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心育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对策

2016-04-29郭艳霞

知识文库 2016年7期

“心育”的概念是班华教授和燕国材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早提出来的。如燕国材教授就说:“心育即心理教育的简称。亦可称为心理素质教育,甚至可称为心理健康教育”。而“心育课程”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可以看做是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取向的课程设计。这样的课程以全体学生为教育、指导、辅导的对象,以同一年龄段个体成长中的共同需要与心理困惑为课程设计重点,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社会化发展、预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适应不良问题为课程目标,以大团体辅导形式为其运作载体。

随着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日趋成为共识,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有自己的学科特点以及相对特殊的教学过程,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学科,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课程开设过程中面临着不少问题。

一、对性质、功能的困惑与对策

1、带有思品课色彩怎么办

最大的争议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与思品课的界限。其实两者的分界并不难辨识,除了课程的功能、性质、内容大不相同之外,值得注意的还有以下几点:

(1)思品课更强调认知成分一些,教材中要求必须牢记的观点、是非界限、法及法规一点也马虎不得;心理健康教育课更强调情感体验的成分,更多地关注心灵深处的感受和心弦的触动。

(2)思品课更强调主流社会的价值标准,思品课教师不能保持价值中立,因此思品课不能有错话;而心理健康教育课尊重多元的价值观,注重讲真话,允许讲错话,但同时又不放弃必要的价值引导。

(3)思品课也在“嫁接”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某些团体活动形式,但它的课程性质使其不可能全盘吸取团体辅导的专业技术;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团体辅导技巧性要求明显更高一些,更加注重倾听、接纳、共情、重述、情感反应等辅导技巧。

(4)思品课允许有更多的灌输色彩,它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学生可能掩盖内心的真实想法,可能缺少安全感;而心理健康教育课“重体验,不重认知”,要求将认知性成分的内容尽可能减下来。

2、心理健康教育课带有主题班会色彩怎么办

首先应该肯定,如果主题班会课越来越像心理健康教育课那么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它说明我们的班主任也在努力改革班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团体辅导性质和它采用的团体辅导技术却是主题班会难以完全“克隆”过去的。倒是很希望我们的班主任团队能很好的学习一下团体辅导的基本技术。对于学生存在的困惑、不规范行为,如果只是一味地说教,教育效果是打折扣的,但如果设计的班会课具有团体辅导性质,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体验、分享,对于存在的问题会从根本去思考和解决。也就是治标和治本的关系。

二、对心理健康教育课操作过程的困惑与对策

一节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需要认真设计、反复推敲。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理论建构与理论普及目前还相当薄弱。

1、活动过程中为什么要么气氛沉闷,要么秩序混乱

出现这一类问题的主要原因:

(1)团体动力没有很好地启动与激活;

(2)教师的课堂调控组织能力比较薄弱;

(3)活动主题脱离学生实际需要,或者是学生不感兴趣的;

(4)活动设计形式不够新颖,设计缺少结构化;

(5)课堂活动节奏拖沓;

(6)教师的亲和力与人格魅力不足以聚拢人气;

(7)班级原有的基础薄弱,班风欠佳;

不难看出,大多数原因都集中在我们教师自己身上。因此,当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出现动力学僵局的时候,我们切不可责怪学生,只需认真分析反思教师辅导行为的失误之处,并且认真汲取教训,积极加以调整和改进便可。

2、课堂上为何调侃成风

课堂“调侃”可能是针对活动主题、讨论话题、活动素材甚至是辅导教师个人因素的一种抗拒。它是团体运动过程中的阻抗形式。

经验证明,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健康的调侃可以为团体成员带来快乐,而不健康的调侃则是一种传染病,会很快削弱团体凝聚力。两者之间的界限是显而易见的。

学生对讨论话题的真情投入和精彩迭出的表达,主要应该来源于同龄人之间的思想碰撞,这就需要一个非常好的团体氛围。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严格遵守团体动力学的运作规律。如果一个辅导教师对团体运作的内在规律掉以轻心,那么,尽管学生可能也表现出一种热热闹闹的团体表象,而作为一个团体,学生却依然没有感觉到它内不应该涌动的活力、能量和心灵的凝聚力。

那么,应该如何处理不健康的调侃之风?主要对策有:

(1)重在预防,做好团体动力的“起承转合”,有步骤地推动团体张力不断上扬,营造健康、开放、活而不乱的团体氛围。

(2)提高教师自身的组织调控能力,及时发现、及时引导。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

(3)重在建立团体规范。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是在热闹而又有秩序的教室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有效的学习。

3、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游戏化倾向

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过程中很喜欢游戏,甚至没等教师开讲就说:老师,咱们玩游戏吧。而且有些教师的心育活动课确实也上成了游戏叠加课。所有的游戏一开始都是新鲜的,但所有的游戏用烂了之后都是令人生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素材的不竭源泉蕴藏于学生鲜活的生命活动之中。我们必须深入到学生的班级当中,去感受班级团体日常运作规律的原生态,去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生命故事,才能挖掘出有声有色、有创意的心育活动课的活动素材。

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自身成长的困惑与对策

多次重复上一节课,觉得失去了激情;由“屡战屡败”开始,经过“屡败屡战”最后到达“百战不殆”,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而很多人没有找到坚持的理由和方法,在“量变”的累加过程中就选择了放弃。

我们不能完全以“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标准来对辅导教师做出专业评价和专业引导。这两者并没有高低之分,但却有角色的区别。我们的成长方向最终应该是中国的“学校心理学家”。且要加强自身的研究和讨论,开阔理论与实践视野。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