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四军老兵潘孝臣:告诉下一代,历史是不能被遗忘的

2016-05-03

关爱明天 2016年4期
关键词:四川大学研究会新四军

本刊记者莫尔佳



新四军老兵潘孝臣:告诉下一代,历史是不能被遗忘的

本刊记者莫尔佳

潘孝臣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摄影/莫尔佳

潘孝臣,1931年出生于河南省商丘市,1942年10月参加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1963年转业到成都工学院(已并入四川大学),任人事处组织部副部长,高分子材料学院党总支书记。1992年离休。现任四川省新四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新四军研究会四川大学分会会长。

刚经历了“倒春寒”一夜寒雨的川大校园,地面铺满了落叶,颇有几分萧瑟之感。但这样的天气,并没有影响到潘孝臣的工作热情——尽管已年过八旬,但身为四川省新四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新四军研究会四川大学分会会长的他,不仅要安排每月例行的研究会会员活动,还要为4月上旬举行的“叶挺逝世70周年纪念活动”做筹备工作。

采访时间在潘孝臣极具故事性和戏剧性的“回忆叙事”里流淌而过——他的讲述思维清晰、充满细节,时不时还讲个笑话,抖个“包袱”,张弛有致地调动着听者的情绪。临分别时,潘孝臣指着新四军研究会四川大学分会活动室里那幅写有“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的书法作品,笑逐颜开地说:“这句话呀,最能代表我对新四军的感情了。”

一个小新四军的成长轨迹

1942年的冬天,新四军在淮北开展大规模的反“扫荡”战斗。这天,在一个名为小蚌埠的小镇,11岁的潘孝臣哼着日本军歌,大摇大摆地走进日军设置在镇上的据点。他一会对着站岗的日军嬉皮笑脸,用日语嚷嚷:“休息休息!”一会去抢在一旁休息的日军嘴上叼着的烟,喊着:“让我抽让我抽。”……很快,据点里的日军对这个百姓打扮的小孩儿完全失去了警惕,任由他在据点里晃荡。潘孝臣一边和日军调笑,一边将据点里的情况一一记在心里。

彼时,距离他成为一名新四军仅过了月余。

6年前,潘孝臣同自己的双亲和哥哥逃荒离开河南老家,一路颠沛流离。1938年秋天,一家人来到安徽滁县,以为当地一户地主家烧窑为生。天有不测风云,在这里,他的母亲因水土不服卧病在床,父亲在烧窑时被严重灼伤。双亲都丧失劳动力,潘孝臣只得和大他6岁的哥哥到车站捡日军剩饭为生。那段时间的经历,让潘孝臣学会了一些日常交际的日语,也知晓了日军侵略中国时的狰狞面目。

他亲眼目睹3个日军在光天化日之下糟蹋到车站洗衣服的妇女;也见过寄居的房东家儿子走在街上被日军随意放枪射中腿数日后死去;自己的哥哥也曾被日军抓去三次,每次都仿佛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多年以后,潘孝臣在回忆那段岁月时,苦笑着摇头:“鬼子那时可真不把我们中国人的命当命。”

1939年四五月份,潘孝臣一家来到安徽灵璧。在这里,潘孝臣第一次接触到了新四军。这支军纪严明到打破了潘孝臣家一个瓦罐没钱赔时,指导员写下欠条让他们向后续部队“索赔”的军队,给幼小的潘孝臣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从那时起,新四军在他心目中,就烙上了“抗日的队伍”“人民的队伍”印记。

那一年,潘孝臣的哥哥加入了新四军。曾在滁州宁可挑沙赚钱交“壮丁费”也断然拒绝让哥哥做伪军军官勤务兵的父亲,这次却异常支持哥哥参军。父亲对哥哥说:“之前不让你去,那是因为咱中国人不能当汉奸,但这次是中国军队,是中国的好军队,咋不去呢?”送走了哥哥的潘孝臣,尽管还不满8岁,却在心中埋下了要加入新四军的念头。

