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泅渡与急救课模块化教学改革之探讨

2016-05-03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模块教学课程实施课程设置

李 丹

(湖北警官学院警体战训部,湖北武汉430034)



泅渡与急救课模块化教学改革之探讨

李丹

(湖北警官学院警体战训部,湖北武汉430034)

【摘要】泅渡与急救是警察实战技战术课程之一,是提高公安一线民警执法实践水平的实战性、操作性的技能课程。以湖北警官学院为例,分析与探讨该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加水上救生内容,延长教学周期,合理安排课程设置,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加强课外训练,加强现场急救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快室内恒温游泳馆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泅渡与急救;模块教学;课程实施;课程设置

泅渡与急救是提高公安一线民警执法实践水平的实战性、操作性的技能课程[1]。2006年公安教育训练部门在“大练兵活动”的促进下制定了泅渡与急救相关教学内容和训练大纲,使其成为公安院校开设的警察实战技战术课程之一。[2]各公安院校依据本学科发展水平和实际教学条件采取不同的课程实施方式,其中对于无室内恒温游泳教学场馆的院校,通过模块化教学的方式来弥补教学条件的局限性。

一、泅渡与急救课程的发展与演变

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中的关键要素,泅渡与急救课模块化教学的内容变化和教学实践的改进主要是通过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两方面体现出来。

(一)泅渡与急救课程的发展

2006年,公安院校依据公安专业本、专科培养方案的不同,在课程设置方面,公安专业专科警用游泳课安排在第二学期,总课时数26个;公安专业本科警用游泳课安排在第三学期,总课时数38个。课堂教学是以一周两个行政班同时进行模块化教学的形式完成,整个模块教学时段的固定课时数是26学时,因此,公安专业本科的38学时的教学内容其实只按26学时进行课堂教学。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数分配如下表1所示。

表1

从表1可知,教学内容以游泳技术为核心,游泳技术的学习与训练约占91%,警用游泳课的专业特色不明显,课程中也尚未涉及到现场急救内容,所以模块化教学的内容仅为泅渡一个教学科目。

2009年,随着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的实施,警用游泳课程为满足学警和特警的职业培训需求,强调教学内容的实战性,依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警务实战训练大纲》和院校课程设置的的要求,将现场急救增设到警用游泳教学模块当中,并将课程更名为泅渡与急救。[3]在课程设置方面,公安专业学历教育安排在第二学期,学警和特警的培训安排在第三学期,各专业教学总时数为26个,其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如表2所示。[4]

表2

相较于原有的课程设置,课程名称、教学内容以及学时分配都有变化,调整后的课程设置缩小了游泳技术教学的比例,加强了游泳技能教学与训练,增设了现场急救内容,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模块教学层次,突出了警务实战的特色。同时,将两个教学科目融入一个模块中,也是警务技能课程实施的一种新尝试。

(二)课堂教学的调整与改进

最初的课堂教学是分游泳技术的岸上徒手模仿与水中练习两部分进行,既无学员游泳技术水平的分组也无教学内容的区分,教学缺乏针对性。在课程设置调整之后,课堂教学模式也随之调整。

1.通过技术分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细化教学分组,按学员游泳技术水平划分每个行政班,分别在两个区域进行警用游泳技术和技能教学,有游泳基础的学员在深水区,无游泳基础的学员在浅水区。深水区域的教学侧重点在游泳技能,浅水区域的教学侧重点在游泳技术,两个区域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各有不同,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员技术。

2.通过合理搭配两个科目教学时段,降低每日训练负荷。在一周的模块教学时段中,周一、周三、周五有6学时,若全部安排水中教学与训练,训练强度过于集中,学员体力无法承受,且学员早餐之后不宜过早下水,将现场急救的教学安排在此三天的第一、第二节课,岸上理论教学与水中技术、技能训练相结合,缓解学员全天的运动负荷压力,使模块教学训练的体力分配更加合理。

