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课程资源之精髓,达课堂教学之高效
2016-04-29张静
如何能合理地运用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课程资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等无形的课程资源和教学的终极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呢?我们首先要从主观上有主动理解、升华新的教育理念的意识,然后在行动上要敢于弃旧从新,忍心摒弃传统的教学习惯。这是一个不断磨合、提升、深化的过程。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应主要从处理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发挥教师主导性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处理教材-——智慧有效
[教学片段一]
我曾听过《滑轮》一节课,教材开篇导入就是有关定滑轮应用的图片:一个胖子轻易拉住较轻的货物,静止在地面上;一个瘦子因体重小于货物的重力而无法静止在地面上;最终瘦子被货物拉上了二楼的窗口。图片下面问“有什么科学道理?”。授课教师就是根据开篇图片,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图片下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导入。学生表面上热火朝天地讨论了10分钟,交流时,他们的解答却与老师的预设相差甚远。
[目标达成情况及分析]
教材开篇的这几幅图片,设计得很形象,但要看老师如何用,这节课之所以出现了这样的结果,是因为这位老师既没有吃透教材,也忽视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不能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来达成这节课教学目标。
[建立在合理高效利用课程资源思路下的改进方案]
这节课可以按如下思路设计:
在上课的前一天晚上将弹簧测力计、滑轮、钩码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结合课本图片来进行实验,总结规律,并思考开篇图片下面的问题。这样,学生面对着“新鲜武器”首先有了探究欲望,再有图片的提示,学生操作起来比较有针对性。课堂交流时,学生因为有了亲身体验,而且也有准确实验数据为依据,总结规律自然水到渠成。
[反思中成长]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教材的使用上,不能只看表面文字,对教材处理要有一定深度。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目的性强,兴趣指数高
[教学片段二]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物质的又一特性“密度”
师:大家看,我这里有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它们的体积相同,但质量相同吗?
生1:我猜应该不同,木块应该轻
生2:应该是铝块轻!
……
师: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质量的大小呢?
生:用天平测量。
师:那就快用你们实验桌上的天平来测量吧。
5分钟后,学生陆续测出了质量,并进行了交流。
师: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进而研究密度这一特性。
[目标达成情况及分析]
从这节课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看出,它的主要问题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教学目标不清,情境创设的针对性不强;(二)趣味性太差。
[建立在合理高效利用课程资源思路下的改进方案]
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这个教学情境按如下设计会更好:
一、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探究的必要性
师:(出示肥皂块和泡沫)怎样区别?
生:看出来的。
师:(再出示两杯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如何区别?
生:闻气味。
师:(展示一个奖牌)大家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材料?怎么知道?
师:我们有时可以从外观来直接辨别物质,有时却很难分辨,所以我们想知道能不能有一个更科学的方法来区分呢?
二、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展示手里的石块(一大一小)。
师:你能看出什么不同?
生:体积大的质量大。
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定性的关系,大家进一步来来猜想一下,它们之间有没有一个定量的变化关系?
生: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师:大家的猜想有没有道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
[反思中成长]
通过前后对比,不难发现,教学情境要从贴近生活角度进入主题,围绕着明确目的,来设计层层递进、结构清晰的教学环节。
三、教师主导性的发挥---时机恰当、点到为止
[教学片段三]
师: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凸透镜成像规律”,请同学们先阅读下面提示,然后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探究
生:阅读
生:按照上述的阅读步骤操作。
[目标达成情况及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要发挥学生主动性,并不是说老师就不用点拨、不用讲解了。
[建立在合理高效利用课程资源思路下的改进方案]
第一步调节三心在同一高度,有的学生将同一高度理解为同一直线,出现了像成在光屏的上部、下部等不在光屏中心的现象,这时候,老师就不能视而不见了,应及时点拨: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进行如下引导:让学生在光具座上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然后点燃蜡烛,要求学生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像,然后,根据像在光屏上出现的位置,有的可能出现在下方,有的可能出现在上方,而有的组根本在光屏上无法找到像,还有几组像在光屏的中间。再问学生:“你们觉得哪几组成像的位置比较好,便于我们实验的继续进行。”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到应该让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间,再观察那几组像成在光屏中间的三者的位置关系,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前,首先要调整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就是为了能在光屏的中间成一个完整、清晰的像,假如三者在同一直线上,那么成的像也只能是在光屏的上方或者是下方。
[反思中成长]
作为一堂课的主导者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该点拨的要点拨,该放手的要放手,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要体现出教师的果敢与智慧!
综上所述,作为新课改的主力军和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的教师,无论是教材的使用、情境的创设、还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都需要我们远离形式上的浮躁,多做一些务实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