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教育
2016-04-29潘卫卫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
“温度”是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小节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已经初步学习了关于物体冷与热的判断和摄氏温度的相关内容,并且与温度相关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学生对温度既熟悉也陌生,学生对温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温度数值越大,物体越热,反之则越冷”,对温度计也仅仅会初步使用而已。中学阶段关于“温度”的教学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拓展和深入:(1)关于物体冷热程度的判断更趋于科学合理,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仅靠“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不科学的;(2)通过对测量装置的演变能让学生对温度计的理解深度更进一步;(3)温度计的规范使用;(4)了解其他温度计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温度的定义;
(2)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了解不同温度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自制器材比较物体的冷热;
(2)学会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3)通过对测温装置的体验和改进,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转化法”和“放大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温度计的发展过程,体验人类认识并改变世界的无穷力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认识并使用温度计。
突破策略:通过学生依靠感觉判断物体的冷和热这一活动让他们认识到要科学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必须使用温度计,对于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可以通过学生先汇报自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然后学生阅读温度计的使用说明,并结合自己对温度计使用的理解评价课本提供的使用方法的科学性和必要性,然后通过学生活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和常见错误使用方法的纠正,加深温度计使用方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难点:温度标准的提出及摄氏温度的规定和应用。
突破策略:通过用自制测温装置不能测量物体具体温度,激发冲突,并通过和实验用温度计的对比,引出刻度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学生自学摄氏温度,在学生明确温度规定的情况下,提出如何在测温装置上刻画出相应的温度。通过这个活动既理解了摄氏温度,也理解了温度计上的刻度。
四、设计思路
通过国庆出游关注天气预报引入课题“温度”,利用“手指辨别冷热”这一活动让学生感知科学准确地辨别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在温度计的演变过程中学生逐渐了解并理解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接着用“测量水的温度”这一学生活动既巩固了使用方法也纠正了原先对温度计使用的错误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温度计的认识并拓展到对其他温度计的认识。
五、教学资源
(1)学生分组实验器材:3只烧杯(分别盛热水、冷水和温水)、自制测温装置、煤油温度计、体温计;(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设计
环节1:新课引入以及温度概念的建立。
师:同学们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课前老师对今天的天气状况也作了一些了解。(点击天气预报图)
师:哪位同学能播报一下本市今天的天气情况?
(学生播报。)
师:我国幅员辽阔,哈尔滨的天气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点击天气预报图)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播报。
师:广州呢?哪个地方更冷一些?
生:哈尔滨。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溫度值低的冷,温度值高的热。
师:物理中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多媒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师:与人类认识其他事物一样,人们对“温度”的认识过程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重温这段科学史。
【设计意图】物理源于生活。
环节2:比较物体的冷与热。
师:桌上有三杯水,你知道哪杯水的温度更高一些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学生用手摸。)
师:凭借感觉的确能够帮助我们判断温度的高低。
师:是不是我们的感觉一定是可靠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活动。
师:请每个小组先选出一名同学跟着老师一起做,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活动过程,等这位同学完成体验后再来做,听清楚了吗?准备好了吗?
<教师演示>请跟老师一起做,学生模仿着完成
师:其他同学也去试试看。
师:两个手指感觉一样吗?
师:大家是否都有这样的感觉呢?
师:由此课件,我们知道仅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活动,激发认知冲突,引出课堂的研究主体——测温装置。
环节3:温度计的原理。
师:同学们能否利用这样的一个装置帮助我们较准确地判断物体的温度,请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实验)
(可以放入热水中,也可以放入冷水中,温水中温度变化不大)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现象)
师:这种现象就是热胀冷缩现象,液体温度计就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制作而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体验,理解温度计的原理。
环节4:了解摄氏温度的规定。
师:利用这个测温装置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帮我一个忙,谁愿意来尝试一下,你能用这个测温装置测量出那杯热水的温度吗?
生:不能。
师:有困难吗?在什么地方遇到困难,你有解决的办法吗?(其他同学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生:没用刻度值。
师:那通常温度计的刻度值是怎么规定的?请同学们自学课本中关于摄氏温度的规定。
学生汇报,媒体呈现
师:我们已经初步制作完成一只温度计,同学们请从抽屉里把实验室用温度计取出来,对比一下,这两者有什么区别,科学家又为什么要这样改进呢?
(介绍温度计的结构)
【设计意图】从定性到定量。
环节5:学会使用温度计。
师:虽然我们对温度计有了初步了解,但“温度计的使用”可是大有学问。
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中P78“常用温度计”使用方法,再去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
<多媒体>呈现实验中的错误情况,让学生纠正。
(视频播放,学生抢答纠错)
<多媒体>正确使用方法
师:下面我们来比比看,谁估计的水的温度更准,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烧杯中水的温度,再进行测量。
<学生实验>
师:我看到一部分同学露出了胜利的微笑,其他同学不要气馁,我们若了解了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对提高我们的估测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多媒体>自然界的一些物体的温度(课本中还有很多,同学们如有兴趣,可以下课以后去了解一下)
【设计意图】先阅读,后尝试,再纠错,最好规范使用。
环节6:形形色色的温度计。
师:日常生活中除了实验室用的温度计,还有很多温度计。<多媒体>
师:体温计和寒暑表也很常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P77图, 比较一下,它们有区别吗?
(学生阅读课本并汇报)
<介绍人体的温度和体温计>
【设计意图】知识的迁移——实验用温度计到其他温度计的使用
环节7: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温度的有关知识,并学会了正确使用温度,了解了形形色色的温度计,同学们若有问题可以下课后再与老师进行交流。
六、板書
§3.1 温度
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摄氏温度: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切入点,以测温装置的发展与改进为课堂教学主线,把简单的生活问题升华成值得研究的物理现象,在此过程中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激活了思维,锻炼了能力,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探索后成功的积极的情感。本节课是一节活生生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温度的物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