3.通过更换训练器材,加大现场急救中心肺复苏术的训练力度。现场急救教学的初始阶段,受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材所限,不得不采取理论讲解多、模拟训练少的教学形式。但急救技术必须经过模拟训练才能较好地掌握,尤其是心肺复苏术,虽是一项简单且有效的救命术,但需要反复模拟训练才能较好地掌握和运用。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用简易模拟人取代专业医用模拟人,降低教学器材成本,增加训练器材的数量,改善教学条件,保证学员操作训练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1 不同处理豇豆产量比较 豆荚包皮成熟时,分批采收并考种,记录豇豆小区荚数、荚粒数、百粒重,根据密度计算小区产量,再折合成公顷产量,结果见表2。

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倒逼了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延伸到教学实践中,是课程目标的变化引起课程实施的变革,其对泅渡与急救课模块化教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来体现。虽然课程实施在不断改进,但随着招录体制改革和公安教育的新需求,模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显突出。

二、泅渡与急救课模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大纲的内容滞后

1.水中追逃、水中抓捕等泅渡教学中的一些由部队单兵作战训练内容转化而来的警务技能,效率低、危险性大,已不适应当下公安工作形势。随着科技强警战略在公安工作中的推广与深入,大量的高科技警务装备已运用于警务实战中,发挥着打击犯罪、治安防控、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的综合效能。因此,泅渡与急救课教学内容的调整已是形势所需。

2.现场急救课教学大纲中急救内容涉及面广,有些医学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已不再作为非专业救护人员的急救技术进行普及。同时,受模块化教学课时数少的限制,在既有技能又有理论的学习中,学员仅能粗略地了解基本急救内容,而不能牢固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在校期间也没有复习和巩固的机会,无法达成课程预期。

(二)课程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以湖北警官学院为例,近两年,公安专业学历教育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本、专科公安专业的泅渡与急救课程上课时间仍然集中在第二学期,这就造成2015年两学期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的现象:一个学期,教师五周完成13个区队的教学;另一个学期,却仅有一个区队的教学任务,游泳场馆的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三)教学大纲不适用于招生对象

原有的教学大纲是针对学警和特警,其教学对象一部分来自于各公安院校,在大学期间学习过游泳;另一部分来自于部队转业人员,接受过游泳训练,所以有游泳基础的学员比例可达70%以上,如表3所示,而且他们体能较好,能承受一周模块教学的训练强度和负荷。

表3

目前,公安专业学历教育的学员全部来自高中毕业生,有游泳基础的学员比例仅占20%左右,而且因高考阶段的学习负担重,身体锻炼少,体能普遍较差,难以适应一周模块教学的高强度和高负荷。

(四)急救技术更新不及时

现场急救的核心内容是心肺复苏术及相关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从2007年到2015年,这项技术及相关的技术运用已有两次提升,但我院的现场急救的教学大纲没有做过修改,有的新技术和设备难以进入课堂教学,比如AED机(自动除颤仪)的使用方法等。另外,只有初次培训,没有复训的衔接;只培训不发证,这些都是制约急救技术学习和运用的重要因素。

(五)课程教学周期短

在室外的游泳馆进行游泳技术和技能教学与训练,一旦遇到气温骤降或下雨,学员在水中练习的持续时间大大缩短。出水后,体表热量流失快,无法进行多组重复训练。部分学员因体力下降极易感冒发烧,无法连续完成模块教学内容。在2014—2015第一学期的教学中,因雨天多、气温低,347名学员中有42人缓考,占教学总人数的12%。所以,天气变化是影响一周模块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同时,因教学周期短,学员请公假、事假或病假对本课程的学习影响较大,在模块教学中就是4—6 或6—10节课的缺席(共26学时),直接影响个人的学习、训练时数和技术的掌握。

(六)游泳馆的管理模式制约着游泳课外训练

游泳馆是对外承包经营管理方式,在保证完成计划内课堂教学之外,属承包经营时段,有组织的、专业的课外训练与经营活动之间相互影响,如何加强游泳课外训练,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七)师资力量薄弱

