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以人为本”创建教学管理改革新模式的分析
2016-04-29索姗姗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人本思想已经融入各个领域,对此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如何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教学管理改革。
我国高职教育的起步较晚,然而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速度却很快,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难免会存在不成熟的现象。近些年来,在国家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严格监管之下,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也取得了很大提升,但是时代在不断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还要继续与时俱进,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工作中,应该充分落实人本思想,促使管理模式更加人性化。
1 目前高职教学管理缺乏人性化的表现
1.1 对学生的管理缺乏人性化
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贯彻服务理念,很多高职院校也在积极转型,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但是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尚且缺乏人性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学生们不能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就现阶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尚且还是实行统一规划,因此学生没有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当学生们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只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满足,有些学生无法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并且一些学生虽然对个别课程不感兴趣,但是却必须要选修,由此可见,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尚且缺乏人性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学生们却无法自主选择课程,这一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其次,学生很难转专业以及跨界学习。一般情况下,高职学生所学的专业是在入学之前就已经选定的,然而学生们对某些专业并不了解,往往是凭借主观直觉来选择专业,一些学生入学之后接触到了自己所选的专业,才发现自己所选专业不适合自己,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中,通常学生难以转专业,尽管一些高职院校具有转专业制度,但是学生在转专业时仍然难以得到学校的允许,这样一来,学生只好学习一些自己不感兴趣或者不适合自己的专业。综上所述,学生很难转专业以及跨界学习也是目前高职院校缺乏人性化的主要表现之一。
1.2对教师的管理缺乏人性化
教师在高职院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各个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教师资源,都力争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可是尽管如此,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对教师的管理也存在缺乏人性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量化管理模式不利于高职教师的个性化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大多对教师实行量化管理,也就是让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定量的工作,这样一来,教师就需要去完成硬性规定的工作量,而教师的创造性很难发挥出来,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其次,现行的教学督导形式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自由。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个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存在不同,如果教师能够发挥出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然而不得不认识到,很多高职院校的现行督导形式都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自由,大多高职院校都是通过质量评估、教学指导、评价式督导、学习式听课督导等方式来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监督,这种督导形式不利于教师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的教学形式缺乏特色,也限制了教师潜力的发挥。
2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缺乏人性化的原因
究其根本,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之所以缺乏人性化,其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宏观上管理体制较为陈旧,第二是教学管理思想没能及时更新,第三则是教学资源紧张。
2.1 宏观上管理体制较为陈旧
就现阶段来看,虽然我国高职院校都在努力完善管理体制,但是很多高职院校至今仍然还在运用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在此种管理模式下,一味将学生当成被管理的对象,因此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重视度尚且不足,而教师则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教师无法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这就导致教师缺乏主人翁意识。
2.2 教学管理思想没能及时更新
如今各领域都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思想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过就目前而言,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及时更新教学管理思想。时代在不断进步,因此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多样,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没能及时更新教学管理思想,这就导致管理者在面对一些新问题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2.3 教学资源紧张
高职院校的创办和运行都需要有足够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教学资源包括教育者、办学资金、物质资源、管理者等等,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然而由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速度却很快,各高职院校都快速发展和壮大,这就造成了教学资源紧张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需要面临各方面的问题和压力,难以全面创新教学管理工作的模式。
3创建“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新模式的措施
3.1 树立服务理念
在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缺乏服务理念,一味侧重于管理,这就导致教师无法全心全意参与教学管理,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改革过程中,应该树立服务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让教师和学生享受到更多的人性化服务,并且要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帮助教师和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
3.2 创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想要创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机制,就要改变传统的硬性管理模式,首先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制定课程时,要充分搜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然后在制定课程时要充分结合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此外应该适当放宽学生转专业以及跨界学习的限制,让学生享受到人性化的服务,应该实行弹性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健全学分制度,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促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快速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而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来选择修学课程。
此外高职院校应该尊重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不再硬性的让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定量的工作,同时要创新督导形式,让教师个性化发展,而管理人员则起到辅助和监督的作用,在教师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充分起到辅助作用,为教师提供人性化辅助,促使教师可以一心一意工作,并且管理人员应该通过科学的督导形式来掌握教师的发展状况,对于教师出现的不足,管理人员应该与教师一起探讨改善措施,尊重教师的意见。
3.3 壮大教学管理队伍
高职院校想要壮大教学管理队伍,首先应该确保管理人员的数量充足,进一步提高院校自身的师资力量,不仅如此,同时还要重视管理人员的质量,多吸纳一些综合素养较强的工作人员。个人认为,高职院校可以面向全社会来招募 能力较强的人员,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质量,同时高职院校应该对教学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教育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且要针对教学管理工作中暴露出的各项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总体素质,此外要让工作人员积极交流经验,共同探讨有效的管理途径,促进教学管理的实际水平。
3.4 健全教学资源
在面向全社会吸收高素质管理人员的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进一步健全其他教学资源,应该完善院校的硬件设施,同时要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利用社会资金来缓解教学资源不足的局面,还要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来弥补资源不足的问题,这样一来,管理人员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落实教学管理改革工作。另外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民主资源,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管理工作,认真听取师生的意见,及时发现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进而发挥群策群力,探讨应对措施。
近些年我国不断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也要认识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如今各领域都在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过程中,也应该重视人性化管理。本文在此分析了高职院校如何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教学管理改革,希望文中观点可以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