1942年秋天,潘孝臣一家与参军三年的哥哥重逢。这次,潘孝臣告诉父亲:“我也要参加新四军。”起初父亲不以为然,说:“你那么小,人家要你吗?”但终是拗不过潘孝臣的热情,便托哥哥向指导员请示。令潘孝臣喜出望外的是,指导员回答说:“要,咋不要呢。只要有颗抗日的心,新四军就都要。”于是,潘孝臣留在了新四军十一旅三十二团一营一连,成为了一名通讯员。

侦查小蚌埠的日军据点,是潘孝臣第一次参加战斗。根据他所侦查的敌情,当天晚上,新四军偷袭了日军据点。由于情报工作到位,战斗仅持续了十多分钟,新四军就取得了胜利。——尽管这种胜利只是暂时的:天一亮,部队就会撤离该据点,但这样的作战方式,正是对毛泽东“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作战十六字诀”的生动诠释。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从那时起,潘孝臣开始了自己20余年的军旅生涯。

“抗战时期是最艰苦的。”潘孝臣回忆道,那时新四军的装备,最可靠的就是每个人背上背的那把大刀。“枪倒是有,可就只有几发子弹。子弹夹看起来满满的,其实里面都是高粱秆子。“说到这,潘孝臣自己掌不住笑了:“有的战士说俏皮话,叫‘看起来满满堂堂,背起来轻轻爽爽,打起仗来慌里慌张’。”

那时候,战斗情况紧急多变。潘孝臣和战友们睡觉都是和衣而睡,也没有条件洗澡。在夏日,久而久之,身上都是虱子。而冬天就更为难熬,因为年岁小,有时潘孝臣会尿床,晚上睡觉捂在被子里,裤子不会冻起来,早起后一吹冷风,裤子一会就结成冰了。行军时,被冻得很硬的裤子和腿上的疥疮相互摩擦,经常磨出血来,把裤子染成一块一块的红色。“尽管条件如此艰苦,我也从来没有想过退缩。那时候我们都是‘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打游击之外的空闲时间,潘孝臣和战友们就在老百姓院子里学习文化知识或者自己搓麻绳打草鞋。“我家那条件,怎么可能供我读书呢,所以我识字这些都是后来在部队里学的。”

潘孝臣到现在都忘不了那时候群众对军队的支持。“没有老百姓,我们不可能取得胜利。尤其在日军扫荡期间,他们那可真是在用生命支援我们。”在潘孝臣看来,能得到这样的支持,是因为“我们是人民的军队”。他告诉记者,那时候部队每离开一个地方,都会派出群众纪律检查小组到百姓家,了解他们家里东西有无遗失,战士借了的东西有没有还,走前地有没有为他们扫干净,水缸里有没有给挑满水等,并征求他们对部队的意见。“简单说,要群众跟着你,你首先要对群众好。”潘孝臣说。

“让年轻人知道过去”

退休后的潘孝臣,把自己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放在了四川大学的新四军研究会事务上。他笑说自己“就是闲不住”。

“我觉得现在很多青年人对过去了解不多。我们需要让他们知道历史,知道我们怎么走过来的。”潘孝臣说。他还对现下的一些电视剧颇为不满。他说:“那些剧我看着烦,太假了。”在他看来,不少电视剧为了迎合观众,设计了很多不符合历史、“花哨的”场景和情节。

令他欣慰的是,青少年很喜欢他的演讲。“孩子们总是让我多讲讲,说我讲的和书本上都不一样。”说到这里,潘孝臣得意一笑,“我回答他们,要是我讲得和书上一样,那不是浪费你们时间?哈哈。”

70年前,潘孝臣和战友们背上背着面袋,胸前挂着锅盖,走在道上高声唱着“大鼓一响,唱书开场……”来宣传抗战胜利;今天,潘孝臣辗转各个院校做演讲,策划各种纪念活动,不遗余力地宣传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在讲述中还原自己走过的那段历史的真实面容。

“我就想告诉下一代,历史,是不能被遗忘的。”他说。

猜你喜欢

四川大学研究会新四军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
波兰睡眠研究会
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召开换届大会
第九届亚洲睡眠研究会大会
百年精诚 誉从信来——走进四川大学华西眼视光之一
一只会哭的猫
四川大学信息显示研究所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