从开设警用游泳课以来,泅渡与急救课师资队伍由外聘的专业教师和本部门培训教师组成。外聘教师主要承担游泳技术教学任务,本部门教师承担游泳技能部分的课堂管理任务,虽能勉强弥补部门教学师资的不足,但因该课程教学的季节性特点,外聘人员不能固定,对课堂管理和教学内容需较长的适应期。又因模块教学强度大,教学工作量少,多数教师不愿承担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所以本部门担任此课程的教师也经常变动,形成了教学内容固定,师资流动性大的特点,不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泅渡与急救课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建议

随着招录体制的变化,在教学活动的侧重点由教学到培训的不断转变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与教学对象之间的契合度降低,部分教学内容已不适应公安工作新需求,亟需调整。

(一)增加水上救生内容,适应公安实践新需求

在公安实际工作中,水上救援和救护已是水上警务工作的重要部分,一些常规有效的救援工具的使用是提高救援效果、降低救援危险性的重要手段。2014年9月,在深圳举办了公安部水上救生专项教官培训班,目的是为了加强民警水上救生培训力度,提高民警处理水上警务能力。由此可见,开展水上救生、救援已是公安工作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服务民众的重要措施。建议在2009年培训大纲的基础之上适量调整泅渡与急救课中不适宜的教学内容,增加贴近公安工作需要的水上救援和救生内容,这也体现公安教学为实战服务的特点。从模块教学的课程内容上课可以做如下调整,见表4。

表4

如表4所示,减少了武装泅渡的课时,增加了岸上间接救生技能和水中直接救援技能课时,其中岸上间接救生技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水中间接救援技能因对施救者的游泳技术要求高,只要求在深水区域学习的学生掌握。

(二)延长教学周期,改变模块教学的循环方法

一周模块教学,即学员一周内全天满负荷完成26学时的泅渡与急救课教学任务。其特点在于可集中强化技能,但对教学对象的身体素质要求高。目前,大部分学历教育学员的身体素质尚达不到这样高强度的训练要求。

其次,泅渡与急救课程中的技能形成过程同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一样有其建立、巩固和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规律,一般要经过泛化、分化、巩固提高三个阶段。初学的学员在学习新动作时,泛化过程较长,分化能力较差,动作越复杂,分化的难度也就越大。

另外,游泳时的体位和运动环境与日常状态完全不同,学员已掌握的技能在此项技能的学习中很难有积极的正迁移影响,[5]所以形成运动技能所需的时间较长。就一周的模块教学而言,课程结束时,初学的学员较难完成技能学习的三个有效阶段,影响了技能的掌握。

建议改为两周四区队的双循环模式,教学总学时不变;或将周二、周四下午的教学时段加入到模块课时中,则总课时数为30个,可以弥补现场急救课时的不足。举例说,将双循环中的四个区队分成A、B两组,第一周,A组上午进行泅渡与急救模块教学、下午其他课照常;B组下午进行泅渡与急救教学,上午其他课照常。第二周,A组和B组模块教学时段交换。对学员来说,全天模块改为了半天模块,一周的循环变成两周,所完成的课时总量基本不变,学习周期延长了一倍,更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并能减轻全天训练的体能压力和减少病假、事假或天气的影响。

(三)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弥补教学场馆的局限性

课程设置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环节,是课程实施中教学实践活动的指南,应紧随课程目标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包括课程设置的教学科目和教学活动顺序等。公安专业安排在第二学期,职业教育安排在第三学期的泅渡与急救课程教学时段设置已不合适;公安专业专科二学期,本科第三学期开设泅渡与急救课的设置形式也不能成为固定标准,而应根据教学区队总量,均衡分配课程教学时段,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弥补非室内游泳馆的局限性。所以,课程设置是课程实施的核心部分,除教学内容之外,对于泅渡与急救课程而言,还需考量现有游泳场馆受季节局限的特点和招生计划的变动。

