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村金融发展之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6-04-29袁理李珊
袁理 李珊
摘 要 本文根据1989~2011年的年度数据,从区域视角分析了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通过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的研究,发现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村金融发展的贡献率呈缓慢增长的趋势,但是其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关键词 财政支出 农村金融发展 区域
一、引言
“三农”问题作为农村发展的核心,一直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所在,要解决好“三农”问题,离不开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的支持。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水平增长的同时,农村金融也得到了发展。但是,两者是否存在理论上的长期影响关系,财政支出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是否会因为区域而不同,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实证检验。
二、数据与实证模型
(一)变量与数据说明
我们根据戈德史密斯(1990年)提出的金融相关比率(FIR),将农村现存金融资产与农村GDP之比,定义为农村金融相关比率(RFIR)。其中,农村现存金融资产包括农户存款储蓄余额、农业存款以及农户手持现金,农村GDP以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计算。
我们将财政农业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作为财政农业支出的代表变量,记为FESA。
(二)实证模型
我们选用的是最早由Sims(1980)提出的VAR模型,它可以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反映一个变量的冲击对于另一个变量的影响。
为了揭示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影响,我们按照中国统计年鉴的划分方法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区域: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
三、我国财政支出区域差异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ADF检验
为了避免产生“伪回归”的现象,我们对模型应用ADF检验方法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lnFESA和lnRFIR序列都是不平稳的,但是其一阶差分序列DlnFESA和DlnRFIR即使在1%的临界值下也是平稳的。因此,lnFESA和lnRFIR为一阶单整序列,满足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
(二)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能反映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本文选择运用Engle-Ganger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通过表1可以看到以10%临界值为标准,各区域残差序列均平稳。因此,财政的农业支出与农村金融发展存在协整关系。
(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我们在各区域分别建立了VAR模型,并通过了稳定性检验。根据脉冲响应途径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对其自身信息的冲击的响应均为长期的正向响应,但是各区域的趋势都是缓慢递减的。而农村金融发展对于财政农业支出的冲击存在区域差异,农村金融发展对财政农业支出是一个标准差冲击的响应,东部和中部呈正向的缓慢递增的趋势;西部呈现缓慢递减的趋势;东北部虽然一直为负,但是仍然缓慢增长。
为了更清晰直观地反映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表2列出了各区域农村金融相关比率,对财政农业支出比重的一个标准差正向冲击做出的最大响应值(MAX)、10期的累积响应值(TOTAL10)和10期逐期累加响应值中最大的累积响应值(TOTAL 10MAX)。
从最大脉冲值来看,东部最大,其次为西部。而从10期累积值与10期逐期累加响应值中最大的累积响应值来看,最大的是东部,其次是中部。整体来看,东部和中部受到财政农业支出的冲击的影响比较大,而西部和东北部受到的影响较小。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从财政的角度探索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包括:第一,政府要积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其中,西部和东北部农村财政体系的问题应该着重解决。第二,调整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金融服务方面的投入。第三,针对区域的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的补贴政策。
(作者单位为湘潭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广文.农村金融理论的演变及其在我国的实践[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05).
[2] 张俊伟.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6(68).
[3] 聂勇.农村金融发展的财政补偿路径选择[J].三农金融,2010(3).
[4] 谢平,徐忠.公共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村金融改革——基于贵州省及其样本县的调查分析[J]. 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