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坊里的私人订制
2016-04-29董新伟
案例
随着主题活动“趣味棒棒棒”的深入,苗苗尤其钟爱在巧手坊进行雪糕棒的创意造型。她拿着“巧手坊私人订制”计划开始今天的活动。她打开写有她学号的记录本走到小卿面前,很认真地询问:“你要订制我的雪糕棒美人鱼吗?你要几条美人鱼?”小卿说:“我要订两条美人鱼。”苗苗边答应边用水彩笔进行记录,在“预约客户”一栏写下小卿的学号“8”,在“订制要求”一栏写下小卿所需要的数量“2”。然后又开始寻找下一位顾客,看起来她想为自己多找几位顾客。最后苗苗共找到了4位顾客,分别是8号小卿、1号小柠、6号小菲、3号小瑶。当苗苗拿着“订单”回到座位上,我问她:“你的订单上有几个客人?她们分别要了几条美人鱼?”苗苗用手指着订单很认真地讲述起来,非常清晰。我微笑地看着她,对她的讲述给予肯定的回应。最后我问她:“在这张订单上谁是你的第一个顾客呢?”苗苗说:“当然是8号小卿啦,你看她是写在第一个的。”我对苗苗说:“那你今天会比较忙碌哦,赶紧去为你的顾客制作吧!”
反思
1.挑战性的计划使活动兴趣得以延续。
如何使得孩子的创作更具挑战性呢?依据大班幼儿爱交往的特点,可以让孩子为自己的活动制订一份具有社会交往的计划。“私人订制”的出现,顺应了孩子的需求,使得活动不再是简单的个体创作,而是为他人创作。案例中的苗苗从她制定“订制表”时可以看出她具备一定的计划性,并且善于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订单中有4位顾客、9条美人鱼,这个任务让她觉得责任重大,但也是兴致勃勃。
2.教师适时地参与使活动计划更加清晰。
在苗苗完成订单后,我介入了她的活动,提出三个问题:“你的订单上有几个顾客?他们分别要了几条美人鱼?”“在这张订单上谁是你的第一个客人?”苗苗肯定地回答了所有的问题。由此可见苗苗对这张订制表上所表现的重要内容很清晰,教师在这时候的介入可以让苗苗进一步明确活动内容,对计划了然于胸,并且按照计划不折不扣地实施。
3.简要的分享强化了活动计划的过程性。
在分享环节,苗苗很有条理地说出了自己活动的整个流程:我的订单内容,完成了8号小卿和1号小柠的订单,6号小菲的订单是3条美人鱼,已经做好2条,还有1条没有完成,3号小瑶的订单还没有做,准备明天继续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关注的两点:第一是孩子作品的质量,这可以请顾客加以满意度评价;第二是接下来孩子是否会按照计划继续去完成,从而帮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察觉孩子制订计划的能力差异,分层引导。
我将苗苗和小浩的“私人订制”表进行了比较,通过集体阅读发现不同,让孩子明白怎样的记录更加完整,更加清楚。观察发现,苗苗的订单上画有美人鱼图案,小浩的没有画出作品图案;苗苗的订单数量统计完整,小浩的订单上尚有部分顾客无数量记录。我对小朋友说:“在跟顾客下单时要先想好做什么东西,用最简单的图画画下来,让顾客清楚自己的订单是什么。”孩子必定存在能力的差异,教师要观察到孩子计划时所遇到的问题,给予合适的点拨,让他们的计划更加清楚。
成长
通过一张小小的“私人订制表”,我深深地体会到“计划并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孩子天性中就有为自己做计划的种子”。教师要善于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采用趣味性、游戏性的方式组织孩子进行计划。在和孩子一起开展计划时,教师更要独具慧眼,捕获到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分析对计划的环境、进度进行有效调节,使计划变得轻松而愉悦。教师要重视孩子制订的计划,留心去聆听每一个孩子的计划,如此孩子内心就会接受到鼓励和尊重的力量,他们在分享计划时会更加主动地表述出计划的意图和想法,激发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孩子在计划——工作——回顾——调整——再计划……的循环过程中,能够越来越明确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并且较长时间地专注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