(四)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将多媒体教学引进泅渡与急救教学与训练课堂,理论与实训相结合,边讲边练,提高理论讲解的生动性和技能训练的及时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现场急救的教学,需理论讲授促进对技术的理解,同时又需实操训练加强技术动作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技术运用的信心。

(五)加强课外训练,优化教学效果

课外训练是辅助和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模块教学阶段,“突击性”的学习与训练并不能较好地掌握和提高游泳技能,还需不断反复训练,减少技术回生。夏季是游泳教学与训练最佳时机,组建游泳训练队,与经营者协商,安排1周2—3次的课外训练,可为在校的学员提供一个巩固和提高游泳技能的平台。

(六)加强现场急救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急救技术的普及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和国民基本素质的标准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命与健康的认识逐步提高,社会对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的需求逐步加大,不仅公安、消防、民航、旅游等特殊行业的工作人员需要急救培训,高校学子也是院前救护重要的社会保障力量。2015年浙江省杭州市、广东省深圳市等城市正式施行《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提出“具备急救专业技能的公民对急、危、重伤病员按照操作规范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其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不承担法律责任”。通过普及与推广急救技术,提升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感更是高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所以要加快与红十字会的合作,为学员提供参加公益活动的平台和法律保障。

(七)引进青年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湖北警官学院泅渡与急救课教学团队,以中年教师为主,外聘教师为辅,缺少专职青年教师。随着学院管理体制的改革,该课程的师资断层现象日趋严重。因此,必须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青年教师的引进,以适应高强度的泅渡与急救课教学工作的需要。

(八)加快室内恒温游泳馆建设

室外教学场馆的局限性制约着泅渡与急救课的课程建设与发展,因此,加快室内恒温游泳场馆建设已是当务之急,是课程教学水平提升的需要,也是学院发展的需要。

以湖北警官学院为例,目前,每年在游泳馆中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时段为7周。上半年,从五月下旬到七月,可完成五周500人左右的教学;下半年,九月中旬到十月两周200人左右的教学,场馆总教学承载量为700—800人。随着公安专业学历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即使改善课程设置,均衡分布授课区队,充分利用场馆资源,现有场馆因受季节所限,其7周的教学承载量仍然没有扩大的空间。同时,非公安专业也有游泳教学需求。游泳课是大学体育课的重要内容,各个高校对游泳教学非常重视,我院应加快室内恒温游泳馆的建设,扩大游泳教学对象,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

四、结束语

公安院校泅渡与急救课模块化教学是一种因地制宜的课程实施方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团队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模块化教学的优点。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顾明等.公安院校警务实战技战术课程研究[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3(1).

[3]公安部警务实战基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教程[M].2007.

[4]赵志飞.警察实战训练教学大纲[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5]李险峰.运动技能迁移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J].竞技体育,2011 (2).

【责任编校:邓娴】

Discussion on Modularized Teaching Reform of Swimming and Emergency Course

Li Dan
(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 Wuhan 430034, China)

Abstract:Swimming and emergency course is one of the actual combat tactics course of police.Also it is a practical operationalskills' course to improvepublicsecuritylevel of frontpolice.As HuBeiuniversity of policeforexample,weanalyze and discuss problems on the course of curriculum, the teaching content,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eaching teachers, and putforwardtoincreasecontentoflife-saving, extend theteachingcycle,reasonable arrange rationalcurriculum,enrichclassroomteachingmeans, strengthen extracurriculartraining,strengthentechnicalpopularization andpromotionof siteemergency, increasethe constructionof teachersteam and speedup theconstructionof theindoorconstant temperatureswimming pool.

Key words:swimming and emergency; modularized teaching;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the curriculum

【基金项目】湖北警官学院院级教研项目“关于《泅渡与急救》课程调整的研究”(项目编号:jyxm2014011)。

【作者简介】李丹(1970—),女,湖北省丹江口人,湖北警官学院警体战训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收稿日期】2015-11-19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91(2016)01―0124―05

猜你喜欢

模块教学课程实施课程设置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职体操模块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模块教学开展的现状分析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剪纸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
谈模块教学在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