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ive Me Five

2016-04-29周炜熔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8期

新生开学时,班里来了一位小男孩喆喆。每天早上来园的时候,他总是躲在爸爸或者妈妈的背后,有时候还会钻到妈妈的腿边。我从妈妈那里抱过他的时候,他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小班快结束为止。近日,他对我的友善有了回应,他开始悄悄接近我,躲在我的背后;有时候在我给女孩子梳头发的时候,他会突然拍一下我;有时候他会“故意”经过我身边和我“相撞”;最大胆的是拉起我的手闻一闻后马上闪走了。

喆喆的这个现象和儿童依恋心理的发展密不可分。依恋是儿童的正常情绪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依恋将逐步发展成一种安全性依恋。喆喆的表现正是不安全依恋儿童的典型特征,这会影响他成年后的自信心、人际关系以及自己的家庭、团体和后代。而喆喆亲近我,愿意与我有肢体的接触正是他开始接纳我,尝试建立新的依恋关系的表现。抓住这一时机,我在班级里建立了一套“Give Me Five”(击掌庆祝的意思)的问好制度,早晚人园离园时,通过击掌的方式师生问好和道别。并且在平时的一日生活中也以击掌的形式进行肯定、鼓励,同时也引导孩子们以互相击掌的方式表示友好。

渐渐地,喆喆变了。早上来园的时候虽然还会有犹豫,但从他响亮的“Give Me Five”中感受到了他愉悦来园的心情;集体活动中会听到他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却很在意的回答,让他再次大声重复的时候他也不会回避。另一方面的变化就是对班级里的一切都很上心,他的梦想是长大做一名医生,他想幼儿园里有个“儿童医院”。自从班里开始筹建“儿童医院”的区角,他对材料收集很是积极,医院开张第一天他更是自告奋勇,当起了“院长”。

从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出发,建立适合幼儿个体化发展的教育机制,是帮助幼儿发展的适宜的方式。看着喆喆渐渐适应集体,我越发坚定自己的信念: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