,蜀兵通过修整,兵强马壮,士气高昂,蜀建兴三年(225年),马忠随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南蛮,立下了汗马功劳。蜀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上《出师表》给刘禅,屯兵汉中,即日北伐。此传说虽不曾在《三国》史书上记载,却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至今。

后来,当地百姓在诸葛亮曾经安营扎寨地修建诸葛庙,庙内塑诸葛亮的神像,以对他们的纪念。可惜当时将庙内塑像捣毁,诸葛庙被改作学校。笔者70年代曾在此就读小学,历经风雨和几度改造,原诸葛庙遗址已变成石垭小学。2013年,在省市县的关心支持下,通过成都泡桐树小学对口援建,又将石垭小学建为“成都泡桐树小学——石垭分校”,成为教书育人的圣地。

(作者系中江县集凤镇关工委执行主任)

猜你喜欢

广汉诸葛刘备
Design of Creative Incentive Contrac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Chain from Dual Perspective
诸葛羽扇
读懂刘备
诸葛南征
刘备与徐州
发明告密筒的西汉名臣
政绩毁于私欲
刘备的爱
A Study of Motivation in ActivePerformancein Class
最后一片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