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读写空间 培养公民责任感

2016-04-29宋成伟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摘 要 语文教育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民责任感渗透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过程中,以此来完成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读写空间,让学生从读名人、写名人做起,发挥语文教材中的名人效应,发挥教师读名家名篇的感染示范作用。

关键词 公民责任感 名家名篇 语文教材 感染示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简而言之,新课程要培养世界一流的社会公民。

作为母语教学的基础学科,语文应首当其冲地担负起课程改革的这项神圣使命,将语文教育教学的“人文性功能”置于首位,把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民责任感渗透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和我校部分语文教师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语文教材名家名篇的人文选修课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在扎扎实实做课题的过程中,我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我校的语文教育教学提出要求并进行落实。

一、让学生从读名人、写名人做起

名人,大都是世界上一流的社会公民,他们的精神和品格都是超凡脱俗的。王开岭曾说:“无论哲学家、科学家,还是艺术家,你都会发现一共征:他们的生命关怀力、精神能量大得惊人!……其精神之浩瀚、视野之辽阔、生命行为之丰富、人格之璀璨——与专业成就是成正比的。”读名人、写名人,是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公民责任感的最佳教育途径。

1.解决学生无书可读的问题。

在每学年的开学之际,我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每人最少买一本自己崇拜的名人的传记和一部喜欢的世界名著。如家庭条件许可,再自订或合订一份阅读内容丰富的杂志,比如《读者》《青年文摘》等。这样,每个学生手里都有几本书刊,一周再和其他同学交换一次,一学年下来,学生的阅读量就是几十本书。当然,这是在能好好落实“读”的情况下。

2.解决学生阅读时间不足的问题。

学生的阅读不能真正落實的原因,一是处在时时刻刻的应试压力下,以阅读促进写作见效太慢;二是语文教学的任务繁重,课堂上没时间去读。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更是形同虚设了。

对此,我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对语文课堂大胆改革,牢牢树立“课堂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所有的语文教师不在课外布置任何作业,作业一律当堂完成。教师要精心备课,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抓住重点篇章,精讲多练,精心选题。自读篇章让学生自学,借助朗读欣赏课、学生朗诵竞赛等,学生一节课可学习好几篇文章。每周学校统一安排两节阅读课、两节选修课,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选修课开设名家名篇阅读鉴赏课,以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阅读方法、技巧。这样,学生既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又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就水到渠成了。

3.把“走近名人”与“读写听说”语文活动结合起来。

语文教师要把“走近名人”活动和学生每周的读写笔记结合起来,要求学生每周最少写一篇“评名人”的读后感;每周利用一节选修课安排演讲,让学生以“我说名人”为主题进行脱稿演说。我还设计了每天语文课前三五分钟的“名人轶事”和“星光灿烂”等活动。这两个活动由学生自己准备,全班学生轮流上台,声情并茂地朗读文质兼美的关于名人轶事的文章。每周一节的 “听名人”活动,则主要是由教师或阅读面广的学生主持,向其他学生推荐自己阅读过的名人传记或世界名著,交流读后感,真正体现教学相长。

二、发挥语文教材中的名人效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湖南科技大学的李山林教授在《语文课程研究》中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做了系统的分析。他“呼吁并提请人们从课程的角度来审视语文教育、实践语文教育、研究语文教育,从而给语文教育的研究找到一个新的理论生长点,给语文教育实践提供一个新的理论基础”。

审视目前的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还是能挖掘到不少这方面的教育素材的。比如,在教学《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列夫·托尔斯泰》《音乐巨人贝多芬》等课文时,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对教材文本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另一方面,可在课堂上抓住契机补充一些有关这些名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那些能充分体现他们高尚的公民责任感的事迹,丰富语文课堂的容量。课后,还可以要求学生把学习后的感受写在读写笔记上,进一步深刻地领会名人们的人格魅力。总之,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社会公民责任感的重要性,并以独特的视角创造性地发掘语文教材中相应的素材。

三、发挥教师阅读名家名篇的示范感染作用

古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教师的思想境界决定着学生的思想境界。要想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公民,自己首先应该是优秀的公民。要想让学生通过走近名家名篇来提高公民责任感,教师首先就得走近名家名篇。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有阅读名家名篇的习惯,要博览群书,用好奇、开放的心态去阅读多个专业领域的名家名篇,不仅要术有专攻,还要博采众长。除了阅读,更要多思多悟多写,从材料中提取鲜活的素材,在语文课堂上、选修课上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不论是从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出发“为国育人”,还是从“培养真正的人”的角度考虑,重视教材中的名家名篇,拓展学生的读写空间,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民责任感,都是非常迫切和必要,也是非常有远瞻性和前沿性的。

(作者为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教师)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基于语文教材名家名篇的人文选修课开发与实施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